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什么是极简主义
谈到极简主义,最不能绕过的就是在1947年,德国建筑师密斯·凡德罗所提出的“less is more”这一著名的建筑理论口号,他坚持“少即是多”的建筑设计哲学,在处理手法上主张流动空间的新理念,在设计的过程中,将建筑的各个细部都精简到不可精简的绝对境界,并认为建筑最佳的处理方法就是尽量以平淡如水的叙事口吻直接切入到建筑的本质,即空间、构造、模数和形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他在1929年所建造的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
这座展馆内部并没有陈列太多的展品,而是以一种建筑艺术的成就代表当时的德国,它像是一座供人观赏的亭榭,建在一个基座之上,主厅有8根金属柱子,上面是薄薄的一片屋顶,远远看去仿佛一件艺术展品。四处的墙板是由大理石和玻璃构成的简单光洁薄片,它们之间纵横交错,形成既分割又连通,既简单又复杂的空间视觉效果。展馆的室内室外也互相穿插贯通,没有截然的分界,形成奇妙的流通空间。
极简主义的英文名称为Minimalism,也称作简约主义或者极少主义。它是20世纪50年代以美国为中心的美术流派,起源于抽象的表现主义,又可称为Minimal Art。它以一种客观的眼光、冷静的思考来进行艺术的表达,极简主义的影响也不只是涉及视觉艺术中的建筑、绘画、雕塑和设计,还涉及音乐和文学等的表现形式。
极简主义艺术形式按照“加法”不如“减法”的态度对画面进行处理。审视现代生活的本质,往往就是通过与传统的对比得到结论。它将画面缩减到极其简单的几何形状,而在空间上则被压缩成最低的二维形式,在色彩上则选择精纯到最基本的原色。极简主义艺术把绘画元素之间削减至仅仅是存在色与形的关系,摒弃一切可能会干扰到主体的事物,并力图采用纯粹客观的态度,排除创造者的任何情感的表现。
20世纪80年代,极简主义在西方成为一种极为广泛、影响相当深远的设计风格与流派。极简主义推崇的是最简单的结构,最节省的材料,最简练的造型和最洁净的表现处理。极简主义被广泛地应用于后现代艺术中的各个领域。
“无印良品”产品以极简主义的色彩、干净利落的现代工业设计与个性化为标准,简单的颜色、干净的线条和形式,在简约中注重精神文化层面的提高,使其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无印良品”的设计带着日本美学气质,其设计的卓越在于对细节的精准追求。其设计理念“去掉不必要的元素,保留精华部分”与极简主义的理念“少即是多”有共通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