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读西游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孙悟空的名字有什么讲究?

孙悟空出海学艺,找到了他的师父须菩提祖师。这时候,这位猴王还没有名字,须菩提祖师就给他起名叫“孙悟空”,为什么要叫这个名字呢?

原文是这样说的:

祖师笑道:“你身躯虽是鄙陋,却像个食松果的猢狲。我与你就身上取个姓氏,意思教你姓‘猢’。‘猢’字去了个兽旁,乃是个古月。古者,老也;月者,阴也。老阴不能化育。教你姓‘狲’倒好。‘狲’字去了兽旁,乃是个子系。子者,儿男也;系者,婴细也,正合婴儿之本论,教你姓‘孙’罢。”

祖师道:“我门中有十二个字,分派起名,到你乃第十辈之小徒矣。”猴王道:“那十二个字?”祖师道:“乃‘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十二字。排到你,正当‘悟’字。与你起个法名叫做‘孙悟空’,好么?”

这两段话不太好懂,因为这里面有好几个知识点。

第一,“孙”这个姓,是从孙悟空这个“猢狲”来的。猢狲就是猴子的别称。去掉“犭”旁写成“胡”“孙”。孙悟空要么姓胡,要么姓孙。

但是“胡”字拆开来,是“古”和“月”。古,就是古老,太旧了可不好。月呢?在古人看来,凡是光亮的,温暖的,积极向上的,都叫“阳”;凡是黑暗的,寒冷的,懒惰向下的,都叫“阴”。白天和太阳象征阳,夜晚和月亮象征阴。所以“古月”就是“又老又阴”,是不好的。在这里阴和阳已经成了两个哲学概念,“老阴”就是发展到了极致的“阴”,意味着僵化腐朽,当然被祖师否定了。

要是姓“孙”呢(繁体写成“孫”)?“孫”字拆开来,是“子”和“系”。子,就是孩子;系,原义就是“细小的线”。又是小,又是孩子。小小的孩子最有生机。所以,祖师认为姓“孙”比“胡”好。

第二,“悟”这个字,是一个固定的字。古代大家族,每一辈的名字里,都有一个固定的字,这就叫“字辈”。一看你名字里带什么字,就知道你是哪一辈的。

师父收徒弟,也是一样。这个习惯在今天的传统艺术界还保留着,比如相声大师侯宝林、常宝华,名字都带个“宝”字,他们就是“宝”字辈的师兄弟。所以须菩提祖师说,他收徒弟,也有规定好的12个字的“字辈”,是“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到孙悟空正赶上“悟”字,他的师兄弟们就全都叫悟什么。

第三,“空”这个字,是祖师对猴王的希望。“空”在这里,是一个哲学概念,它的意思是“没有”,但并不是简单的没有。因为要想知道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一切是怎么回事,就必须知道这个世界上“所没有”的一切是怎么回事。就像你画画,既要知道哪些地方可以有颜料,也要知道哪些地方必须没有颜料。这个“没有”,古代思想家把它叫作“空”。能悟到“空”,就是很高明的境界了。所以祖师给猴王取名“孙悟空”,可不只是想教他些简单法术,而是希望他悟到最高明的道法。

而作者给这位老神仙起名“须菩提”,也是为了照应孙悟空的“空”字的。因为须菩提本来是佛教人物,是释迦牟尼的大弟子之一,号称“解空第一”,也就是说他在各位弟子中“最能理解掌握‘空’的道理”。《西游记》里的须菩提祖师,是一派道士形象,当然不能和佛教人物须菩提画等号。但作者借用了这个名字是肯定的。

所以,《西游记》里有很多隐喻,不但孙悟空的名字有很深的意思,这位老神仙住的地方,叫“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也有很深的意思。为什么会起这样绕嘴的山名、洞名呢?

原来这也是一个隐喻。这两个名字,都是“心”的代称。“灵台方寸”和“斜月三星”,也可以说是两个字谜,谜底都是“心”。

“灵台”是心的意思,因为古人认为,心是主管人思想的,是最灵的地方,所以叫“灵台”。现代医学有了发展,知道大脑才是主管思想的器官,心脏只是为全身血液提供循环动力的。但今天的语言里仍然用“心”指思想,例如“心理学”“心怀不满”。

“方寸”,也是心的意思,因为古人认为,心脏位于胸前一寸见方的地方。所以一个人心里很乱,就说他“方寸大乱”或者“乱了方寸”。当然这个前提也是古人默认心脏是管思想的。

