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导论(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稀缺性、选择和经济体系

一、经济学的两大基本假设

(一)稀缺性假设

假设你是一位室内设计师,你每天的工作就是为客户设计室内装修方案,客户给你支付报酬。早晨起来你要刷牙、洗脸、穿衣服、吃饭和坐公交车去上班。就在这几个小时里面,你会发现,你用的牙膏、牙刷、自来水、电力、衣服以及公交车运行服务都不是你自己生产出来的,而是这个社会中的其他人生产出来的。你只是用货币购买了这些产品和服务,而你的货币正是其他人为你的设计服务而支付的报酬。

也就是说,你和整个经济体中的其他人之间是有分工和协作的,每个人身处不同的行业、从事不同的工作,共同生产出全社会所需要的各种产品和服务,而任何人要想得到他自己无法生产的东西,就必须用自己所拥有的去交换他需要的其他人的工作成果,即牙膏、衣服、手机、食品、交通服务等,这是现代社会的特点。

因此,不论你是消费者还是生产者,在这个需要分工、协作和交换的社会中,你每天都必须做很多选择,有的是消费选择,有的是生产选择。

如果你是消费者,你会选择买什么样的牙膏、用哪家公司的通信服务、中午去哪里吃饭、面对菜谱选什么吃等。做选择时,你可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你想同时在三家设计公司上班,赚取三份工资,可是你分身乏术;你想住别墅,也想买玛莎拉蒂,可是拍拍自己的口袋,发现囊中羞涩”。这时你不得不降低自己的欲望,去选择你可以消费得起的产品和服务。

如果你是生产者,你也会面临选择。你现有的100万元资金是生产服装好,还是生产饮料好?如果你放弃生产服装而选择生产饮料,那么生产规模是每天生产1万瓶还是3万瓶饮料?雇用多少劳动者和管理者,租用哪里的土地来生产?这些都需要你做出选择,而你做每个选择的时候,也会遇到和消费者一样的问题:你可能想在生产碳酸饮料的同时生产果汁饮料,可是你发现资金不足、工厂面积不够放置两条生产线,并且劳动者体力也有限,不能24小时都工作等,你也必须要选择。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经济学上场了。上述的例子说明,相对于我们的欲望来说,满足欲望的资源是有限的,这就是资源的稀缺性。正是由于稀缺性,才带来了选择问题。

当我们面临多重选择时,我们放弃的那些选择可能会带给我们的最大的好处,就是做出选择的代价,它在经济学中称为机会成本。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处理这些选择,让我们以最小的代价做出自己感觉最满意的选择。

(二)理性经济人假设

选择无处不在,那么人们将按照什么原则选择呢?穷人与富人、利他者与自私鬼之间的选择结果必然不同,那么选择行为本身有没有什么公认的原则呢?经济学告诉我们,有公认的原则,那就是我们对做选择的人的本性进行的假设:理性经济人假设。

理性经济人假设指的是在进行经济分析时,假定人的思考和行为都是有理性的,都是试图在既定机会成本的前提下获得最大化收益。经济人假设有两个核心内容:一是假设经济人的本性是利己的;二是假设经济人的选择行为是有理性的。所谓利己,是指经济人在选择时,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和需要,而不是他人的利益和需要。所谓理性人,是指经济人在选择时,会进行成本-收益计算,会从若干个备选方案中挑选一个收益既定时成本最小,或成本既定时收益最大的方案。

例如,你今天决定坐顺风车上班时,肯定是经过了内心的权衡和计算:如何保证自己在花费最小的情况下,以最快的速度到达单位。如果坐出租车,价格是顺风车的两倍;如果坐地铁和公交车,不仅拥挤而且时间可能比较长。最终你得出时间最短而花费最少的是坐顺风车,这完全是出于自利的考量,绝对没有考虑要为顺风车主创造收入、让他的生活更美好,所以才坐他的车。同样,那位顺风车主恐怕也不是为了你的出行方便而搭载你,纯粹是为了顺便分担汽油费而已。

当然,经济学家所说的经济人假设,是指人的行为动机,而不是其行为结果。例如,你坐顺风车,你的行为动机是利己的,但是行为结果可能给顺风车主带来了收益,并且因为少开一辆车而减少了空气污染和交通拥堵状况。这些好的结果是由于你坐顺风车而出现的,是你出于利己的目的而选择的消费行为带给社会的好处,但是这并非是你出门前做选择时考虑到的问题。

二、选择和机会成本

(一)稀缺的资源

前面已经说明,经济学的第一个假设是资源的稀缺性假设。经济学上所说的资源,一般是指能用于生产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要素,分为四大类: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

第一,“土地”泛指必须付费使用的自然资源,比如土地、森林、建设厂房的用地、创办牧场的用地等。土地以支付的货币价值计量,比如租用一间厂房,一年租金为80万元,那么土地就是80万元。

第二,“劳动”是指生产产品的技能,经济学中一般以小时数作为计量单位,比如企业去年雇用了10个工人,每个工人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6小时,那么每周的劳动就是300小时。劳动获得的报酬就是每小时工资率。

