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特教——归去来兮,不忘初心
问:您进入这所学校之后,工作任务有没有发生过变化呢?
王:1987年9月到2007年2月,我在学校先后担任过班主任、少先队总辅导员和教导主任。之后借调到盘龙区教育局工作了6年,主管全区的小学阶段教育和随班就读工作。到教育局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能够站在一个更高的平台看教育、看特殊教育,这是我职业生涯中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也是一个教育理念的转折,让我更清醒、更理智地置身于大教育中去思考特殊教育的发展。这6年真正在历练中得到收获。第一是把握政策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让我能够更好地去了解政策,运用政策去服务残疾学生和家长,去服务学校;另一个就是拓宽了视野,建立全局观,知道怎样在大教育环境中发展特殊教育。6年后,2012年12月28日,我重回特殊教育,回到学校担任书记、校长。
问:去教育局工作6年之后,是什么样的信念让您回来继续坚持工作呢?
王:2012年10月,盘龙区教育局党委书记找我谈话,问我是否了解学校情况。我说:“我到机关6年,我不敢说了解学校。但是我不能说我不了解,因为我一直很关注学校的发展,毕竟那是我娘家。”(笑)书记听后单刀直入问我,老校长退休后愿不愿意回学校承担管理工作。我说:“组织信任,我非常愿意。”这次谈话,前后不超过10分钟。在机关工作的6年,我觉得我的身份始终是老师。我喜欢特殊教育,是一名特教老师,我属于培智学校。特殊教育的老师需要终身追求专业发展,做专业的老师才是幸福的老师。
问:孩子是通过什么渠道了解和进入我们的学校呢?
王:我们学校每年都和普通中小学同步招生。为特殊孩子做教育评估,为家长做政策宣讲。督促辖区范围内的普通学校接纳符合条件的残疾学生随班就读,让残疾学生家庭感受到教育公平。
问:招生的时候有没有什么选拔标准呢?
王:对于盘龙区户籍的残疾儿童少年,我们做到零拒绝。
问:孩子现在能够在学校里学几年呢?
王:目前保障接受9年义务教育,附属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会更长。在学校教育中,我们不单给每个残疾孩子接受教育的公平,还要争取更多地参与社会生产劳动、享受运动如参加特奥比赛、融入社区文化生活等权益。
问:学校都有什么样的课程呢?
王:我们是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课程规定来做的。在课程教学改革中,设置了一般性课程和选择性功能课程。当然还有本校特色性课程,就放在选择性课程里面。特殊孩子一方面需要知识技能、生活技能和生存技能的培养,为将来融入社会生活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教育提升自身的素质、素养,提高生活品质。
我们通过评估对全校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分层教育。根据学生个体需求,开设了动作康复训练、自闭症康复训练、语言康复训练和情绪与行为干预4个康复训练课程,分别针对脑瘫孩子、自闭症孩子、语言障碍的孩子,还有情绪行为的孩子。现在我们学校,医学鉴定为自闭症的孩子有16个,还有脑瘫的孩子。这部分孩子如果不进行早期的教育干预,就错失人生发展的良机,所以学校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的课程设置当中,有一对一训练课程、小组训练课程和集体教学课程。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学校得到专业的康复教育服务,为成为特奥运动员创造条件。
再一个,其他的孩子,比如说“唐宝宝”,天生性格非常活跃,非常乐观,这部分孩子情商很高。特别喜欢音乐的孩子,给他学一些音乐课程,发挥潜能。我们有街舞课程,把街舞老师专门请到学校教街舞,他们跳得非常好。
问:课程很丰富,和普通学校里的课程有很大差别吧?
王:嗯,有很大的区别。特殊教育的课程有知识技能提升的,有社会生活实践的,有教育康复的,还有潜能开发的,等等。
提升生活技能要和社会生活知识衔接起来,让孩子能够把课堂知识向社会生活延伸、拓展。让孩子们既得到有效的教育训练,也要挖掘潜能、开发智力。鼓励他们做自己爱做的事情,发挥特长。同时,让每个残疾孩子能够在学校教育中得到有效的教育康复。
知识体系方面和普校有相同点,只是知识的层次要求没有那么高,主要以适应社会生活为主。比如在数学知识学习中,以解决生活中数学难题为主,重点突破人民币的使用。一部分中重度的孩子,无法进行加减法的心算口算,我们就教他们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用计算器帮助自己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他知道10元钱买了4块5的水,需要找补多少钱,他能使用计算器解决他的生活问题。课堂知识向生活知识迁移的时候,有部分学生建立不了知识的链接,我们现在就是打破这个隔断,把社会知识和课堂知识有效地衔接在一起,让孩子们用知识为自己的生活服务,这才是最关键的。
问:老师会给他们留什么作业呢?