“斜月三星”,也是“心”的字谜。你看“心”这个字,一钩就像弯弯的月亮,三个点就像三颗星星。

所以这山名和洞名,在现实地理上并没有。而是说,寻找长生不老之术,成佛成仙,实际上都不要外求,而是应该修炼自己的内心。其实也等于说:别看孙悟空漂洋过海,找神仙找了十多年,最后反倒在自己的“心”里,找到了真正的答案。一切美好的东西,高明的境界,都离我们不远,只在自己的心中。

所以孙悟空离开灵台方寸山时,有这么一句话。祖师告诉他不许提起自己的师承,孙悟空就说:

决不敢题起师父一字,只说是我自家会的便罢。

这句话也照应了这个意思——如果自己不去留“心”,别人再教你什么厉害法术都是没有用的。

孙悟空在山上学了七年,祖师终于要传他道法了。祖师说了好多种道法,没想到孙悟空非常坚定,每次都要问“这种道法能长生不老吗”。祖师回答“不能”,他就一口回绝:“不学,不学。”

祖师假装生气,说“你这猴子,这也不学,那也不学”,拿过戒尺来,打了孙悟空三下,背着手走进门去了。

这下可了不得了。师兄弟们吓坏了,围上来,七嘴八舌地怪罪孙悟空。孙悟空却笑嘻嘻的,一声不吭。原来,他已经猜出了师父的意思。打他三下,倒背手进去,都是暗号。打三下,是师父要他半夜三更时分起来。倒背手,是叫他从后门进去,传他真本事。

当天夜里,孙悟空来到后门。祖师果然十分高兴,就传他长生不老之术。

但是,你可能会问:孙悟空怎么就猜出来了呢?打三下怎么就一定是半夜三更让他去呢?怎么就不能解释成让孙悟空今晚多吃三个烧饼呢?

原来,这是考验徒弟的一种方式。就看你有没有这个悟性。

原著这种写法叫“化用”,化用了前人的故事。《西游记》之前,还有一个故事,是一部佛教著作《坛经》里记载的。

佛教有一个派别叫禅宗,这个派别就很讲究悟性。《坛经》里的故事有个禅宗的和尚叫惠能,不认识字,却很有悟性。当时有位大师叫弘忍,他叫惠能干杂活,用石碓舂米(就像祖师叫孙悟空砍柴、烧火)。有一天,弘忍来到舂米的房子,对惠能说:“米舂好了吗?”(意思是“你修行得怎么样了”)惠能说:“好了是好了,就是差一面筛子。”(修行好了,只是没人指点)弘忍用手杖敲了三下石碓,就走了。惠能一下子明白了,三更的时候,悄悄来到弘忍的房间。弘忍用袈裟把窗户都遮上,不叫人看见,给他讲《金刚经》,讲着讲着,惠能就悟到了真正的佛法。后来,他继承了弘忍的地位,成了禅宗第六代祖师。《西游记》这个故事,完全是从弘忍给惠能传法的故事里借鉴来的。

须菩提祖师给徒弟们编了字辈: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其实从这个字辈的风格就可以看出,这也是佛教的字辈。比如禅宗的一个分支叫“临济宗”,它的字辈,在明代就是“智慧清净,道德圆明,真如性海,寂照普通”。其中智字辈的智板禅师、圆字辈的圆清禅师,都是明代高僧,而最有名的,就是真字辈的紫柏真可大师,是明代四大高僧之一。

所以比照一看,就知道《西游记》和禅宗关系很大了。

《西游记》还有故事和禅宗有关,例如猴王在拜访须菩提祖师之前,在山里碰上一个樵夫。猴王问他:“你既然和神仙做邻居,为何不跟他修行?”樵夫说母亲老了,要供养老母,所以不能修行。猴王很赞赏,认为他是个孝子。

后来猴王见到须菩提祖师。祖师问他:“你姓什么?”猴王说:“我无性。别人打我,我也不恼;骂我,我也不生气。”

这几段,其实也是佛教故事。樵夫那段,化用的是《坛经》和《祖堂集》,是惠能的故事。惠能出家前,砍柴为生,有人问他为何不去修行,惠能说:

缘有老母,家乏欠阙,如何抛母,无人供给。

猴王说自己“无性”,作者有意混淆“性”和“姓”,这也是化用的禅宗五祖弘忍的故事。另外一部佛教典籍《传法正宗记》里记载四祖道信问五祖弘忍:“你姓什么?”弘忍时年七岁,回答说:“没有常姓,其性空故。”道信大为惊奇,就收他作了弟子。

所以小说里,有许多传承了很久的故事,在这里用过之后,又在那里用。我们如果慢慢地探索,会发现这是一件非常好玩的事情。《西游记》有这样丰富的层次,数百年来才得以广泛流传,有着极大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