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长路径:营销驱动增长的底层逻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基石二:建立差异化价值

营销的第二个基石是建立差异化价值,也就是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如何实现其独特性。好的营销一定能够帮助企业通过建立差异化价值,实现产品和服务的独特性,从而使消费者的选择变得更加容易。

当下,一旦一个设计新颖、独特的电子产品面世,很可能在一个月内,深圳华强北电子市场就会出现类似设计的产品。在食品饮料领域,一个爆品上市两个月后,就会有企业推出模仿产品。由于供应链上游的生产制造能力在不断加强,智能化、自动化使中国成了全球制造中心,导致产品本身任何简单的功能性差异都很难保持领先优势。这种差异可以迅速被模仿,除非有强大的专利保护和规则管理限制。像芯片、药物这类产品有很大的差异化属性,因为它们有非常高的制造工艺和专利保护门槛,这些特殊行业不在本书的讨论范围内,本书讨论的只是市场化的竞争性产品。

显而易见,我们正处于一个产品高度同质化的时代,一个产品过剩而消费者注意力稀缺的时代。在这种大环境下,企业该如何塑造差异化?差异化来自于哪里?

有不少企业家朋友告诉我:“我们的行业非常难做,因为这个行业的差异化都被别人抢占完了,产品已经没有什么创新空间了。我的企业非常难做,根本没有办法做到产品差异化。”

其实并不尽然!在任何一个行业和产品品类中,都存在无穷无尽的创造独特性的机会,关键是企业对独特性和差异化的理解太过狭隘,才限制了创新的空间。

如今,差异化可以来自以下方式(见图1-2)。比如产品配方的差异化、产品功能的差异化、产品包装的差异化、产品使用场景的差异化,还可以是顾客的差异化、品牌IP(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或文化调性的差异化……更有趣的是,企业还可以实现付费方式、商品交换模式的差异化。其他企业都是采用每卖一个商品收多少钱的商品交换模式,这种商品交换模式能不能进行差异化?比如按照顾客使用企业产品获得的效益多少收费。

图1-2 差异化创新来源示例

举个戏剧公司的例子。西班牙有一家戏剧公司从不卖票,观众全是免费入场。当观众进入剧场之后,剧场会有摄像头进行拍摄,查看每个人笑了多少次,每笑1次收1元钱。如果观众的笑点很高,看台上表演的情景喜剧根本不笑,那他就可以免费观看;但如果观众的笑点很低,假如笑了100次,不好意思,那观众就要交100元钱。这是什么?这就是基于顾客使用效果进行的收益分成。

过去,我们认为手表这个行业已经发展了这么多年,无法实现差异化,因为该设计的都被设计了。但是有一个极具创新性的企业叫斯沃琪(Swatch),它就实现了手表的巨大差异化和独特性,因此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斯沃琪重新创造了手表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为了让手表在消费者的生活中扮演一个全新的角色,斯沃琪推出了全球第一款时装表。让消费者可以1周佩戴7块不同的表,使手表成为服饰的一部分,而不是昂贵的计时工具。

在B to B(Business to Business,企业对企业之间)行业,做纸浆产品可以实现差异化吗?也许有人会说:“纸浆就是纸浆,怎么差异化?”所有人都认为纸浆行业没有办法进行差异化,于是大家都在拼谁的产品价格更低。但是,纸浆行业其实是有巨大的差异化机会的,比如在纸浆运输过程中是否可以减少人工成本、提升流程标准化,从而提高效率,节省顾客的总体使用成本?以前运输纸浆是采用铁丝固定包装,在包装和卸货时需要很多人力和时间进行捆扎和剪铁丝,而现在用塑料固环包装、固定纸浆块,一提一拉塑料扣环,就能实现纸浆的固定与拆解。这样一来,就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提高了运输效率,实实在在地节省了成本。这都是差异化的方式。

所以,今天可以进行差异化的点太多了。如果企业没有发现可以进行差异化的点,就一定会进入“价格战”的红海。没有差异化的点,企业就无法打造品牌,因为品牌对消费者来说应该是有差异化和独特意义的所在。发掘差异化和创造独特性就是营销的重要工作。

差异化来自于超越竞争对手的对顾客的深度理解,它和需求管理高度相关。很难想象一个对用户根本不了解的企业能够创造出差异化价值。如果企业只知道经销商,却根本不了解顾客到底会在什么场景下使用企业的产品和服务,顾客使用企业的产品和服务需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企业怎么可能创造出差异化价值?这样的企业只能模仿竞争对手,于是在市场上,各个企业之间模仿来模仿去,最后只会进入完全竞争状态——所有参与竞争的企业,经济回报为零。

所以,营销工作就是要让供给曲线“失调”,超出唯价格决定论,创造和交付顾客独特的差异化价值。建立差异化价值是营销的第二个基石,它是营销部门和整个企业创造独特用户价值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