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画卷
何韵华
儿时的我喜欢画画,“山青青,柳低垂,燕呢喃,水潺潺”,这是我最喜欢画的一幅画面。山前,柳成行,一条小河弯弯曲曲,鹅卵石静静地躺在河滩上,鲜花绽放,不时有一群群燕子飞过,多美的景象呀!
然而我生在北方大平原,上大学前没见过大山大河,这样的美景只能在心中想象、画中呈现。但是,干涸的北方是多么需要水呀!我们多么希望能够有一条河流可以嬉戏、玩耍,也许就是这种儿时的渴望带来的一种使命感,冥冥中,我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大学报考了环境专业,研究生选择了水的研究方向。工作后投身南水北调工程,把为北方带来清洁丰沛的水源作为一生的志向追求。很荣幸成为国务院南水北调办成立后第一批公开招录的公务员,刚刚走出校门的我们,青春飞扬,满怀激情,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努力学习、勤奋工作。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成立之初,机构都在组建,一切从新开始,即便面临重重困难,但是为了调水梦,我们努力着,奋斗着,充满着希望。记得刚刚参加工作时,参加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组织的英文演讲比赛,我的演讲题目是“神圣的使命”,我的职业生涯就这样拉开帷幕。为了梦想努力前行。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被有人简称为“南办”,真是诸事难办,在11年的工作中我体会颇深。
南水北调工程的规模,在中国水利史乃至世界水利建设史上罕见,在工程建设、投资控制、质量监管、资金监管、技术创新、征地移民、治污环保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也是前所未有。
面对重重困难,为了如期实现通水目标,从中央到地方都把建设好南水北调这一“国字号”民生工程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头号重点工程来抓。以陈建国为代表的数十万南水北调建设者,发扬“负责、务实、求精、创新”的南水北调精神,战酷暑、斗严寒,夜以继日地战斗在工程建设一线,大胆创新,勇于攻关。工程开工建设以来,尤其是2010年以来,南水北调系统通过大抓工程进度、狠抓质量安全、严抓投资控制、细抓征地移民、深抓治污环保、强抓技术攻关,扎实推进工程建设。全体建设者同心同德,冲锋冲刺,用一根根钢筋、一仓仓混凝土浇筑起人工天河,最终圆满实现了国务院确定的建设目标。东线一期工程于2013年11月15日正式通水,中线一期工程于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
先辈们50年的研究探索,建设者10余年的艰辛建设,南水北调工程在我们这代人手中变成了现实。中线工程,丹江水出陶岔、过黄河,一路奔涌千余里,滋润干渴的华北平原。东线工程,长江水经泵站逐级北上,惠泽广袤的北方大地。南水北调,这一跨越半个世纪的梦想一步步成为现实,巨大的效益一点点显现。
今天,来到渠道边巡渠,多年在心中的画面呈现在了眼前。山青水黛,树成行,燕低飞,在干涸的北方大地上出现了一条生命之渠。时空穿梭,今天的汩汩清水流淌着多少不易?治污、移民、工程难题,凝结着数十万建设者的心血汗水,挟裹着40多万移民的别离眼泪,南水北调注定成为一座历史丰碑。
选择了一个组织,就选择了一种生活。我庆幸我选择了这样一个组织,它可以实现人生价值,实现服务人民的理想。我为我的工作而自豪,更感到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如今,运行管理这一光荣的职责落在我们肩头,继续努力吧!
(作者系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综合司政宣处副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