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边军一小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1章 公卿集议

刘裕一行继续西行,过了蓝田大营就可以看到长安城那宏伟的城墙。

一行人都被雄伟的长安城所震撼,这连刘裕也不例外。

不过刘裕并没有直接前往长安,而是准备绕到长安城西面。

离开家乡已经快四年了,不管是刘裕还是赵尘都想回长陵县看看。

到了沣水畔,众人就看到了一座巨大的陵墓,那便是孝武皇帝的茂陵。

“明公,这真的是一座陵墓?”

郭达看着远处的茂陵,面露惊讶之色。

虽然他早就听说过五陵的宏伟,但茂陵的高大还是超出了他的想象。

“明公那就是孝武皇帝的茂陵吗?”郭达询问道,他的脸上仍然挂着震惊之色。

这也难怪,大汉皇帝一般从即位开始,就开始修筑自己的陵墓。

孝武皇帝又是大汉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的陵墓可是休了五十多年。

茂陵又是张汤负责监督修筑的,大汉从高皇帝开始就追求非壮丽无以重威。

茂陵放在五陵里也是巨无霸,光是封土就高达三十丈,高度甚至超过了骊山的始皇陵。

茂陵的占地面积就更恐怖了,仅仅是墙垣就达到了十里。

在陵园之内,建有寝殿和便殿,配备在茂陵作守护和服务的官吏、杂役和宫女等超过了五千人。

长官为茂陵令,下属官吏也都很齐全,道有道令,殿有殿令,馆有馆令,园有园长,门有门吏等。

“咱们四平城都没有这么大啊!”郭达望着宏伟的茂陵感叹。

周围的亲卫,士卒们也同样是感叹不已。

一名士卒甚至小声对身旁的同伴道:“就这茂陵咱们回玄菟之后,都可以吹上一年……”

刘裕笑了笑道:“幼时我听人说,孝武皇帝是死于五柞宫,出殡发丧于大未央宫前殿。”

“当时遗体安放在玉床之上,口含蝉玉,身穿金缕玉衣,玉衣上镂刻着蛟龙、鸾凤、龟麟等吉物之象。”

“发丧落葬的那天,运载陪葬品的车辆如同长龙一般。陪葬的金银、珠宝、丝绸、简牍……各种奇珍异物,多到都塞不进去了……”

郭达道:“真想去茂陵看看!”

刘裕道:“年后咱们一起去!”

刘裕说着话心中却是想到了卫霍,他准备过几日就去祭拜一番卫青和霍去病。

赵尘显然也猜到了这一点,“明公是要去祭拜长平烈侯和冠军景桓侯吗?”

刘裕道:“不错!”

……

刘裕一行沿着沣水往北而行,计划先回一趟长陵县,再正式入长安。

不过计划却赶不上变化,一行人才刚刚到了长安西南的章城门外,早就有人等着他们了。

一名郎官打扮的男子走上前来。

“敢问可是玄菟郡别部司马刘公一行?”

刘裕道,“吾正是刘裕,不知君子是?”

那人笑道,“下吏乃是郎官赵硕,奉命来此迎公……”

刘裕闻言却是好奇的打量着眼前之人。

“如此多谢令吏了!”

刘裕拱手一礼。

赵硕回了一礼道:“公请随下吏来!”

刘裕等人并没有直接从章城门入城,而是继续向北到了长安西北的横门外。

横门外有着专门接待诸国使者和地方官吏的驿馆。

刘裕一行也被安置在此,本来按照刘裕的官职应该是比千石的标准,不过最后却被安排住进了比两千石的馆舍。

“刘公请早些歇息,这几日还望莫要外出……陛下随时会召见公!”

“多谢令吏!”刘裕拱手道。

……

按照大汉制度,封侯之事,需要公卿,列侯、诸将军、校尉、两千石、博士等进行集议。

刘裕抵达长安的消息传到宫中之后。

皇帝也是按照规矩让丞相匡衡主持此次集议。

丞相匡衡收到皇帝的诏命后,先是求见了皇太后王政君以及大将军王凤,这才通知公卿、将军校尉、列侯、两千石等入丞相府议事。

大汉丞相府位是一座规模堪比宫室的府邸,正对着未央宫的正门,显示了丞相百官之首的重要地位。

丞相府西门口,有丞相长史带着十二名吏士持戟守卫着。侍卫们警惕的注视着来往的任何一个人。

这时一辆轺车缓缓向丞相府驶来,车中坐着一位中年官员。

来人正是刚刚被任命为大司农的李旦。

李旦下车后,照例等待通传后,这才走入丞相府。

此时丞相府中已有数十名官员在等待。

这些官员明显分成数个不同的圈子,一边交谈着,一边等待丞相的到来。

李旦环顾四周后,默默走到了角落里坐了下来。

堂中一众官员只是看了看李旦,并没有人上前与他搭话。

……

就这样等了两刻钟,丞相匡衡从中门缓步而出,他身穿丞相袍服,面色红润,看起来颇有威仪。

匡衡此人在后世亦是大名鼎鼎,他就是“凿壁偷光”的主人公。

匡衡家族世代务农,但其却十分好学,勤奋努力,由于家境贫寒,匡衡不得不靠替人帮工以获取读书资用。

出仕后历任光禄大夫、太子少傅、光禄勋、御史大夫等职。

汉元帝曾让其居于殿中为师,为朝内官员讲授诗赋。建昭三年(前36年),丞相韦玄成病死,匡衡代之为相,赐封乐安侯。

匡衡在元帝时期也担得起名臣这一称呼,也做了不少实事。

在治国安民问题上,匡衡极力主张“礼让为国”,并主张首先从君臣做起。

要做到“民不争”“下不暴”“众相爱”,必须整顿吏治,使“公卿大夫相与循礼恭让”。

匡衡还提出“减宫室之度,省靡丽之饰,考制度,修内外,近忠正,远巧佞,放郑、卫,进雅、送,举异才,开直言,任温良之人,退苛薄之吏”等政治主张。

元帝后期,宦官石显为中书令,他结党营私,把持朝政,怂恿元帝加重赋役,但因有皇帝的宠幸,没人敢触犯他。

成帝即位后,匡衡便上疏弹劾石显,列举其以前所犯罪恶,并纠举他的党羽,这是匡衡所做的最后一件铲除奸佞,为汉朝廷尽忠的事情。

石显刚刚倒台,司隶校尉王尊就上书弹劾。

皇帝虽然并没有剥夺匡威的相位,不过经此一事,匡威这丞相其实也已经有名无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