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的生产效率效应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序言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传统的以劳动、资本等要素驱动为主的增长模式将难以为继,未来必须转向全要素生产率驱动。风险投资是推动创新创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因素。为了更好地推动创新经济发展,中国开始试行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ualified Foreign Limited Partner,QFLP)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RMB Qualified Foreign Limited Partner,RQFLP)等制度,希望能够通过提升资本账户开放水平吸引更多外资进入国内风险投资市场,帮助解决国家创新创业融资难题,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快速增长。理论上,资本账户开放有助于资本累积,但是外资进入可能会引起国内投资市场结构和配置状态变动,并影响风险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边际贡献,所以未来不能仅关注风险投资增量,还需要合理优化其结构质量和配置状态。遗憾的是,在有关风险投资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中,国内外学者普遍将风险投资视为“均质”的,且尚未取得一致结论。虽然少数研究揭示了不同背景的风险投资激励创新的差异,但它们普遍停留在企业层面,多以研发投入或专利产出指标来衡量创新绩效,并不能为优化风险投资结构质量和区域配置提供准确参考。同时,对于QFLP、RQFLP等政策制度的预期成效,学术界还存在一定争议。

为了突破已有研究的局限,解决存在的争议,本书考察了风险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同时揭示了资本账户开放对风险投资活动“数量”和“效益”的影响。第1章“绪论”,介绍选题依据和背景情况,明确相关研究前沿进展与不足之处,提出要研究的问题与理论框架。第2章“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主要介绍全要素生产率、风险投资和资本账户开放等概念的内涵及相关测度方法,并回顾了熊彼特创新理论、资本账户开放争论等相关知识,同时,对文献做了系统梳理,重点关注理论前沿,为后续提出研究假设寻找理论依据。第3章“中国全要素生产率估算与演变研究”主要估算了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重点考察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演变规律。第4章“中国风险投资与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效应检验”主要从区域层面探讨了不同背景的风险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效率差异。第5章“中国风险投资与全要素生产率:作用路径考察”主要从区域层面探讨了不同背景的风险投资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具体路径。第6章“中国资本账户开放与风险投资:增量提效分析”主要考察资本账户开放对风险投资活动规模与边际效益的影响。第7章“结论与展望”对全书进行系统总结,立足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发展规律,依据不同背景的风险投资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提出优化风险投资结构质量和区域配置的政策建议。

本书的主要贡献如下:①突破了风险投资的“均质”假设,从区域层面证实了外资、国有和民营风险投资在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过程中的异质性,不仅有助于解释现有经验研究结论之间的冲突,还能为优化中国风险投资结构质量提供参考;②打破了现有理论边界约束,把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视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路径,并在统一理论框架下考察外资、国有和民营风险投资对作用路径的依赖性,不仅进一步深化了风险投资经济行为理论,还有助于合理优化中国风险投资的区域配置;③考察资本账户开放对风险投资规模数量与边际效益的影响,不仅有助于解决现有存在争议的问题,还能帮助管理者了解QFLP、RQFLP等政策制度体系成效,并在“增量提效”的原则下做出优化调整,推动改革开放红利的持续释放。此外,在研究方法层面,本书在考虑空间相关性的前提下,采用非参数协方差矩阵估计法和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并引入贝叶斯方法设定空间计量模型,既弥补了传统计量经济分析的不足,又避免了空间计量模型误设,所得结论更加贴合现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