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干一行就得研究一行
这些年,我在写好公文之余,花了很大工夫研究公文写作,受益匪浅,于是开始写文章总结,与大家交流。一些文章在《秘书工作》《写作》《秘书》《应用写作》等专业期刊上发表。在枯燥乏味的文字中,我吮吸到了一丝丝甜味,找到了一点微不足道的乐趣。
时间长了,有人就感到奇怪,问我:“你这样做,一定很喜欢写作吧?”我一时答不上来!类似的问题也有人问过画家尤勇,尤勇回答说:“倒不是喜欢不喜欢的问题,而是我每天都意识到自己画得不够好,有很多在技法上要解决的问题。这才是我一直画下去的原因。”是的,不管干什么事情,让你坚持下去的理由,不是什么喜欢,而是“干好本职工作,就要把问题解决掉”,解决问题就得去研究问题。就这么简单。
可问题是,有些人似乎不明白这一点。
一些人写材料,即便是一个简单的报告,也不知道从哪里写起,哪些该写,哪些不该写。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勉强拿出来的初稿,连逻辑都不通,看得人一头雾水。什么原因?表面上是文字表达技巧差,本质上却是对工作缺乏研究、缺乏理解。其实,不会“写”只是表象问题,因为“写”只是表达的一种方式而已。
写作是思想的外化过程,关键看对工作有没有见地。
写作就像打印机打印文件。打印机只是一种输出设备,若想打出完整文件,必先得有内容,否则再牛的打印机也打不出像样的文本。同理,一个人若想把事情写清楚,必先把事情想明白。很多人正是由于不深入研究工作,习惯于靠经验和本能,不去探知问题的本质规律,提起笔来就写,不“蒙圈”才怪。
达·芬奇说:“让劳作跑在思考之前,一定是个拙劣的画家。”其他事情何尝不是这样呢?我之所以拿写材料来说事儿,不是让所有人都来研究公文写作,只是想借题发挥,释放一个观点:任何人,不管干什么,都得有点研究精神。通过执着、细致的研究,把自己的本职工作搞懂,悟透其中的本质、规律、特点,这样才能胜任工作。
研究其实很简单,它不是专家学者的专利,有时它只需要一个态度就够了,用一点心就能做到。研究过程很像古人写字、绘画前研墨的过程,只需一方砚、一块墨,少许清水,然后慢条斯理地磨。没有太复杂的技术,关键是要有耐心,能平心静气、不厌其烦地磨,功夫到了,再硬的墨都会化为任你挥毫的墨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