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个商学院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6.宋朝自毁长城的教训:拯救个人方能拯救组织

关爱和帮助那些受到过不公正待遇的人,为他们洗清不白之冤,或让他们得到应得的待遇,并不仅仅事关个人,也是让一个组织重新变得有效和坚强起来的必要的行动。

历代王朝越是挨到后期,就越没有生气,没有能力中兴、自新。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它们在错待忠良之后又不给人家好好平反昭雪,甚至老是遮遮掩掩、拒绝认错。

那些自以为政治艺术高超,可以为了“大局”而置人道于脑后的昏庸帝王和三流谋臣,以他们在团队关系上一次又一次的“随机应变”,只会把越来越多的社会精英以及他们的舆论(虽一时未能公开发表,但将来一定写进史书)都给驱赶到自己的对立面或体制的外围。

当中央政府(或任何管理中枢)与社会上(或组织内部)的才华横溢、拒绝流俗之士被隔离开来,它自然也就陷入了无人可靠、无人可用的被动的战略处境。一到危急关头,必然屡屡表现出捉襟见肘、应付不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尴尬,直到把自己在公共关系、社会认同上的资源全都耗尽为止。

这样的情况,极而言之,就是中国人常说的“自毁长城”。“自毁长城”的典故,出自南朝宋将领,三十六计的提出者檀道济的故事。檀因屡立战功,诸子皆善战,被宋文帝忌而杀之。被处决时面对统治者愤怒高喊:“乃坏汝万里长城!”

但中国人家喻户晓的自毁长城的案例,应该算是南宋名将岳飞。后世有人就其中的一些细节纠缠不休,比如为臣是否出言不逊,抗战是否超出国力,等等。但这些都不要紧,因为最重要的一个事实,就是岳飞是国家可依靠的最擅长带兵的能臣,而将其从前线召回处死后,当局即使媾和也缺少了一个重要的实力筹码。

“当朝自馁中兴志,出塞徒劳上将心。”(15)在国家危难的关头,随着岳飞死讯的传出,民间对朝政的态度急转直下,先是失望,后是冷漠,众志成城的基础随即毁于一旦。

岳飞死后,即有武昌军士满腔哀怨唱道“自古忠臣帝主疑,全忠全义不全尸。”遭受整肃的主战派宰相胡铨也记录有“石头城下听舆论,万姓颦眉亦可怜。”虽然后来受害者得到当局平反,民间不满仍未停止蔓延,儒生叶绍翁(就是“一枝红杏出墙来”的作者)公然说岳飞不妨“早知埋骨西湖路,学取鸱夷理钓船”,干脆像范蠡一样远离朝廷,出走他乡。(16)

陆游更直截了当把岳案当做国耻,作诗云:

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

遗老不应知此恨,亦逢汉节泪沾衣。

(《夜读范至能〈揽辔录〉,言中原父老见使者多挥涕,感其事,作绝句》)

诗中说假如北方的老百姓知道南宋当局是如何迫害宗泽和岳飞的,见到“汉使”,又岂能仅仅是哭泣而已?还不得气得骂娘?

宋亡后,身为前朝宗室的赵孟頫毫不讳言地承认:“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元人贯云石说:“自从公死钱塘日,宋室江山把不牢。”清人陈治典更直言:“只因万里长城坏,吹过崖山柁底风。”(17)崖山是1279年宋朝最后一个皇帝殉国之处,至此两宋统治宣告完结。

当然,宋朝亡国之前,岳飞已获昭雪。不过,如清人袁枚所说的:“天意小朝廷已定,岂容公作郭汾阳。”(18)“郭汾阳”就是唐朝安史之乱期间“功居平乱之首”,后被封为汾阳郡王的郭子仪。由于统治集团没有勇气,也没有兴趣把岳飞当做一面政策的旗帜树立起来,它的政治遗产,也只能是面对半个国家的残山剩水,而弥漫着整个政坛上的无所作为、无可奈何的情绪。

但统治者错杀忠良,绝非岳飞一个;历朝历代的政治迫害,从明朝诛杀大将,清朝镇压改革者,到蒋介石集团刺杀不同政见者,再到“文化大革命”中的无数冤狱。鲁迅为哀悼孙中山秘书、学者杨杏佛,曾作诗“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后人为缅怀被迫害致死的贺龙元帅也有“沧海横流天地闭,不容公作郭汾阳”的叹息。(19)

其实,自打陈胜、吴广起,古代专制王朝大都是被自己制造和积累的一茬又一茬的冤狱和迫害的结果所削弱、所淹没的。这些冤狱和迫害,很多都是大敌当前的关头(或是以大敌当前为理由),在原本不是敌人的人们中间制造敌人,其结果都是自毁长城——通过制造出一个谎言充斥的政坛和一个谣言四起的社会,把统治者自己赖以生存的制度推到了极度脆弱、不堪一击的境地。

“文革”后期,经济停滞,百业凋敝,北京大街上到处可见衣衫褴褛、神志恍惚的上访者,即使过路人也能感到,国家管理已到了不大举更张就无法正常运转的地步。中国的改革开放从平反冤、假、错案开始,因而绝非偶然。

