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规模经济理论
2.2.1 规模经济的定义
西方规模经济理论的发展已经有几百年历史了,它是西方产业经济学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微观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规模经济是一种可以观察到的客观经济现象,企业通过大量生产和销售,实现成本下降和收益递增,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追求的共同目标。规模经济是在研究产业发展过程中,生产能力、生产成本以及利润之间的关系中产生的。它是生产力诸要素在一定范围内的集聚程度以及由此决定的经济效益,是经济的规模化、集约化的有机统一。但是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对规模经济的含义和所涉及的范围还没有共识。
西方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1776)[35]指出大规模生产有助于产业分工和专业化,是提高效率的源泉,其原因在于社会分工降低了劳动转化的时间,提高了个人的熟练程度,提供了劳动者改进工具的可能性,进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因此规模经济可以在资源既定的基础上,生产更多的社会财富。这是对规模经济的古典解释。马歇尔(1890)[36]第一次提出了“规模经济”的概念,在论述长期供给价格和长期供给曲线的形状时,更加明确地使用了“规模经济”这一概念,并把规模经济区分为外部经济和内部经济,同时系统地阐述了大规模生产的优点。从微观经济学生产理论中的规模报酬分析定义规模经济,该定义指出规模经济是指产量增长比例会大于要素投入增长的比例,也就是说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投入—产出的效率会越来越高,即规模的扩大形成了更大的效率[37]。该定义是从技术规模经济的角度来认识规模经济的。《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对规模经济的定义为:在考虑既定的(不变的)技术条件下,原料价格不变,生产一单位单一或复合产品的成本,如果在某一区间生产的平均成本递减或递增,就可以说是规模经济或规模不经济[38]。《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对于规模经济的解释认识到价格因素的影响,但也仅仅是从生产成本的递增或递减来解释规模经济。钱德勒对规模经济的定义为:规模经济是当生产或者销售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因规模扩大,而减少了生产或者销售的单位成本而导致的经济[39]。该定义不再局限于生产成本的范围,还扩大到了销售领域。以保罗·萨缪尔森[40]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将规模经济定义为:在投入增加的同时,产出增加的比例超过投入增加的比例,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降低,即规模收益或规模报酬递增;反之,产出增加的比例小于投入增加的比例,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上升,即规模收益或规模报酬递减。当规模收益递增时,称为规模经济,当规模收益递减时,称为规模不经济。大多数学者均认可这一定义。
2.2.2 规模经济的分类
规模经济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按生产要素的集中程度,可分为产品规模经济、工厂规模经济、企业规模经济、产业内规模经济、产业外规模经济;按照规模经济来源不同,可分为内部经济、外部经济、集聚经济;按规模经济的作用主体不同,可分为工厂规模经济、企业规模经济。区域供水涉及工厂规模经济和企业规模经济,因此本文只介绍工厂规模经济和企业规模经济。
工厂规模经济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导致在生产能力提高的过程中表现出的“收益递增”或“收益不减”。企业规模经济是指企业通过横向或纵向联合,将不同的生产环节集中于企业内部所带来的生产规模扩大,也会给企业带来比分散生产成本更低的好处[41]。工厂规模经济是由于生产设备、工艺的提高而获得大规模的生产,从而使平均生产成本降低,同时大规模的生产有利于实现标准化、专业化、简单化的生产组织形式。标准化、专业化、简单化与大规模生产互为因果,是降低平均生产成本的重要方式。因此,工厂规模经济属于“技术上的经济”和“生产方式的经济”。企业规模经济是将资源集中,通过大规模生产,使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从而使平均生产成本降低,同时企业规模的扩大使生产产品时的某些费用减小,例如共用运输车辆、运输轨道、仓库等。因此,企业规模经济属于“资源的经济”和“共享的经济”。
2.2.3 规模经济理论在区域供水中的应用分析
从供水过程看,整个供水系统包括取水工程、输水工程、净水工程、配水工程四个部分。其中取水工程是从符合《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的水源地取水;输水工程是将取水工程取出的水通过管渠输送至水厂;净水工程是将输水工程输送的水在水厂中通过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工艺处理后,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配水工程是将水厂处理达标后的水通过管网配送至用户。整个供水流程为:取水→输水→净水→配水。从供水流程上看,水厂的制水工艺决定了水厂具有大型化和规模化的显著自然特征。就单个水厂来说,要具有合理的规模。如果水厂规模小于这一合理规模,供水量较小,会导致制水成本较高;如果水厂规模过大,则供水量大,供水半径增大,导致输配水管网增大,而输配水管网的投资占到整个供水系统的40%~70%,所以过大的输配水管网会使供水成本增加。
仅从给水处理的成本来说,随着供水规模的增大,单位水处理费用不断下降。同时这一现象也存在于给水系统的运行和维护中。我国的相关研究[42]表明,当水厂的规模增大时,单位水量的建设费用会相对下降。由图2.1可知,当水厂规模在2万m3/d以下时,其曲线的斜率甚陡,随供水规模的增大,曲线斜率逐步趋于平缓。
图2.1 给水厂建设费用指标曲线
本书在后期的某一水厂水量确定时,均采用如下约束:q≥2万t/d。
从生产设备、工艺的角度看,区域供水的规模经济属于工厂规模经济。区域供水系统中的水厂供水规模比传统供水系统中水厂供水规模大,这样大规模的生产,可以降低制水成本。传统供水是以行政区划为边界,对供水范围内的用水点进行供水,由于水源、水质、用水量等外在因素的限制,使得传统供水的水厂数量众多,规模小。区域供水则打破了行政区划,从区域的角度进行规划供水。在整个区域范围内,仅选择少数大规模的水厂进行供水,这样有利于水厂实现标准化、专业化、简单化的生产方式,同时也降低了水厂的管理成本,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制水成本。因此,从生产设备、工艺角度上说,区域供水的规模经济属于“技术上的经济”和“生产方式上的经济”。
从资源、共享的角度看,区域供水的规模经济属于企业规模经济。区域供水是将区域内的水资源进行综合考虑,集中少数几处取水点进行集中取水,通过输水管线输送至水厂进行大规模制水,从而优化了水资源的配置,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了制水成本。区域供水是从整个区域出发,根据区域内用户所处位置不同,对取水水源、输水管线、水厂、配水管网进行统筹规划,使区域内的用户都能在水质、水量上有保证,实现了区域内各个用户对供水设施的共享。因此,从资源、共享的角度上说,区域供水的规模经济属于“资源的经济”和“共享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