第14章 这片土地的主人,是谁?
已经六十四岁的姚广孝,什么也不怕,只怕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
自幼聪慧,才学出众,心怀远大抱负的他,早已见惯乱世中权谋交织、刀光剑影。
少年时,他亲眼目睹元朝的颓败,狼烟四起,百姓流离失所的凄惨画面深深烙印在脑海中,那时的他,眼中既有愤怒,也有对未来的疑惑。
青年时,他又经历了太祖高皇帝朱元璋起兵逐鹿,天下板荡,朝代更替,亲历洪武年间肃杀之气的他,逐渐明白,所谓“治国安邦”绝非空谈,而是如履薄冰。
彼时,他便立下宏愿:若能进入朝堂,定要辅助天子创建一个以德化民、无有战乱的盛世。
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鸿沟,却如刀锋般冷酷地割裂着他的希望。
太祖高皇帝的江山初定安稳,他却因为僧人的身份,被阻挡在朝堂之外,无法施展抱负。
姚广孝常在夜深人静时默默观星,眉头紧锁,喃喃自语:“天地间何有裂隙?人心不平,天命亦难平。”
现在他已年逾花甲,本以为这份夙愿将彻底湮灭,不料建文削藩的雷霆一击,竟为他重新点燃了命运之火。
可如今听徐良一言,世上的纷乱似乎只是历史的循环,极难以人力加以改变
他心中的理想国,只是空中楼阁。
一时间,姚广孝有些难以接受。他双手藏在衣袖里紧紧握住,微微低垂的眼眸掩饰不住内心的忧虑。
“裂隙与野心,朝廷与地方权力的博弈……”
他喃喃自语,仿佛这几个词句是无法解开的宿命枷锁。
良久,姚广孝抬起头,声音低沉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徐先生,若要真正重塑朝廷与地方的平衡,有何良策可行?”
徐良的目光变得更加深邃,他站在窗边,似乎在凝望着历史的长河。
窗外夕阳余晖洒下,将他的背影拉得修长而模糊。
“千年未解的难题,岂能轻易破局?”他语气平缓,带着一丝悠远的叹息。
翻阅脑海中整个华夏的历史,他都没能找到破解这个问题的办法。
“朝廷与地方的博弈,自夏商周以来,便如影随形。”他缓缓开口,言辞如同翻开了一部无尽的史书。
“夏商之时,天子以分封诸侯的方式治天下,试图以血缘维系权力。然而,时光流转,诸侯势力坐大,最终导致天子衰微,天下纷争再起。”
“秦始皇扫六合,废分封而设郡县,以期一统。但集权过甚,民力不堪,大厦将倾,二世而亡。”
“汉高祖刘邦采取‘郡国并行制’,试图调和朝廷与地方的关系。然则豪强之势渐盛,王莽篡汉便是前车之鉴。”
“隋文帝一统南北,急于巩固江山,采取激烈手段削弱地方势力,结果却引发民怨沸腾,天下再度四分五裂。”
“唐之藩镇割据,宋之外重内轻,这些并非偶然。”
徐良顿了顿,眸光微闪,似在回忆某段不为人知的秘史。
姚广孝凝视徐良,目光深邃而复杂。
那些熟悉的史实再次化作一道道利刃,刺穿了他内心深处的信念。
他想要开口反驳,却发现舌头像被千斤重物压住,只能发出一声低沉的叹息。
沉默良久,他终于开口,声音中夹杂着几分沙哑与无力:“这……难道真是天命的枷锁?”
徐良并未急于回应,而是静静地等待。
姚广孝微微闭上眼,往昔几十年的所见所闻,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他低声道:“藩镇割据也罢,外重内轻也罢,贫僧始终相信,天下之大,若得一位贤明君主,辅以清明法制,定能化解这千年痼疾。”
徐良听到这番话,心中泛起层层波澜。
缓缓收回眺望远方的目光,他转而看向姚广孝:“这位怕不就是那位黑衣宰相——姚广孝吧。”
他眼中掠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既有敬佩,也夹杂着几分隐隐的惋惜。
“贤明君主,清明法制……”徐良轻轻摇头,语气温和,却透着些许无奈,“大师,这两个条件看似简单,实则无比艰难。”
徐良缓步走向桌旁,指尖轻轻拂过桌面,仿佛拂去一层厚重的历史尘埃。
他声音低沉:“贤明君主,是天命所归,然天命难测。自古以来,贤主虽有,然如流星划空,转瞬即逝。”
他停顿片刻,目光如同穿透千年的历史,继续说道:“至于清明法制,更需历代积累,贤臣辅佐。可惜人心易变,权力之争终成掣肘。”
徐良停下脚步,注视着姚广孝,目光中带着一丝悲悯。
他语气中多了几分沉重:“大师,这千年痼疾,并非无解。但若想破局,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姚广孝听到“并非无解”一词,心头一震,内心紧紧抓住徐良话语中的一线希望。
他猛地起身,语气急切:“徐先生既然说‘并非无解’,想必已有良策!还请教我!”
徐良微微一怔,随即自知失言,眉头轻皱,似乎想用模棱两可的言辞搪塞过去。
然而,姚广孝如溺水之人抓住救命稻草,步步紧逼:“徐先生,请不吝赐教!”
徐良无奈,长叹一声,跺了跺脚,缓缓道:“大师可知,这片土地的主人,是谁?”
姚广孝微微一愣,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他随即低声重复:“这片土地的主人不就是皇上吗……”
姚广孝的回答刚出口,徐良却轻轻摇头,带着一抹复杂的笑意:“皇上?大师,皇上是这片土地的统治者,但未必是它真正的主人。”
姚广孝闻言,眉头微皱,似乎不解。
他沉声问道:“徐先生何出此言?若皇上不是主人,那又是谁?”
徐良微微一笑,走向门边,手指着街上熙熙攘攘的人们:“大师,请看看这北平城。”
街道上人来人往,商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孩童在巷子里嬉戏打闹,远处的庙宇钟声悠扬,城墙高耸,与红日交相辉映。
姚广孝缓步走到门前,凝视着眼前的景象。
城内,青砖灰瓦的民居错落有致,街市上百姓穿梭其间,肩挑背扛者络绎不绝。
徐良语气平和,却透着几分深意:“这座城,从辽金至今,几易其主。可不管是金元,还是如今的皇明,这城中的街巷依旧是这些百姓的栖身之地。”
“他们日复一日地劳作、生活,才让这北平城充满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