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渡洋求学——从机械到电子
2005年年中,我第一次坐飞机,飞到芝加哥,口袋里是家人给我的三千美元(这笔钱后来变成我第一辆二手车)。我被安排住在一个印度人很多的旧楼里,楼里遍布咖喱气味,墙上各种可疑的痕迹,地板吱吱嘎嘎作响,楼梯上铺的地毯已经难辨原来的颜色,感觉是到了第三世界国家。前人留给我一个旧床垫用来睡觉,美国大部分地方没有车就等于没有脚,没有办法去买桌椅,就把门板拿下来叠在床垫上当桌子。不过十几年以前不管是有奖学金还是自费的学生,在那里的日子基本都过得差不多,年轻时觉得一切都新鲜,也根本不以为苦。
如前所述,我之前的本科是读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这时的研究方向是关于电动汽车、控制论和电力电子的。我后来把机电传动和控制论结合起来,写了一篇期刊论文和一份专利。这份专利的由来起源于当时要做的毕业论文——电动汽车多重混合动力的控制问题,我感觉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新的数学工具,于是去咨询本科时数学最强的L同学(该同学现在在美国东岸某大学做机械和动力系教授),L同学是我的指路明灯,告诉我应该去看优化控制方面的书,我于是去图书馆借了如俄罗斯数学家庞特里亚金、美国人贝尔曼等的书,基础不够也硬啃,夜以继日地写程序、搞仿真,当时简直是魔怔了,后来居然把这个题目做成了,根据这个解决方案而写成的硕士论文有200页,答辩时几个教授都感叹说,其实博士论文也够了。
2006年研究生第二年的暑假,我到飞利浦照明电子公司进行硬件工程师实习,刚学会开车就要单程开2小时上班。开始上班不久,某工程师给我一块印刷电路板和元器件叫我全部焊好给他,可怜我本科时并没有学过电子系的基础实验课,研究生都在读数学和写程序,完全不知道怎么焊电路。然而,我不能说我不会,于是偷偷地跑到其他人的背后去看别人怎么做,后来也慢慢学会所有的实验操作了。
此后的十几年,我有无数次自己在某些领域从全无经验到堪称懂行的学习经历,有时各种会议中其他工程师讲到某个名词而自己不熟悉,就开完会赶快去查找,各种技术的书买了不知多少,以至于搬家工人都抱怨。因为并非科班出身,自己大多数的知识只能靠在工作中接触、晚上回家学习和在实验室加班而得来。其实没有比在实践中学习更好的办法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现在我在中国的商务拓展经理要招下属,我叮嘱对方,尽量去找具体看过示波器波形、焊接过电路的人,不能理解客户工程师的实际工作,也就做不好芯片的营销工作。
毕业时是冬天,有一次去学校北边的某公司面试,要在狭长蜿蜒的乡间公路上开很久的车。那天正好遇到暴风雪的天气,我很早就出发,开得非常非常慢,结果在一个弯角,正好狂风袭来,把我连人带车从右车道吹到左车道,然后直接吹了下去。还好是个大斜坡,车子下去了并没有完全翻掉,我那时候从车里爬出来,第一反应是打电话给公司面试官,说抱歉今天大概是来不了了。然后再打电话给保险公司叫拖车。坐在拖车上回家,看到一路的路沟里躺着很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