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散文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导读

刚要着手编选此书时,颇费踌躇,不由得想起了鲁迅关于“选本”的一些看法。他以为,倘要研究文学或某一作家,所谓“知人论世”,那么,足以应用的“选本”就很难。因为选本所显示的,往往并非作者的特色,倒是选者的眼光。眼光愈锐利,见识愈深广,选本固然愈准确,但可惜的是,大抵眼光如豆,抹杀了作者真相的居多,这才是一个“文人浩劫”。因此,他觉得认真读书的人,不可依仗选本。

想起这些话,心里不免有些战战兢兢,深怕选得不好,无法准确全面地呈现鲁迅散文创作的实绩和成就。

不过鲁迅又认为,好的选本,在文学上的影响也不可轻视,影响到后来的文章的力量是不小的;他举的例子是《世说新语》和《文选》,以及《古文观止》。他的这些真知灼见,对于编选者,实在是一个宝贵的警示。动手编选此书,便有一种如履薄冰之感,不时提醒自己,要遵循鲁迅的意见,“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既要放开眼光,又要慎重取舍,坚决避免那种抹杀了作者的真相,将其著作割裂、缩小乃至凌迟的弊病。

而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从鲁迅散文创作的实际出发,找到一个恰当合适的选择标准和尺度。首先要破除那种认为以抒情、描写、叙述为主体的所谓文学性散文,才是散文正宗的成见,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大散文”的观念,来编选这部散文集。于是,也就有了读者现在见到的这样的“面貌”。

本书收录了散文集《朝花夕拾》的七篇作品,辑入了散文诗集《野草》的几乎全部篇什;又从《坟》《华盖集》《而已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且介亭杂文》等十余本杂文集里,精选了六十多篇各种体式的文章;还从小说集《呐喊》中择取了散文性比较强的《社戏》,以及作为序跋编入的《〈呐喊〉自序》。由此可见,此书编选所采取的尺度,是富于弹性,且具有很大包容度的。本来从文章写作的历史发展来看,无论中国还是外国,散文历来都有所谓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散文,指的主要是文学性散文。而广义的散文,则大抵囊括了除小说、戏剧、诗歌以外的几乎所有文类。甚至还有一种更为简单彻底的分类方法:凡不属于韵文的,即为散文。

广义的散文分类法,恰恰是非常符合鲁迅文学创作的实际情况的。读者看到的这个选本,坚持从“知人论世”的原则出发,力求在有限的篇幅之中,“以一目尽传精神”,使读者能够“借一斑略知全豹”,领略鲁迅散文的博大恢弘的精神气象和宏丽伟美的艺术魅力。

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里的文章,鲁迅说“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与实际容或有些不同”。他在对儿时的生命和生活图景进行反顾,对以往走过的人生道路进行追怀和整理的同时,也展开了对于自己的思想和精神世界的审视与省思,其中又不乏尖锐的现实性。

而薄薄的一册散文诗集《野草》,也许是整个汉语世界最为奇绝幽邃的沉思抒情短章,堪与尼采享有盛誉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相媲美,却比后者更其简洁凝练。鲁迅以充满张力、诗意雄辩、意象奇丽、极富音乐性的结构形式和高超精湛的语言技巧,创造了一个陌生神秘、深邃迷人的别异的艺术世界。

从其他十几部杂文集中选出的文字,大约占了此书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或许在这部分作品中,鲁迅文学强大的思想表现力和丰赡的艺术创造力,亦显得格外突出和充分。这些汪洋恣肆、异彩纷呈的文章,写法不拘一格,语言、文笔、格调、形式繁复多样,表现手段极为广阔自由;既具备兼容性、跨文体、边缘化的特点,又兼有各种文体的优长及诸多方法的精妙,炉火纯青地融汇成一种独特的散文话语形式。

其中最常见的,是精悍犀利、文采斐然的随感、短评、杂谈和小品,以及引人入胜的序跋与精彩的讲演。前者如《谈皇帝》《流氓的变迁》《喝茶》《北人与南人》《说“面子”》《文坛三户》和《从帮忙到扯淡》等。后者的序跋则选了鲁迅真挚袒露自己内心世界的《写在〈坟〉后面》,以及自传元素很强、近乎于他个人精神史的《〈呐喊〉自序》,还有以浓郁的诗意语言描绘自己独特生命哲学的《〈华盖集〉题记》;讲演收入的,是见解独到的《娜拉走后怎样》、阮旨遥深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和以恢弘气势评说几千年历史的《老调子已经唱完》等。其他还有像《夏三虫》那样的绝妙寓言文;而只有七八百字的《现代史》,其实也是一篇极佳的寓言。又有《小杂感》《半夏小集》以及《无花的蔷薇之二》那种以格言隽语为主体的随想录式的短章。也有《为了忘却的记念》和《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那些感怀浩茫、忧愤深广的长文。

有些篇什或长于记事,或善于抒情,或以记事怀人为主;或偏于议论,或擅长讽刺,或这几种元素兼而有之、杂糅并蓄。譬如《记念刘和珍君》《忆韦素园君》和《忆刘半农君》等。还有的以立论或驳难见长,例如叱咤喑呜、气势凌厉,给人以利刃割破脓疮的痛快爽利之感的《再论雷峰塔的倒掉》《灯下漫笔》和《论睁了眼看》,以及简练明快、议论纵横的《扣丝杂感》《学界的三魂》与《十四年的“读经”》等。很多作品里的某些片段,以讽拟体、戏仿体出之。也有采用日记体和笔记体的《马上支日记》《“题未定”草》,看似散漫,纵意挥洒,但由于行文的奇崛冷峭,加以深切独异的见地,读来是极为耐人品味的。还编入了雄辩滔滔的“轻型论文”《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文史札记随笔则有热烈沉郁的《病后杂谈》和《病后杂谈之余》,以及极富思想洞察力的《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另有一类研究者所谓“诗的散文”的文字,别具炽热浓烈的抒情韵致,于从容疏宕、含蓄蕴藉之中,透示出一种沉雄遒劲的力量,如《“这也是生活”……》《死》《女吊》,等等。真可谓斑斓多姿,各臻其妙,云蒸霞蔚,蔚为大观。

作为一位独领风骚的文学巨匠,鲁迅总是能够突破既有的“文章轨范”,匠心独运或者别出心裁,创作出具有鲜明的个人独创性和强烈的民族性特征的散文著作,有如一座矗立在中国文学原野上的高标独立的奇峰。

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上,鲁迅还是一个最具有社会改造激情的伟大的文学家,一个以批判和抗争为神圣历史使命的卓越的思想家,一个立志通过“立人”以最终实现建立“人国”目标的孤独的精神战士。倘若读者能从这部散文精选集的阅读当中,获得对于鲁迅思想文学的初步感受理解和认识,编者则于愿足矣。

王培元

2022年2月28日记于山海旅次北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