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保险股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保险这门生意

保险的由来

英国百年保险集团保诚(Prudential)在其财报首页有个对保险公司言简意赅的定义:

帮助客户消除生活中的不确定性。

助推保险的大航海时代

16世纪西班牙称霸全球,大航海时代拉开序幕。面对巨大的不确定性和机遇,贵族和王室纷纷雇佣探险家、船长和水手出海。为了帮助消除海上贸易的不确定性,资本家们和政治家们推动了保险制度的建立——这是我们常听到的保险起源的故事。

可惜的是,就如《加勒比海盗》和《海贼王》歌颂的那些让人如痴如醉的海盗故事一般,因大航海时代实现了全球性的陌生人协作,我们容易放大这个时代对一切的影响。或者换言之,这样说更容易让我们把保险和伟大的时代背景结合,让我们更容易接受保险。

大航海时代助推了保险业不假,但它既不是互助组织诞生的节点也不是近代保险公司的起源。要说它是互助组织诞生的节点,早在公元前5000—前4000年的古埃及,就有为修建金字塔的石匠而成立的互助组织,该组织通过向每个成员收取会费来支付石匠死亡后的丧葬费用;要说它是近代保险公司的起源则更是瞎扯,互助组织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一直到1900年左右,英日德美等国颁布保险监管法,才出现如今这种集中化玩转死差、费差和利差(1)的公司形态。

虽然本书立足于让投资者能更好地理解保险这门生意,无意于过度梳理那段纷繁复杂的保险史,但老东认为,开始正题前还是有必要追溯一下保险的起点。就像那句老话说的,历史从来不是过去了的事和物,历史是现在为什么这样子的答案——特别是这个起点对理解保险有关键的作用。

广义的保险:始于“我”的概念

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有一个根本的认知:人类文明的基础是我们这个物种虚构的能力,俗话说就是讲故事的能力。宗教是故事,国家是故事,民族是故事,商业是故事,公司是故事,是故事组织了大规模陌生人的协作。

广义的保险,诞生于比古埃及久远得多的年代。

大约两三百万年前,我们祖先的大脑开始突变,中枢神经突然高速增长。

长脑子的直接结果是催生“我”的概念。千万别以为这很容易,有过育儿经验的朋友都知道:小孩大概两三岁才有“我”的概念。在这之前,小孩与许多动物一样,所作所为都是对外在条件的反馈。比如猪圈里的猪,其实智商不低,但当它们眼看着同类一个个被屠宰,从不会想到有一天会轮到自己。再比如我们把蚊子拍死在蚊帐上,从来也不会让其他蚊子惧怕,因为它们也联想不到有一天自己会这样。

“我”的概念演化的直接结果就是无边的恐惧。眼看同类生老病死,知道有一天会轮到自己;眼看打雷、下雨、洪水、地震,也知道有一天临到自己头上也无能为力。于是乎,“我”的概念生成后,祖先们头脑中蹦出来的第一个问题就是:

如果有一天我遭遇同样的问题,该怎么办?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有关保险的一切都是围绕这个人类首问进行的。

人类首问从两三百万年前延续至今,构建了保险这个行业经久不衰的基础。至于后面演化的古埃及首个互助组织,佛罗伦萨第一张保单,大航海时代海上保险的繁荣,近代保险公司的诞生,都是在这个基础上搭建起来的高楼大厦罢了。

同样,我们的基因在“我”的概念催生了人类首问后,也夹带着两三百万年间形成的各种心理学效应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形成了保险公司强大的“护城河”。这些心理学效应包括损失厌恶、认知偏差、锚定效应等,都转换为代理人游说客户购买保险的伎俩。

中国保险业的起点

至于我国的保险业,则起源于更晚的时期。

1805年,由东印度公司创立的保险公司首次被翻译为中文,当时还没有“保险”这个名词,而是称为“保安行”。后来随着东印度公司在广东一带贸易的兴起,广东人将“保安行”彻底更名为“燕梳”(粤语Insur-ance的谐音),随后才演变为今日的“保险”一词。由“燕梳”到“保险”的演进足足花了近150年的时间,直到1984年我国保险业复业,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等才有了近代保险公司的雏形。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看到至今仍有许多保险组织会自称为“燕梳”,比如知名的科普保险知识的公益组织“茶道燕梳”,知名的微信公众号“燕梳楼”,等等。

遗憾的是,保险业复业并没有结束行业坎坷的旅程。取而代之的是群雄逐鹿,险象环生。就如丘吉尔在二战中的关键之战——阿拉曼战役中演讲的那样:“这不是结束,甚至不是结束的开始。”

1996年,寿险产品保底利率为6%~8%,全国步入降息通道之后,巨额的利差损让整个行业不堪重负;1998年,中国太保新帅王国良上台,严格整顿网点,严打中介,一系列雷厉风行的举措才止住了在太保蔓延的巨大风险;2001年,科网泡沫(2)破裂,中国平安花费巨资打造的PA18胎死腹中,一度影响平安对未来蓝图的规划;2004年,新华保险偿付能力充足率严重不足,管理层涉嫌腐败,公司被保险保障基金接管,轰动全国;2007年,利差损的历史背景迫使中国人寿股份剥离“坏账”保单至中国人寿集团,这才解决了上市危机;2008年1—8月,全国财险业承保亏损高达88亿元,平均每月亏损超过10亿元,原保监会使用强硬手段勒令整顿,这才使财产险行业逐步走向健康;2015年,前海人寿等一批资产驱动负债型的保险公司在二级市场叱咤风云,搅得保险行业鸡飞狗跳;2019年,安邦保险继新华保险后又成一件全国性接管大案,董事长涉嫌欺诈……中国保险行业就这样在跌跌撞撞中艰难前行。

当然,诸多苦果并不意味着我国保险业深陷泥潭。相反,我国保险业用短短30多年时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至今已是保险业全球第二大国。之所以花些笔墨提及上述保险业曾经的风险,是期望作为投资者的我们能时刻谨记:那些保险业曾经痛苦万分的过去,是我们要极力去避免的将来。“反过来想,总是要反过来想”,查理·芒格如是说。


(1) 俗称保险公司的“三差”,指实际死亡发生率与假设死亡发生率间的差异,实际费用率与假设费用率的差异,实际投资收益率和假设投资收益率的差异。“三差”是保险利润的来源。对应的假设死亡发生率、假设费用率和假设投资收益率又被称为保险公司的“三率”,下文同。

(2) 科网泡沫(又称互联网泡沫或Dot泡沫)指1995—2001年的投机泡沫,在欧美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股票市场,与科技及新兴互联网相关的企业股价高速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