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的微世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很久很久以前

从早期智人到直立人,再由此上溯至南方古猿或者更早,人类的演化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数百万年前。毫无疑问,那个时候我们的祖先也会生病,我们可以从化石中找到一些证据,比如细菌感染造成的骨侵蚀等。但是,我们几乎可以肯定,远古人类遭受的疾病困扰要比今天少得多。

早期人类的人口密度并不像今天这样大,人们不会聚集形成村落,他们居无定所,虽然生活艰苦,但也避免了堆积大量生活垃圾和粪便。他们聚集成50~100人在一起群体生活,如此分散的人口也使得疾病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变得困难,因此基本不太可能发生大规模的疫情。

当然,那个时候也存在适合在小群体内传播的疾病。其主要源自几种情况,第一种是动物和人都能感染的疾病,与野生动物接触或蚊虫叮咬可能会传播这些疾病,生活于自然中的人是无法避免的,比如黄热病;第二种是患者不能完全形成免疫,即使康复仍可能作为携带者的疾病,如疟疾;第三种是那些病程很长,拥有足够长的时间去寻找下一个感染者的疾病。总体来讲,在那个时代,较小的人群限制了疾病的传播,瘟疫大暴发的概率很小,传染病的威胁并不是特别大,远远比不上饥饿与伤痛。

随着1万多年前冰河时代的结束,农业的出现成为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人们因此聚集形成了稳定的村落,种植作物、驯养动物,人口密度也大大增加。在这个过程当中,以人类的村落为基础,也逐渐形成了它独有的环境,不仅包括人类驯养的动物,也吸引了相应的动物加入进来,共同完成了演变。如在距今大约12000年的时候,在古以色列的新月沃土,家鼠(Mus domesticus)演化了出来,之后黑家鼠(Rattus rattus)在亚洲也出现了;到了距今约5500年的时候,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也出现了。伴随着这些变化,随之而来的还有各类微生物,以及“文明病原体”(civilization pathogens)的产生,其中很大一部分与长期和人类接触的动物有关。这些病原体从一个人类聚集点逐渐扩散到另一个人类聚集点,并且伴随着人类活动能力的逐渐加强,扩散得更加迅速,扩散范围也越来越大。只有达到这样的人口密度,才能够使得新的疾病在人群中反复传播,并以一定程度与人类共存。

现代人复原早期智人在洞穴中的生存场景

图片来源:Gorodenkoff/Adobe Stock/图虫创意。

当代,伴随着贸易的全球化、人口流动的全球化以及人口规模的扩大,人们开始涉足地球的每一个角落。现在几乎已经不存在所谓的世外桃源。随之而来的,是更多隐藏在自然界中的病原体遇见了人类,有些原本只寄生在动物身上,有些是我们的祖先在演化过程中曾经摆脱掉的,一系列新疾病不断出现。而它们的暴发往往会波及整个人类世界,其中一些病原体已经给我们带来了大麻烦,而另一些病原体,我们还不清楚它们到底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