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问 出席党代会的代表是如何选举产生的?又是如何体现党员的民主权利的?
根据党的十九大通过的党章,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党的地方各级领导机关,是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和它们所产生的委员会。党的各级委员会向同级的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党的代表大会作为各层级中最重要的领导机关,其代表是共产党员中的优秀分子,能够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按党性原则办事,严守党的纪律,具有较强的议事能力。代表的产生集中体现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根本组织原则,同时也突出反映了党员的民主权利。《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选举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等党内法规对党的代表大会的选举都有规定。
从代表名额来说,党的各级代表大会代表实行任期制。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由中央委员会召集。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和选举办法,由中央委员会决定。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由召开代表大会的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按照有利于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有利于讨论决定问题和代表具有广泛性的原则确定。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一般为400—800名。设区的市、自治州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一般为300—500名。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代表大会代表名额,一般为200—400名。基层组织代表的名额一般为100—200名,最多不超过300名。党员和所辖党组织较多或较少的,可以适当增加或减少。
从代表选拔标准来说,必须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突出考察人选的理想信念、政治品格和道德修养,代表应当自觉增强“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遵守党章党规党纪和法律法规,具有履行职责的能力。针对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则实行更加严格的选拔,十九大代表最终从8900多万名党员和450多万个党组织中选举出2287名代表,充分体现出“万里挑一”的选拔标准。为体现代表的广泛性,更充分地发挥党内民主,中央还提出要适当提高生产和工作一线代表的比例。
从代表产生程序来说,首先,选举单位根据上级党组织分配的代表名额和有关要求,组织所属党组织采取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充分酝酿协商的办法,提出代表候选人推荐名单;选举单位党组织根据多数党组织或多数党员的意见,从推荐名单中,按照多于代表30%以上的比例提出候选人推荐人选名单,与上级党组织沟通。按照多于代表20%以上的差额比例,提出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名单,并填报登记表。其次,选举单位召开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确定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名单,报上级党组织审查。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最后,选举单位召开党代表大会或党员大会或代表会议,根据多数选举人的意见确定候选人,进行选举。选出的代表,上报召开代表大会的党的委员会审批。因此,在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反复酝酿、逐级遴选的原则下,经过推荐提名、组织考察、确定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名单、确定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名单和会议选举五个主要环节后党代表才得以产生,由此可知会议选举仅仅是代表产生的重要环节之一,而非全部环节。
从党员权利来说,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党员重要的政治权利,也是区分正式党员和预备党员的重要标尺。选举人有了解候选人情况、要求改变候选人、不选任何一个候选人和另选他人的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强迫选举人选举或不选举某个人。《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也指出,要坚决反对和防止侵犯党员选举权利、使选举流于形式、妨碍选举人意志的现象。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和基层代表大会的选举,如果发生违反党章的情况,上一级党的委员会在调查核实后,应作出选举无效和采取相应措施的决定,并报再上一级党的委员会审查批准,正式宣布执行。
以上海选举产生党的十九大代表为例,2017年1月,在上海市基层党支部推荐提名过程中,44882名党员被推荐为十九大代表人选。经过逐级遴选、听取意见,各区县党委和市直有关部门党委共确定了230名推荐人选上报市委。根据代表条件和结构要求等,上海市委先后召开常委会、全会,分别确定了83名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预备人选。最终在上海市第十一次党代表大会上,73人被选举为十九大代表。通过选举产生十九大代表,广大党员不仅能够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党内政治生活,而且通过党员权利的切实履行,有助于更严格履行程序,严谨规范操作,做到逐级遴选择优,提高民主质量和实效,由此选出符合中央要求、广大党员拥护的十九大代表。因此,坚持和健全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严格代表产生程序,对于加强党的建设,实现党的民主集中制,发扬党内民主,促使党内政治生活更加民主化、正常化,进一步提高党的战斗力,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