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汝南黄巾
夕阳西下,一时气象写尽萧瑟之意,这时倒真的应该多着衣了。
袁燿和诸葛瑾、鲁肃一并坐在田埂上,默默地看着远处的灯火,攒动的人群。
那是他们第一批募集而来的流民,城中没有他们的容身之所,他们只能像流窜时一样搭起营帐、生火做饭,不同的地方在于这一次他们不用费尽心思的去寻觅食物了。
袁燿见到此情此景一时颇为感慨,学生时代背诵过的一句词忽然在他脑海中响起: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今日只能委屈他们一晚了,过几日村落的样子应该就有了。”
因为袁燿害怕征调县中劳役与流民们一并开垦田地会加剧东城本地人和外来流民之间的矛盾,所以只能给予一定的物质支持,而无法给予人力支持,如果光靠他们的话那还是得多“风餐露宿”几日才行。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诸葛瑾无奈地叹道,“想我和阿亮从徐州一路南下,连粥都喝不上几口,这些百姓能遇到光远你已经是万幸了。”
可他走之后又该如何呢?
“不过是第一步罢了,只望不要辜负百姓。”袁燿感慨道,“对了,郭庄那边情况如何?”
“还是死伤了十几个人,比原先预估得要好一些,那郭文的兄弟是个识大体的,劝降了不少人。”
“我从来没想过我第一次动武竟然是杀自己治下的百姓。”袁燿苦笑道。
“公子何出此言啊?那郭文是我杀的,何必为此小人苦恼呢?”鲁肃笑着安慰道。
“郭文小人死不足惜,只是我没想到他会如此看不清形势。我原本还不想下此杀手,自是再度退让,只怕他会和那帮小吏一般越发猖狂。”
“郭氏一族都盘踞在东城有百年了,估计比你汝南袁氏发家的时间还久,难免是会滋生些跋扈之心的,只不过历任县官都只想着中饱私囊,坐视郭氏做大,所以才一直留他们到今天。”
他说的这些,在他们所编撰的档案中都有所记载。其实鲁氏一族也并不比郭氏好到哪里去,只不过鲁肃为人乐善好施,所以减轻了不少袁燿对鲁氏的负面情感。
“唉!怕是日后也不太平了。”
“是啊,公子这番动手,以后郭氏余党明里暗里肯定会给你使不少绊子。”
“不管如何,我绝不退让。”袁燿听他这么一说苦笑着摇了摇头,“乱世之中,若非刀俎,便为鱼肉,还是要有一只自己的军队才有出头之日啊,若非我们许诺给了戚家利益,戚奇那小人哪里肯动用县兵呢?”
诸葛瑾听到这也点了点头,“说得不错,看来我们得早日动身去汝南了。”
“汝南?”鲁肃有些疑惑地看向袁燿和诸葛瑾,“你们要去汝南募兵?”
“嗯。按刘君之意见,汝南一地久经战乱,能在这等地方生存下来的百姓自是骁勇无比……”
“等等,骁勇?不应该是骄横才对吗?四战之地,最易出乱民暴徒啊,那不才不适合为兵吗?”
“鲁兄说得也不错,不过刘君却以为在汝南,已经有人替我们‘练’好了这帮骁勇的兵士。”袁燿默默地看着前方。
“何人?”
“龚都、刘辟、何仪。”
“黄巾渠帅?公子可是要同蛾贼借兵?”
“蛾贼?蛾贼也可以谈,也可以忠汉啊。自‘大贤良师’死后,我父与汝南颍川一带的黄巾早已互为盟援……”袁燿微笑道,“或许他们那有不错的兵源。”
“而且汝南还是你袁氏祖业之所在!”
“是的。”袁燿说道,“不过此次征来的兵士并没有那么快地为我所用。毕竟像鲁兄说的,汝南兵士或许良莠不齐,不堪大任,但咱们也得看一看具体如何嘛。”
“你的意思是,你想让人替你操练一番?”
“差不多吧。”袁燿点头道,“我来东城前曾答应一个人要借他兵、粮,这也正好了却当时之诺言。”
“袁公子还真是热衷于招揽五湖四海之名士啊。”鲁肃笑道。
“燿自知自身才干不足,自然需要仰仗真正的贤能之士啦!”
“不过我还是觉得就这么为他人做嫁衣的话,还不如您直接就向袁公借一支兵马得了。”鲁肃两手放在头后,有些悠哉地倒了下来。
“还是会留下几百人的吧。”诸葛瑾正色道。
袁燿笑了笑,没有正面回答他们的问题。
“去汝南,看似是刘君给我的募兵之建议,其实他还别有深意啊。”
“此话怎讲?”鲁肃不解地看向袁燿。
“黄巾乱党一向以劫掠为生,这点某种意义上倒是和我父有些意气相投。”袁燿不厚道地耻笑着袁术,“但掌兵者终究不能终日以盗匪自居……”
“公子是要借机整顿黄巾军内部之风气?”
“我看不仅如此。”诸葛瑾说道,“光远是想刘辟、龚都等人能做到自养自足对吧。”
“不错,我正是要为他们献上‘屯田’之计。”袁燿笑道,“也借机加强对他们的控制。”
他袁氏不是反贼,可黄巾军却是明牌反贼啊,如果袁燿要畏于朝廷之权势,没有办法大刀阔斧地进行政令颁布,那在黄巾军治下的土地就不必拘此小节了。
“而且,不是‘民屯’,是‘军屯’。”
鲁肃和诸葛瑾听到这都有些惊讶。
“好,原来你募的还是这个‘兵’。”鲁肃眉眼带笑,颇有些欣赏袁燿方才身上所散发出的豪气。
“当然,这还不是最重要的。”
“还有更重要的?”诸葛瑾有些愣住了,“我说光远,你有什么计划下次一口气说完嘛,别瞒着我们了。”
“咳咳,下次一定。”
袁燿忽然间站起身来,然后望向眼前血黄色的落日。
“你们说,天子如今何在呢?”
“公子这是何意?”
“我记得光远曾说天子不久将要东归,莫非届时会途径汝南?”
“不,应当不会途径汝南,但是会途径颍川,届时我们需要倚仗汝、颍之黄巾渠帅了。”
“公子,你们……你们这是要做什么大事?”鲁肃从没听过袁燿他们关于天子一事的想法,哪怕是诸葛瑾也没有怎么了解具体细节。
“奉天子,以讨不臣。”袁燿重重地呼出一口气,他不可能说因为他是穿越者所以知道这些事,所以他假托“袁军密闻”之名,将汉献帝历史上的东归一事告知了鲁肃、诸葛瑾二人,他们听到后神色变得有些复杂,似有惊奇,亦有茫然。
这是他的政治筹码,是他扭转历史的最关键一步。
仿佛呆了半晌,诸葛瑾先一步清醒了过来。
“那还等什么呢!我这就让阿亮收拾行囊,我们得赶紧去汝南了!”
“嗯……”袁燿和鲁肃在这时有些尴尬地望着对方,然后又有些不好意思地看向诸葛瑾。
他们突然想起了他们对诸葛亮去留的安排。
“子瑜兄,你听我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