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破晓时(《商界》2018年第4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观点

美团与滴滴难在副业争胜负

美团与滴滴,无论是谁想要在对方的业务范畴获得一席之地都很难。

文/王新喜

美团要做打车,滴滴要送外卖,两者互相入侵对方的堡垒腹地,谁的胜出几率会更高呢?

当前外卖和打车的市场格局都已基本稳定。美团切入打车市场有没有戏,要看用户的迁移成本与它是否能进一步满足用户还未满足的需求。

面对痛点明显的网约车市场,包括打车价格、品质化服务与高峰出行的难题,司机与乘客对于美团切入打车市场都是欢迎的。美团相比其他新兴打车平台的优势在于,它本身就拥有规模巨大的稳定用户群和庞大的地推团队。

在乘客与司机均有意愿的情况下,美团就避免了打车市场初期连接双方关系所需要的大量运营成本,可以快速吸引市场用户与司机两端的加入。

那么滴滴切入外卖市场有没有戏?相对来说,在用户体验没有明显短板、商家规模化与送餐服务稳定以及用户习惯已经形成的外卖O2O市场,用户大规模拥入另一家新兴平台的可能性不大。

滴滴作为打车平台这种单一的品牌调性已经形成,用户缺乏很强的意愿通过打车软件叫外卖,因此它很难形成相对规模化与稳定的外卖用户群。

再加上外卖业务又是一个地推业务,极其依赖人力,需要招募大量的骑手团队,这意味着很高的运营成本。而滴滴是做中介平台的轻资产互联网公司,基因是轻量化运营而不是将业务做重。

滴滴从交通切入,再到消费、交易场景,这个思路是可行的。但面对美团这样的单一市场的极具竞争力的巨头,所需耗费的时间与运营成本非常大,短期内难度极高。

其实,无论是美团涉足打车,还是滴滴做外卖,初期采用的的手段必然是价格战与补贴战,都需要烧钱。

但从用户体验与意愿上来说,在打车市场,基于出行刚需的用户更希望有多个选择。但在外卖市场,用户叫餐服务与体验已经基本满足,转入其他平台的需求并不强烈。况且外卖市场不仅仅需要流量资源,更需要成熟的规模化商户资源和体系化配送团队,着重于线下服务体系与网络的厚度。滴滴有前者,但在后者是软肋。

在打车市场,需要链接双方的平台、大规模的司机与用户、地推团队以及资金,而由于司机与乘客也有意愿,美团或许前期推进的难度会低一些。从这个意义上看,美团打车比滴滴外卖更有推动空间。

但有机会不代表能做成功,美团面临着多线作战的难题,多项业务都在烧钱,另外在网约车市场还面临政策监管与牌照办理等难题。当前美团除了在南京进行了网约车牌照办理,其他几个城市都没有正式拿到网约车牌照。

无论是外卖还是打车市场,都已经形成了平台生态化格局,外力很难打破。美团如果长时间无法拿下打车市场的一定份额,各个城市推进乏力,打车体验很难与滴滴相媲美,迟迟无法盈利,司机与用户两端就会陷入疲态并逐步退出,打车业务就会变得鸡肋。反之滴滴亦然。

双方都想做生活服务的一站式平台,往“全家桶”的方向发展,做大自身的业务,增长空间与未来估值。但在打车与外卖市场,最终结果可能只是各自拥有一项可有可无的业务罢了。


编 辑:李晓妹 lxm_h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