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华娱教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7章 077:摸着韩寒过河

作家出版社隶属于中国作家协会,算是国内实力最强的出版机构之一了。

出版了大量当代名家的作品,与巴金、季羡林、余华、莫言、贾平凹等人都有过合作,是中国文学出版的主要阵地。

两千年后,对中国文学市场化的推动也功不可没,是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主要发起者之一,出版过许多超级畅销书。

韩寒的《三重门》,杨红樱的《女生日记》系列,余秋雨的散文集,海岩的长篇小说都是这家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韩寒的畅销作家之路是这家出版社最初搭建的。

《人民文学》编辑部与作家出版社几乎在同一地点办公,袁敏先带二人参观了《人民文学》的编辑部。

其实主要是带程野来参观的,和编辑部的众人打个照面,最近他名气大,很多编辑都想来见一下此人。

他把杨鑫华直接打自闭的事情也被众人当做谈资,津津乐道。

程野见到了自己的责编杨泥,还见了人民文学的主编,编辑部还送了程野一本《人民文学》的创刊号当做礼物,也算是古董了。上面还有茅盾的签名。

可惜没有教员的。

没关系,等打好关系以后直接开口管他们要,这帮老小子肯定有存货。程野心道。

韩寒也收到了一本过刊当礼物,不过不是创刊号,也没有签名。毕竟韩寒没在《人民文学》上发表过东西,礼物也只是顺带着给。

韩寒也不介意,随手夹在腋下。

参观完《人民文学》编辑部后,袁敏带二人去了作家出版社,出版社内工作人员上百名,摆满了书籍,文化气息很是浓厚。

韩寒随手拿起几本书翻了一下,说道:“老袁,我们的书要是被你们出版了,我们应该是你们合作过的最年轻的作家了吧。”

袁敏想了想,道:“的确是。年轻人有年轻人都优势,但是也有劣势,就是怕读者不认你们这些学生仔写的文章。”

韩寒不服气:“这都是偏见,我看过很多书,发现一个现象,但凡名作家都是三十岁上下写的作品最好,一旦年级大了,心气和才华就会大打折扣,只能抱着过去的成就混饭吃。”

“可是你们也没到三十啊,十八九岁,在我们看来还是娃娃。”

“我们心理成熟!”韩寒说道,转头又看向程野:“程野,你那个发到网上的文章写的就很好,写出了我的心里话。”

“我也没想到会有那么大反响。你也可以注册一个账号,以后有人再喷粪,我们可以并肩作战。”

“没问题。”

程野看向袁敏,“袁老师,我们去哪里谈?”

“跟我来吧。”袁敏看了他一眼说道。

袁敏和韩寒打交道最多,和程野倒是第一次接触,但是之前也了解了一下这个年轻人最近引发的风波。

两个年轻人虽然才华横溢,但是各有性格。韩寒有点像是小孩子故作成熟,很怕被成年人当孩子,受到轻视。

所以总是端着一副成年人架势,对《萌芽》的编辑胡蔚时直接戏称“胡子”,称呼她也直接叫“老袁”。

而程野则更加有趣,通过这不长时间的了解,他觉得这孩子异常稳重成熟,但是却有意地表现出少年人幼稚的一面。

就像这具年轻的身体里,有一个老妖怪的灵魂一样。

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当真有趣。

袁敏将二人带到一间会议室,比较安静,开始聊起了出版事宜。

韩寒的《三重门》已经确定能出版了,版税什么的也都谈好了,今天就是来签合约的。

而程野的作品集,还没有确定出版,这次来就是和他谈。

当着程野的面,袁敏直接说出了给韩寒的合约条件。

“百分之八的版税,定价现在还没确定,但是由于市场不明朗,我们决定把价格定在十五块和二十块这个区间,首印三千册,卖得好的话,后续会加印。”

韩寒没什么意见,这个事情出版社早就和他沟通过了。

袁敏看向程野,“如果你的作品集发表以后,也差不多是这个条件,你看可以吗?”

百分之八的版税,对于一个新人作家而言不算低,百分之六的都有。

百分之六到百分之十二,都是作家版税的正常区间。

再高,那就属于顶级作家的特殊待遇了,比如郑渊洁、王朔、海岩这一档的,能拿到百分之十四,甚至更高。

据说胡适是百分之二十。

如果韩寒不是已经出名了,估计连百分之八都拿不到。

之所以把程野叫来,和韩寒一起谈出版,估计就是袁敏想告诉程野,对你二人我们是一视同仁的。

但是程野现在不想要一视同仁的待遇。

公平?人家拿的比我多,我才要公平。

我最近搞这么多事,频繁发表作品,甚至不惜得罪人,不就是为了能将知名度转化为市场上的真实竞争力吗?

程野没提版税,而是质疑起了定价:“十六块钱的单本售价是不是有点低了?”

袁敏道:“的确属于比较低的定价了,但没有办法,市场不明朗,你们现在虽然知名度很高,但是并不清楚有多少人愿意支持你们的小说……”

程野点了点头,“也有道理,那就先让市场预热一下吧。我暂时还不考虑出版,主要也是因为《长安的荔枝》还没有连载完。”

“嗯……《长安的荔枝》全文有多少字?”

“八万。”

袁敏问道:“字数不少了,算是长篇中的短篇了,你不打算单独出版吗?”

程野笑道:“我哪儿配啊,这么少的字数,书得薄成什么样?到时候八块钱都不一定有人买。”

“可以做厚的,或者加内容。”

“注水的话很伤读者,八万字是最完美的篇幅。随便做厚的话,排版会空,到时候读者会骂娘的。”

《长安的荔枝》原著销量几百万,是超级畅销书,但那也是因为有马伯庸名气加成,否则这么空的排版,容易被读者视为诈骗。

尤其是这个年代的读者,看惯了一翻开书,纸页上密密麻麻的文字,再翻开一本书,空空荡荡的,肯定会有所想法。没啥人气基础,不能这么干。

韩寒在他作家职业的中后期,就喜欢这么干。那时他靠稿费养赛车,写书或多或少有点糊弄。一本书看着厚,一翻开来,排版空得能跑马,二百多页的书,也就十万字冒头,跟现代诗似的。

不过那时候,韩寒已经成韩少了,所以无伤大雅。他的第一本书,分量还是非常殷实的。到后来成老油条了,字数才开始逐渐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