王:作业就很多元了,比如说低年级的孩子每天的作业有课本上的知识学习,还有康复类训练。老师会培训家长,把规范的教学视频传给家长,把训练向家庭延伸。这部分孩子在家庭拓展训练后上传小视频,老师进行在线指导。阶段训练结束后,我们就请高校老师或医院进行第三方测评,检验我们的训练效果,同时给出专业的意见和建议。我们还有微课,老师会把课堂的一些重要内容用微课的形式上传给家长,让家长了解孩子学习的知识点,在家里给孩子复习和巩固。特殊教育单纯依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支撑一个残疾孩子终身发展,就必须把家长的力量调动起来,所以家长是我们教育的合作伙伴。
问:学校有“推门课堂”,这是什么呢?
王:推门课是学校教学流程管理中的一项,是掌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质量监测的手段之一。日常管理中,教学主管只要有时间都会深入教学一线听课、评课,和老师们共同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包括外校跟岗的老师也都是按照课表直接推门听课,以最常态的日常教学来呈现我们的质量。不是有人来看我们才这样做,而是每一天的课堂教学都有质量。“推门课”不单是对我们日常教学的一种监管,更是检验我们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学校的推门课涵盖了所有班级的所有学科教学。如果是跟岗教师的推门课,就根据学校跟岗培训计划来定。从一般性学科到选择性课程,从基础学科教学到康复类学科教学,按需听课。就像今天听课的老师有跟进职业培训课程的,就安排他们听烘焙课。我们开设烘焙课已经一年多了,待会儿可以看一下,挺有意思的,还可以品尝一下孩子们做的糕点。
问:真的觉得他们还是很聪明的啊。
王:对,主要是老师们用心教孩子,我们的孩子学习积极性很高,学习效果非常好。
问:您刚开始工作时和现在相比,社会、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度,有没有变化?
王:现在大部分家长比原来的家长更理智、更理性地看待孩子问题,他们会很努力为孩子争取一切成功的机会。在特奥运动、文艺比赛、展示活动和亲子外出实践等等活动中,他们都会积极参与。而且现在的社会也比原来更包容了。当家长从阴霾中走出来,孩子也就走出来了。我们更注重对家长的培训,每学期我们都会把家长请进学校,把学校一学期甚至一年的发展教育目标告知每个家长、每个家庭。
学校实施教育教学家长评价机制。我们的老师很辛苦啊,开学的时候都会带着教材到教务处找主任,告诉主任这学期要教的内容是什么,在分层教学中,每个学生要达到什么目标。教导主任要逐一审核每位老师的教学内容和进度,审核每个孩子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与要求,同意后签字。开学把全部家长请进学校,告知到每个家长、每个孩子、每个学科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家长同意这个目标后签字执行。不同意就需要商议后调整,老师和家长达成共同教育目标,形成教育契约精神,共同努力并执行。我们以这样的方式把家长争取到我们的教育队伍中,共同完成教育目标。
学校期末考核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知识技能的卷面考核,语文、数学是属于卷面考核,语文、数学考核知识点就是老师这学期开学给孩子定的目标,孩子达标情况会在卷面中呈现出来,教导处进行审核。学生考核通过了,说明老师的教学成绩达标了。其他的知识技能就以日常家庭考核和综合汇报的形式呈现,由家长进行教师教学成果的评价。综合汇报后,家长觉得老师这学期教的知识我的孩子都会了,家长签下字来,老师一学期教学才算合格,这就是我们的质量关。
问:您觉得效果怎么样?
王:效果非常好。刚开始老师觉得压力还是挺大的,但是现在觉得压力不大了,因为坚持下来以后,家长也有意识了,愿意配合你了。有了教育伙伴的参与,教学能够更好地往前走。我们今年执行到第5年了,也进行过省级交流。我去年在国培班——就是全国的特殊教育校长培训班——作为典型经验进行过交流。
问:交流后传播的效果如何?
王:很多觉得还是很难执行,但一旦执行,绝对能够得到最佳的教育效果。从执行到现在,家长反响非常好。
问:困难在哪里呢?
王:困难在……教育理念的执行者,也就是全体教师的思想要统一,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现在新建的特殊教育学校很多,很多老师还没有真正地树立“特殊教育质量其实就是孩子的生命教育质量”这样的理念。我觉得一定要生命和使命同行,才能真正达到质量要求。
问:家长和其他社会群体,是怎么看待这些儿童的呢?
王:我们有一部分孩子,家里面有二胎以后,或者是有聪明的孩子以后,在家庭教育当中就不像原来那样受到家长关注。所以我们以开展活动或培训等方式,争取家庭教育的介入,加强家校教育合作。
问:现在国家政策对特校的扶持多吗?
