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浅谈被我们低估的大脑前台接待员
我们的家庭度假常常在拥堵的交通和糟糕的心情中开始。我的丈夫厌倦了听车上的CD,可惜我也不知道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到达目的地。去年夏天,我试图通过向大家问问题来挽救这种气氛。由于我一时间想不出有趣的题目,就随口问:“你们有没有仔细研究过自己的鼻子?”我是一名耳鼻喉科医生,当时我也因此羞愧于为何自己想不出更新颖的东西,不过至少彼时车内陷入了一片深思熟虑的沉默中。
我4岁的儿子想了很久说,他喜欢吃自己的鼻屎。他的姐姐描述了如何在流鼻血的时候尽量不弄得脏兮兮的,我的丈夫则介绍了自己修剪鼻毛的方法(一个熟手会直接剪而不是拔,他只需要一把普通的剪刀,将露出来的部分剪掉即可)。紧接着出现了各种无厘头的反问。我的女儿想知道,从她耳朵往里看的话,能不能看到她的鼻子。我的儿子让我向他保证,当他挖鼻孔的时候,手指头真的不会卡在鼻子里面。而我的丈夫居然问那个表达鼻子和阴茎关系的谚语是不是事实。
不过话说回来,我原本期待的是和家人借此有一个更深入的讨论。我不想将鼻屎这个话题一带而过,因为它真的值得用几个小时来探究。就在两个孩子针对鼻腔的这场简短辩论中,我突然意识到,包括我的丈夫和孩子在内的大多数人对这个长在脸部正中间、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器官几乎一无所知,这实在是太荒谬了。
对许多人来说,鼻子只是长在那里而已。运气好的话,它长得还算不错,你可以用鼻钉来装饰它,也可以在无人注意时从鼻孔里抠出半固体的分泌物。和鼻子常常合作的伙伴们——耳朵和咽喉,也处于类似的境地:几乎没有人对它们感兴趣。
这多少让我觉得有点惊讶和离谱,毕竟耳鼻喉系统控制着我们大部分的日常生活行为。五大感官中的三种都在这里。除了眼睛,鼻子、耳朵和咽喉也是我们与外界联系的重要方式:闻、听、尝、说。大家可以把这个持续运转的、连接外在世界和内在精神的接口想象成大脑的前台接待室。就像优秀的接待员一样,耳鼻喉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脑的决策,影响着我们的想法以及感受。
嗅觉会影响我们和谁结婚生子以及我们购买什么东西。我们的声音与我们的职业生涯息息相关,它可以说服别人、诱导别人或使人入睡。而听觉不仅能够同时感知到鸟儿的鸣叫和孩子的啼哭,还能马上在大脑中确定,哪一个对我们更重要(致所有父母:不妨把孩子啼哭声都当作鸟鸣处理)。
这一程序在绝大部分情况下都能完美运行,这就是身体的神奇之处。但有时它们也会罢工或失灵,毕竟它们接触到的不仅有新鲜的森林空气和悦耳的古典音乐,还有花粉、飞机噪音、上司的批评或葡萄球菌。世界上很大一部分导致人的心理或身体不适的东西都是从耳鼻喉进来的,也难怪我们的前台接待员有时会生病、疲惫或者倍感压力。
这种情况下,主控室的运转也无法顺利开展。我们的大脑每天都要对接收的各项信息进行分类和评估。就算是常规“接待”过程中最低程度的干扰也会对我们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影响。“die Nase voll haben”这类俗语的产生并非偶然。正因为这些偶尔故障的感官与我们的思维和感觉紧密相连,所以一旦它们罢工,我们的精神健康就会出现问题。
然而,在医院和自己诊所工作的过程中,我一次次惊讶地发现,身体和心灵之间的联系在耳鼻喉这一领域很少受到重视,关于该主题的科学研究也仍处于起步阶段。如果能让大家注意到这些微妙的联系,对我而言具有重大意义。在很多事情上,我们自身的行为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本书旨在鼓励大家更好地了解身体中为你工作的耳鼻喉系统。毕竟只有知道它们如何工作,才能在出现状况的时候及时干预和调整。
在本书第一部分,你将了解鼻子和其他感官的运作原理:嗅觉器官是如何工作的以及我们为什么需要它?我们为什么可以说话?伤风是因为冷空气吗?鼻腔喷雾剂真的最多只能用一周吗?此外,你还会对人体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它并不像看起来的那么复杂。
为此我还画了一些歪歪扭扭的插画,是那种永远都获不了奖的图。我在诊疗过程中就会给患者们画这些图(虽然很丑),它们能帮助患者理解这些内部器官。
在第二部分,我将解释咽喉、鼻子和耳朵与心灵之间的交流有多频繁以及为何如此重要。毕竟,这些器官不可能无缘无故位于大脑下面。一旦理解了它们之间的关联,当你再遇到器官无法完美运转的情况时,心态就会更加从容。
最后,在第三部分,你将学会如何帮助自己。通常只要小小的改变,就能够产生巨大的影响。我能这样说,不仅因为我是一名耳鼻喉科医生,也因为我是一名饱受耳鼻喉疾病折磨的患者。从这两个角度出发,我想说:请相信你身体的神奇能力。对于病痛,最好的专家就是你自己。
德语谚语“wie die Nase des Mannes, so sein Johannes”,意思是鼻子越大,阴茎越大。——译者注(本书脚注除特别说明外均为译者注)
直译为“鼻子满了”,实际意思是“受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