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库存管理环节的相关研究
2.1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方面的研究
2.1.1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特性与策略及供应链协调方面的研究
关于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主要研究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特性与策略。研究方法既有定性研究又有定量研究。定性研究方面,Akkerman等(2010)对生鲜产品供应链及其动力学性质进行了综述。Lowe和Preckel(2004)提出农产品供应链具有长提前期、供需不确定和利润薄等特点。Clements等(2008)以新西兰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为研究对象,运用实证方法研究了农产品需求、特征和供应链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而指出该供应链具有信息交换、相互合作、强大运作连接和买卖细节等特征。定量研究方面,Rong等(2011)对生鲜农产品的生产和分销建模,研究生鲜农产品质量和成本。Blackburn和Scudder(2009)提出采用时间边际价值比率研究农产品供应链策略模型问题,研究表明采用基于成熟冷藏的混合响应模型能有效降低农产品价值损失。李琳和范体军(2014)考虑RFID技术应用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影响,研究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技术投资策略。
另一类研究主要考虑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协调问题。Pathumnakul等(2009)以最小库存成本为目标,研究泰虾供应链协调问题,认为供应链的协调有助于提高供应链服务水平。肖勇波等(2008)针对到岸价格商务模式对一类涉及远距离运输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成本分担机制实现供应链协调。Cai等(2010)研究了离岸价格商务模式下远距离运输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考虑分销商保鲜努力程度对供应链的影响,分别得到分散决策系统和集中决策系统中供应链各参与方的最优决策,并进一步建立激励契约协调供应链。Cai等(2013)研究了鲜活产品供应链物流外包,在物流运输时间不确定、产品新鲜程度不确定、市场需求不确定的情况下,利用供应商和分销商的批发市场出清契约及供应商和第三方物流的批发价格折扣共享契约,有效协调一个三级供应链。林略等(2010)也研究一个生鲜农产品的三级供应链,考虑供应链损耗和产品新鲜度的影响,使用收益共享契约有效协调供应链。王冲和陈旭(2013)针对生鲜农产品流通中损耗大的特性,引入期权合同工具,运用Stackelberg模型研究由一个供应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单周期两阶段供应链的定价和协调策略。但斌等(2014)、伏红勇和但斌(2015)考虑不利天气对农产品生产的影响,研究两级农产品供应链协调及相关契约。熊峰等(2015)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关系契约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由此可以看到,许多研究者围绕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特性、策略和协调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2.1.2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的RFID技术应用方面的研究
物联网和RFID等传感和多元数据采集技术已经在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Piramuthu and Zhou, 2016)。在针对生鲜农产品库存的研究中,有关变质率、新鲜度、保鲜期及交叉易腐性等质量因素的具体内容和形式,以及生鲜农产品的保鲜控制都可以通过物联网和RFID等技术获得和进行。这些技术的应用被认为是减少产品损耗和改进管理效率(Fan et al., 2015),提高库存准确性和改善供应链性能的有效方法(Fan et al., 2014)。很多围绕传感技术在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方面应用的研究集中于农产品质量的提高。Wang等(2010)基于RFID技术获取的实时信息,研究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质量监控。Chebolu-Subramanian和Gaukler(2015)基于RFID技术和传感技术,从供应链计划角度研究了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的污染问题。Gaukler等(2017)认为基于RFID等传感技术可以估计农产品的实时价值和温度信息等,并可以通过这些信息建立动态的农产品有效期。Kim等(2015)通过使用一种新的技术(新鲜度计量器)进行数据的自动识别和获取,控制可食用产品的库存温度和湿度,以提高管理质量。在农产品信息追踪和追溯方面,RFID技术的应用也时常被提及。Karlsen等(2011)研究基于RFID技术标签进行生鲜产品信息跟踪和追溯的关键追溯点。Aiello等(2015)考虑传感技术对最优订货批量决策的影响,并获得一个经济追溯量。还有部分研究者关注生鲜农产品供应链RFID技术应用后的收益,如李琳和范体军(2014)研究RFID技术应用对生鲜农产品流通中双重损耗的影响并构建收益模型。Piramuthu和Zhou(2013)认为结合源自RFID技术的产品质量信息进行管理决策可以帮助提高零售商的总收益。杨亚等(2018)考虑新鲜度信息不对称下生产商隐瞒新鲜度信息的情况,研究在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投资RFID技术前后的利润模型,提出RFID技术投资的标签成本阈值。Grunow和Piramuthu(2013)通过研究高易腐性食品供应链中食品的剩余货架期可以通过产品级的RFID技术标签的数据确定,指出供应链各个成员在投资RFID技术后获益的条件;同时提出了高易腐性食品供应链的RFID技术投资决策。更重要的是,RFID技术、物联网和大数据,为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决策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角度。基于RFID技术和传感技术,不仅可以评价变质产品有关的时间和环境温度信息的价值(ketzenberg et al., 2015),而且可以利用这些信息设置变质产品动态的保质期(Gaukler et al., 2017)。Aiello等(2011)用无线传感网络和生物成熟模型对葡萄的物候期进行了研究。De Keizer等(2017)介绍了一个基于RFID技术信息的通用的变质产品供应链物流网。Herbon和Ceder(2018)结合时间—温度指示器(time-temperature indicator, TTI)技术,探索新的库存管理情景并扩展库存模拟实验的范围,以研究生鲜农产品等变质类产品的库存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