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补贴推动到内源驱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转型发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 进化与整合:电动汽车商业模式的基本特征

(一)多层次特征

电动汽车商业模式涉及的范围十分广,几乎涵盖了企业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因此,不同研究者的研究方法和角度不同,但这些研究几乎都包括如下基本要素:市场结构(参与者、角色、目标)、价值理念(包括顾客和合作者两个方面)、范围(市场细分、产品界定)、业务流程、核心能力(能力、资产)、定价策略和收入来源、战略(整合竞争,在价值链和价值网络中的定位)、协调机制、技术等。商业模式是一个描述和简化现实的系统,具有全息性和系统性[2]。电动汽车商业模式可抽象定义为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系统,系统内包含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整车及关键零部件企业、基础设施运营商、电动汽车消费者等多方参与者 [3]。电动汽车的商业模式的系统所包含的主体繁多,但归纳起来,主要为三类:①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包括宏观政策制定者和交通管理者,主要为电动汽车的发展提供政策环境和制度保障,构建公平有序的制度环境;②电动汽车供应商及运营服务商,包括电动汽车整车制造商、电池等关键零部件供应商、充换电基础设施运营商、电力供应商及维修保养等其他电动汽车运营服务商;③电动汽车消费者(客户),包括集团客户和个人普通客户,集团客户包括企业、政府、社会组织等。商业模式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要了解电动汽车商业模式,就必须对其具体组成要素进行细致的分析。表2.1列出了电动汽车商业模式系统相关要素需求及意向分析。从表2.1中可以发现,在电动汽车商业模式中,相关系统要素都制约着商业化发展,仅仅依靠某一主体来引导整个电动汽车的商业化发展是不可能的,必须建立涉及具有多层次主体要素的电动汽车商业模式系统。

表2.1 电动汽车商业模式系统相关要素的需求及意向分析

(二)进化特征

电动汽车的产业化路程具有明显的进化特征,它是经历了从个别、分散到逐步实现产业化、系统化、内生化的十分复杂的社会演化过程,也是一个系统各要素不断完善、不断整合的进化过程 [4]。任何一个商业模式应用的最终目的都是实现产品价值,从而实现盈利,但是电动汽车的商业模式具有其内在的复杂性,系统各要素都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电动汽车缺乏与传统燃油汽车的市场竞争力。电动汽车商业推广分为三个阶段,如图2.1所示。第I阶段为示范运行阶段,即“政府为主导,补贴为核心”;第Ⅱ阶段为商业化的过渡阶段,即“公共领域示范化,私人购车商业化”;第Ⅲ阶段为大规模商业化阶段,即“市场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因此,电动汽车的商业模式是符合电动汽车发展现状要求的动态模型。目前,我国正处于第Ⅱ阶段的发展初期。基于第Ⅰ阶段已形成产业环境和技术上的突破和创新,以及相应发展起来的电力运营服务网络,示范运行已经初见成效,也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并逐步推广到整个公共服务领域。目前,我国的电动汽车发展拥有地方乃至国家的良好政策支持。在第Ⅱ阶段即商业化的过渡阶段,则应更加注重商业模式的研究和创新,以刺激并形成私人消费市场。该阶段的商业模式应以公共领域电动汽车示范运营为基础,逐步提高市场的主导地位,以促进电动汽车产业化。

图2.1 纯电动汽车商业推广的三个阶段

(三)整合特征

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必须通过有效的方式对相关产业资源进行整合,发挥产业协同效应。电动汽车的商业模式也绝非简单的某一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系统和外部环境系统的整合,而是各系统要素之间为了同一盈利目的的一种新型整合方式。电动汽车供应商及运营服务商都无法独自实现利润最大化,只有在一个统一的商业模式下协同合作,整合资源,才有可能突破性价比和技术劣势,实现电动汽车价值向消费者的传递。这时候,电动汽车需要实现两个结合——电动汽车和智能电网相结合,以及电动汽车和远程智能信息控制、汽车移动物联网相结合,也就是实现电动汽车能源供应智能化和车联网管理网络,最终集合交通管理、电动汽车、能源供应、信息服务、金融保险等多方的资源优势,实现互利共赢,分散风险。在电动汽车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中,各利益参与方的地位和作用也在动态变化,不是由其中一方完全主导的。因此,电动汽车商业模式中的各要素呈现出一种动态的复杂整合形式。为了更好地整合各要素的资源,需要建立一个基于一定技术手段的统一的利益分配和结算平台,即统一的智能化网络管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