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在于实验·卷2:艺术家(上)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徐冰:对媒材和视觉技术的实验

[2001]

自1988年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析世鉴》以来,徐冰的创作一直是国内外艺评界关注的对象,其原因主要是他从不重复、模仿自己。当一件作品吸引大家讨论的时候,他却已经游离出去,开始了另一个新的艺术计划。在我看来,这种持续实验的毅力和能力比获得麦克阿瑟奖金更能证明他在当代中国新潮艺术中的地位。

对徐冰艺术的讨论不可谓不多,但大部分文章,包括我自己以前所写的在内,多注重对个别作品的分析。这些个案中又以他的《析世鉴》为佼佼者,吸引了大部分注意力,不但在世界上反复巡回展出,而且成为学者辩论的主题,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出版的论文集《对中国性的跨文化解读》(Cross-Cultural Readings of Chineseness)中作为主要的讨论文本出现。这些专项研究诚然说明了徐冰这件作品的生命力,但对理解他在20世纪90年代创作的多件作品,特别是他持续性艺术实验的内在逻辑则贡献不大,有时甚至有负面影响,比如有些推崇徐冰的评论者也认为,他在创作《析世鉴》以后就再没有获得同样的艺术成就。这种看法往往是缺乏仔细研究和真正理解的结果,因为徐冰在不断更新他的生活经验和艺术语言,也不断扩大他的艺术表现的内涵和目的,把《析世鉴》当作一个固定的或先决的模式去看他的新作品,往往会不得要领。

这篇短文自然无法对徐冰的所有作品进行细致研究,我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他的艺术实验中的一个基本脉络,即他对艺术媒材本身的思考和探索,包括以动物作为艺术媒材的应用。徐冰艺术中其他一些重要因素,如对文字意义及东西方文化关系的执着,已是大家熟知的题目,在此不作为讨论中心。他对媒材的探索和考虑是论者不常提到的,但这种探索和考虑在他不同时期的作品中以不同形式反复出现,不断深化。找到其变化发展的逻辑以及与其他因素的关系,也就可以找到理解徐冰20世纪80年代以来艺术实验的一个基本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