王:主要是国家层面的政策好,政府的关注比较多。教育部要求每30万人口的县区必须办一所智障学生教育学校,所以现在大部分30万人口的县区都有了智障学生教育学校。由于医疗界定越来越精准,教育条件越来越好,这部分孩子有条件走出家门进入学校,所以感觉这部分人群越来越多。
问:除了政策方面,社会各界对智障儿童的关注有提高吗?
王:有提高,我们从事的职业也充分得到社会认可。特教老师有成就感就有价值感,有认同感就有幸福感。从事特殊教育工作,没有桃李满天下的幸福。老师们在贫瘠的土地上耕耘,百倍努力都可能没有收获。特殊教育的成就感、幸福感在哪里?所以我们学校一直坚持让老师回头看。原来我们的孩子是这样的,经过一年的教育训练或者是半年的教育训练,我们的孩子现在怎么样。回头看,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付出,看到自己和孩子共同成长的足迹,清楚我们的起点和目标,明确什么是成就,建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成就每一个孩子真正的人生。
问:您对学校未来的发展有没有什么想法和规划呢?
王:将来学校要更好地实施学段衔接的特殊教育,实现教育向两头延伸。学校教育重心下移到学前教育,重点打造教育康复课程,让更多的残疾孩子在学校接受有品质的教育和有效的康复。独立开办职业高中,加强职业教育,建立实训基地,给孩子的职业人生奠基。争取省级或国家级改革项目,更好地促进学校发展。
问:现在学校里老师有多少?
王:我们学校现在有12个班,38名老师。
问:老师们刚来工作时,跟您当年刚来时的心情一样吗?
王:不一样,我们现在的老师比我觉悟高。(笑)现在招的老师大多是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他们了解这个行业,有自己的专业追求,为自己储备和积累了大量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够更好地为这些孩子服务。所以我觉得他们的思想境界高,专业知识好,基础很好,他们比我强。(笑)
问:您对老师们都很肯定,您平时和他们相处关系怎么样呢?
王:非常好。现在的年轻人思想都非常活跃,不受束缚,这一代人和我们那一代人思想跨度很大。我们这一代人中规中矩,家庭教育也好,各方面也好,给我们形成的思想观念与理念都是很正统的。现在年轻人不是,(笑)现在年轻人活跃,敢想、敢讲也敢拼。他们对专业的追求很执着,也有对社会的责任感。我们这两年招聘的年轻老师都来自华东师大、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他们的专业性和素质都很高。
问:您对学校的老师应该有很多引领和影响吧?
王:应该说每个校长都是这样的。(笑)我刚工作的时候,我的第一任校长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女校长,对我的影响比较大。(笑)她在盘龙区是非常优秀的音乐教师,自愿来做特殊教育的工作。上班第一天,她对我说,我知道你现在非常不愿意到这个学校,我理解你。做一年后,如果你要走,我绝不留你。一年以后,她不留我,我也不走了。我觉得她就是那种按老话来说,要手有一双,要嘴有一张,非常能干的校长。人长得漂亮,风度气质都非常好。她是1987年昆明市创业演讲团成员之一,〔当时〕36岁,风华正茂。她说,从事特殊教育行业,带着一群淌口水的孩子从不委屈,因为这些孩子成就了她。在工作历程中,身边的每一个特教人都在影响我。一代人影响着下一代人,这就是精神的传承。
问:您觉得特殊教育的老师待遇、学校的基础建设等,有没有需要改善的地方?
王:有啊,从学校发展来说,今年我们已经有了附属幼儿园,招收了大班的孩子,将来的教育还要向两头延伸。我们明年要做职业高中,现在的校舍肯定不能满足的。按照国家教育部的发展愿景来说,对残疾人应该达到15年教育。
问:我们学校能实现吗?
王:我们正在努力。(笑)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附属幼儿园,大班已经开始教学了,不久的将来高一年级的孩子就会进入学校。我们希望能够给残疾孩子终其一生的教育。我和我儿子经常交流,我说你很幸福,有幼儿园的老师,有小学的老师,初中的、高中的、大学的老师;我们学校的残疾孩子只有我们,终其一生的教育都在一所学校。所以我们都希望尽我们的努力,能够给孩子更多、更好的教育,给他们更多、更长的受教育机会和年限。我们的这部分智障孩子一旦不接受教育训练以后,退化是非常惊人的。所以我们都希望能够在接受教育的年限当中,给他们适合的、最好的教育环境、条件和知识技能,锻炼社会适应能力,训练生活技能,将来能够独立自主地走向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