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低头,才能出头
忍耐是一个人性格中的宝石,拥有它的人,你的人生注定会比别人更加光彩。面对一般人受不了的艰苦的状况,忍他人所不能忍,才能成他人所不能成之大事。
善于忍耐的人,如韩信甘愿受胯下之辱一样,胸怀韬略,顾全大局,懂得一时的低头,是为了日后出头的道理。
当对手向你气势汹汹地走来时,你是昂头举目、眼不斜视,还是低头示弱、含而不露?当有人用眼睛逼视你的时候,你是避开他的目光,还是一直和对方比凶?走路时有人不小心和你相撞,你是主动让开,还是站在那里横眉冷对?
大部分人都会选择这样的举动:当你的对手向你迎面走来时,你昂首举目,不屑一顾;当有人用目光逼视你的时候,你毫不示弱;要是在路上有人和你相撞,你根本不愿意给他让路,也许还要朝那人啰唆几句。这样做,虽然你看似盛气凌人,不甘示弱,心里舒坦,但事实上,你不仅没有捡到任何便宜,还很可能四面树敌。
伟大的文学家歌德,每次在路上遇见魏玛皇室的车马,都会急忙退至路边,低首鞠躬,以示敬意,无怪乎魏玛皇室帮助了他几十年。而音乐家贝多芬却恰恰相反,他对此不以为然,每次遇到魏玛皇室时,都直挺挺地站在那儿,绝不向魏玛皇室躬身,他也因此穷困潦倒了一生。
贝多芬的音乐才华受人赞赏,无不称绝;他的气节让人钦佩,敬重有加。然而,如果他能够适当低头,他的人生际遇也许就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不喜欢他人直身昂首,同样不喜欢自己低头示弱。在睿智的人看来,低头是低调的忍耐,是“示弱”而非“是弱”。对于那些心高气傲的人来说,争得一时的小胜,也许会给日后的大胜制造障碍。
生活在复杂的社会中,多一点谨慎和小心是必需的。低头是忍耐的姿态,更是一种知趣的智慧。虽说乱世出英雄,但在局势不稳定时,特别是在不恰当的时候表现自己,往往如出头的鸟一样,首先遭殃。
从前,有一个人叫艾子,他非常喜欢打猎,喜欢骑在马背上追逐鸟兽的痛快感觉。为了自己的爱好,艾子养了一条善于追捕逃跑的兔子的猎狗和一头机警迅捷的猎鹰。每次外出打猎,艾子都要带上心爱的猎狗和猎鹰,并把捕到的兔子的心肝扔给猎狗吃。所以每次艾子捉到兔子,猎狗总是摇着尾巴,两个前腿竖起来,不停地上下跳跃,等着艾子将兔子的心肝喂给它吃。
一天,艾子外出打猎,在山上转悠了半天,一只兔子也没遇到,这时的猎狗已经非常饿了,肚子时不时发出“咕咕”的叫声。
正在这个时候,两只兔子从草丛中窜出来,向旁边不远处的灌木丛跑去。艾子便放猎鹰去咬兔子。两只兔子在草丛中上蹿下跳,非常难捉。猎鹰也随着兔子上下左右地扑腾,但是想要捉到兔子却很是费劲。这时,猎狗跑过去对准一只兔子猛咬下去,结果却咬在猎鹰的脖子上,把猎鹰咬死了,两只兔子也趁机逃窜了。
艾子跑过去,看到自己心爱的猎鹰死了,十分伤感。艾子把猎鹰拿在手中,心里不住地懊悔和气愤,伤感至极竟流下泪来。而此时,猎狗却摇着尾巴走过来,高高地把前腿竖起,上下跳跃,摇头摆尾,沾沾自喜地向艾子邀功请赏,等艾子喂它心肝吃。
艾子看到猎狗这样,气不打一处来,用手指着它大骂不止:“你这只不知羞臊的狗,咬死了我的猎鹰,还敢在这里摇头摆尾地请赏!”
猎狗的正确做法应该是:看到主人正在盛怒悲伤之际,应该赶紧乖乖地躲到一边去,低头示弱,做懊悔和害怕状。艾子一看猎狗知道自己错了,在旁边吓得瑟瑟发抖,也就算了,不会再责骂了。可猎狗却偏偏不知趣,摇头摆尾地去请赏,自讨没趣、自讨其辱。
最终,主人在盛怒之下,打死了猎狗,让它为心爱的猎鹰陪葬。
俗话说,人要有“眼力见儿”。在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低头修身,不彰不显,是明智的举动。而自以为了不起,鲁莽行事,多半会惹祸上身。
中国有老话,“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人不能孤傲于自己的想法,有时也要向自己的执著低头,为获得更长久的利益而忍耐,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活下去,这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求生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