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主持为四千多万人平反昭雪,惠及近1.6亿的中国人口,态度之坦诚和“不留尾巴”之决断,可谓空前绝后(20)。新中国成立初期,胡在主持川北工作期间,就曾以政策温和著称,联系到他主持中国大平反的事迹,后人在他去世后赞誉道:

生平平易对群伦,忠直敢言见性真。

川北何曾生右派?浏阳有幸诞斯人。

一身正气撑肝胆,两袖清风教后昆。

万众含悲天亦泣,长安入暮雨纷纷。(常任侠《悼念胡耀邦同志》)(21)

“文革”后第一代大学生中,有大量曾因“出身不好”或“思想落后”而被剥夺受教育机会的青年;企业家中,也有大量是在政治运动中因鸡毛蒜皮小事而遭受打击的基层公民。在倡导改革开放的干部中间,也有很多人曾因“莫须有”的罪名而被关押、流放。所幸这些非正义都在几年间被推倒,才使国家重建得以可能。

由此可见,关爱和帮助那些受到过不公正待遇的人,为他们洗清不白之冤,或让他们得到应得的待遇,并不仅仅事关个人,也是让一个组织重新变得有效和坚强起来的必要的行动。拯救个人就是拯救组织——把被毁坏的万里长城重新修建起来。


(1)引自查尔斯·汉迪的第一本书Understanding Organizations(中译本《组织的概念》)。这本书在1976年出版后全球销量达100万册,直到今天仍是很多大学和企业的学习用书。

(2)沈启震《读史》。

(3)罗邺《长城》。极塞,指边塞。

(4)蒋湘培《秦皇庙》。

(5)周权《长城》。

(6)坡陁(pō tuó),山势起伏貌。

(7)鼋鼍(yuán tuó),大鳖和鳄鱼。

(8)王昌龄《出塞二首》;崔湜《大漠行》。

(9)此诗题为《过独石口》,是康熙于1696年第二次亲征噶尔丹途中所作。独石口位于河北赤城县北,为战略地位极为重要的军事重镇,有“上谷之咽喉,京师之右臂”之称。

(10)古北口是山海关、居庸关两关之间的长城要塞,位于北京密云古北口镇东南。由卧虎山长城、蟠龙山长城、金山岭长城和司马台长城组成,为东北和内蒙古通往中原地区的咽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在德不在险”为《史记》中兵家吴起所言:“(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

(11)20世纪50年代初,由美国参议员约瑟夫·麦卡锡掀起的美国全国性反共运动,在运动中,迫害和逼走了很多优秀人士。钱学森就是在当时遭到迫害,最终被驱逐出境的。

(12)出自司马迁《史记》。圯(yí),桥梁。圯上老人又称黄石公,他把鞋子扔到桥下让张良捡回来给他穿上。张良通过了他的几番考验后,老人给了张良一本《太公兵法》,说:“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太公兵法》又称《六韬》,旧题周朝的姜尚(姜太公)著,但普遍认为是后人假托姜太公之名所作。

(13)陆贾(公元前240~前170年),楚人。西汉初期的政治家、学者。刘邦起初重武力、轻诗书,以“居马上得天下”自矜,在陆贾的建议下采取“逆取顺守,文武并用”的治国方略。

(14)王无竞《北使长城》。

(15)潘音《读岳武穆传》。

(16)以上诗句依次引自:武昌军士《无题》;胡铨《吊岳飞》;叶绍翁《岳武穆王墓》。范蠡(lǐ),字少伯,生卒年不详,春秋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范蠡帮助勾践兴越灭吴,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激流勇退,化名姓为鸱(chī)夷子皮(牛皮做的酒器),与西施西出姑苏,泛一叶扁舟于五湖之中。而后经商成巨富,自号陶朱公。本书战略篇中详细评述了范蠡作为中国第一大“起死回生经理人”的传奇经历。

(17)以上诗句依次引自:赵孟頫(fǔ)《岳鄂王墓》;贯云石《吊宋岳武穆祠》;陈治典《吊宋岳武穆祠》。

(18)袁枚《谒岳王墓二首》。

(19)以上诗句依次引自:鲁迅《悼杨铨》;羊春秋《题贺龙故居》。

(20)文中平反数字据刘济生《论胡耀邦平反冤假错案》(《炎黄春秋》网刊外稿,2010年8月)。

(21)常任侠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本诗引自钱理群、袁本良(注评)《二十事迹诗词注评》(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59页。此诗另一个版本前两句为“大公无私对群伦,磊落光明见性真”(《群言》1989年06期)。

“川北何曾生右派”一句,常任侠自注,1957年反右运动时“各省多有右派名额,川北独无右派”。但据胡家人介绍,胡耀邦此时已在中央工作,对当地反右进程有无间接干预不得而知。倒是他更早在主持川北镇反、土改工作时就已被人视为“右倾”。浏阳,胡耀邦故乡。长安,代指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