第三,“资本”是指生产出的最终产品,并用于再生产中。例如,机器、厂房、设备等,都是某家企业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又被另外的企业购买用来生产其他的产品。资本以对应的货币价值计量,比如购买一台设备花费10万元,那么资本就是10万元。资本获得的报酬是利息率。

第四,“企业家才能”是指企业家特有的个人素质,包括组织协调其他要素进行生产、寻求和发现新的商业机会、引进新的生产技术或发明以及引导和带动企业发展。劳动在企业中只负责生产,而企业家才能需要运筹帷幄,需要和企业共同承担风险和收益,因此企业家获得的报酬是企业利润,而不是工资。

这四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可以经过人们的努力而不断增加和积累。例如,通过教育,人力资本会增加;通过储蓄和投资,资本设备会增加;通过农田水利建设、荒地开发等,土地资源可以增加。但是,相对而言,生产要素数量的增长总是落后于人们想做更多事业的欲望的增长,这就是稀缺性。

此外,生产要素一般有多种用途,可以用于多种组合,生产效用不同的产品和服务。例如,一块土地可以播种小麦,也可以挖塘养鱼;一匹布帛可以制成服装,也可以做成被褥;等等。因此,一定量的资源存在如何配置才能有效利用的问题。或者说,怎样配置既定的资源,其使用效率才最高,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我们的欲望。这正是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说,经济学正是从欲望无限和资源有限这一矛盾出发,研究如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以使人类需要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的一门社会科学。由于稀缺性,有限的资源用于此用途就无法用于彼用途,因此,经济学也被称为选择的科学。

(二)机会成本

正是由于稀缺性,有限的资源用于此用途就无法用于彼用途,因此我们必须以理性经济人的原则做出选择。而一旦我们做出选择,就必须放弃其他的可供选择,我们放弃的选择可能带来的收益就是我们选择的机会成本。

例如,当一个学生选择了看足球赛时,就意味着他放弃了晚上4个小时的学习时间,4个小时的学习可能带来的高分数就是学生看球赛的机会成本;当家庭主妇决定支付女儿的旅游费用时,就意味着她无法再购买心仪的新款智能设备,她放弃的智能设备可能为她带来的享受就成为支付女儿的旅游费用的机会成本;当企业主决定多生产100单位甲产品时,他就必须少生产60单位乙产品,那么60单位乙产品就是生产100单位甲产品的机会成本。

为了更清楚地理解机会成本,我们看一个简单的例子。假设一个经济体中所有的资源仅仅用来生产两种产品:机床(可代表资本品)和电视(可代表消费品)。当然,我们也可以假设是大炮(军用品)和黄油(民用品)。从大的方面来说,我们总可以把经济体中的所有产品分成两大类。

现在,我们就假设将所有资源用来生产机床和电视。那么,在资源总量既定、生产技术既定的条件下,假设可能生产的机床和电视的最大数量组合如表1-1所示。

表1-1 生产可能性组合

(续)

当全社会的所有经济资源都被用来生产机床和电视时,所能生产出来的产品数量组合有无数种,我们在这里仅列举其中几个组合来解释,分别用A、B、C、D、E和F组合表示。其中,组合A表示资源全部用于生产机床的情形,组合F表示资源全部用于生产电视的情形。组合B、C、D、E则表示同时生产机床和电视的各种可能的组合。

我们将表中的数据画在图1-1中,其中,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机床和电视的数量。表1-1中A~F这六种可能性在图中分别对应AF这六个点。假设机床和电视的数量可以连续变化,可能的组合点应不限于这六个点,而是无数多个点,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就成为一条平滑的线,该线上的所有点均可表示可能生产出来的产品数量组合点。这条线就是生产可能性边界。

图1-1 生产可能性边界

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充分、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可能生产出来的最大产品数量的组合,属于有技术效率的组合;在生产可能性边界内,虽然在生产上是可能的,但未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是缺乏技术效率的(见图1-1中的组合G);在生产可能性边界外,则表明是生产上不可能实现的点,即在现有的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是无法实现的(见图1-1中的组合H)。

生产可能性边界说明资源是稀缺的,我们无法生产出超越生产可能性边界的产品数量组合;生产可能性边界也说明人们必须在既定资源数量下做出选择,当选择多生产一单位电视时,就必须要放弃某些数量的机床,所放弃的机床数量就是生产这一单位电视的机会成本,反之亦然。例如,图1-1中B点表示经济体生产1台机床和14000台电视,当经济体选择生产C点的组合而不是B点的组合时,它就要增加1台机床的生产,同时必须放弃2000台电视,也就是说,1台机床的机会成本就是2000台电视。

顺着生产可能性边界移动,当经济体不断增加机床的生产数量时,每增产1台机床所需要放弃的电视的数量是逐渐增加的。第1台机床的机会成本是1000台电视,第2台机床的机会成本是2000台电视,第3台机床的机会成本是3000台电视,第4台机床的机会成本是4000台电视,第5台机床的机会成本是5000台电视。

这些数字说明的就是经济体都面临的机会成本递增的规律,据此我们可以推断,我们生产的某种产品的数量越多,每单位产品要付出的机会成本就越多,这使得生产可能性边界是凹向原点的一条曲线。经济学中考量的成本就是机会成本,为简便起见,后面我们都以成本代表机会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