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口疽
疡逾三候,根坚未化,新肉不生,秽腐不脱,脾胃困顿,正气虽虚,舌尚腻白,胸中湿浊未楚,由营卫内亏,不能化腐化浊,虑有干陷神迷之变。
潞党参 白茯苓 焦白术 制半夏 广陈皮 炙甘草
又神迷酣睡,恶谷厌纳,亦属七恶中之忌款,虑有孤城失守,脾败便泄,昏痉变端。
脑疽坚肿不透,根盘板硬不化,火毒壅滞,姑拟清泄营中之热。
鲜生地 粉丹皮 金银花 皂角刺 石决明 净连翘 黑山栀 羚羊角 芦根
疡不依期而透,根高顶陷,脓稀不腐,毒未外泄,气血已伤,正亏不能引血化腐为脓,虑有火毒反陷入营,神迷痉厥之变,险重症也。姑拟清营泄热,冀其转机为幸。
羚羊角 金银花 粉丹皮 制僵蚕 皂角刺 净连翘 块滑石 鲜首乌(31)
又疡虽稍退,根坚未化,脉来左弦细右软数,舌苔灰腻而厚,脘痹哕逆,食厌便泄,中焦湿浊不运,姑拟苦辛开达,再望转机。
小川连姜汁炒 制半夏 广郁金 泽兰叶 赤茯苓 藿香梗 制僵蚕 白蔻仁
又疡来几及三候,根盘坚肿,依然不化,脓稀不腐,脾胃困顿,气血已伤,正气内败,四候内防有变端。
鲜石斛 白茯苓 粉丹皮 广郁金 鲜沙参 炒谷芽 广橘红 鲜首乌 鲜佛手 鲜荷梗
疡已逾月,而脓腐未尽,饮食难运,大便溏泄,皆因过服寒凉,以致脾胃受损,急宜扶火生土,俾得脾气健而便泄止,始望生机。
制洋参 白茯苓 生白术 炮姜炭 炙甘草 益智仁 广陈皮 制半夏 小茴香 淡吴萸 补骨脂 台白芍
又服火土相扶之剂,虽饮食依然,而便泄已止,仍宗前法,小变其制。
炙黄芪 制洋参 白茯苓 生白术 炮姜炭 炙甘草 益智仁 广陈皮 制半夏 小茴香 炒谷芽 建莲子
又脓腐虽脱,新肉淡白,由营卫亏弱,理宜补托为是。然饮食未加,腹中时痛,仍当调养脾胃,若得脾健谷消,则营自足而卫自充矣。
潞党参 生白术 白茯苓 炙甘草 制半夏 广陈皮 广木香 益智仁 生姜 大枣
疡之腐脱新生,候数前案中已论之甚详,今疡逾三候,大腐渐脱,胃纳渐健,洵是苗秀能实之佳兆。然是症之初,不第医者几欲袖手而旁观,闻之亦孰不咋舌。迄今三陷已过,六脉安和,可见阖府之福运,迥非人力之所能为。
真人参 生地黄 粉归身 云茯苓 五味子 台白芍 炙黄芪(32) 金石斛 广陈皮 石决明 真濂珠 毛燕窝
又夫疽疡之发,书所云:内伤者重,外感者轻。至若大小偏正,总不越乎此论。今老太耄年患此,原由素积郁怒,肝阳循经上逆,致脑下项间结为对疽。虽是腐不依期,二三候来亦属平顺,兹交四候,脓腐渐清,忽有便溏数次,干呛气逆,想是肝阳上亢无制,脾土受戕,肺金被烁使然,诊得六脉安和,惟嫌少力,所谓美中之不足也。方拟培土生金,纳气归肾法。
真人参 云茯神(33) 麦冬肉 炒麦芽 炙黄芪 炒谷芽 清阿胶 左牡蛎 野於术 制半夏 真濂珠 毛燕窝 柿霜
疡将二旬,脓已透,腐不脱,胃气不醒,下痢无度,拟扶脾调胃法。
炮姜炭 细柴胡 川升麻 甜冬术 广陈皮 粉归身 赤茯苓 西洋参 广木香 炙甘草 鲜荷叶
又腐肉已化,未能脱落,胃纳渐醒,仍从扶托。
绵黄芪 西党参 甜冬术 粉归身 云茯苓 炙甘草 炮姜炭 川升麻 广陈皮 台白芍 炒谷芽 砂仁末
疽虽见脓,宜小心为要。
荆芥穗 黄防风 净连翘 制僵蚕 细柴胡 刺蒺藜 川羌活 全当归 广陈皮 冬桑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