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四特”教育系列丛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心理素质作为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个民族的新一代,没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个民族就没有力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之成为能承担跨世纪重任的高素质人才,其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发展,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规律、等价交换原则、公平竞争原则、诚实守信原则,无不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学生思想行为,增强了他们的成才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和效率观,这些积极因素需要学生从心理上适应,以便走向社会,在新的社会环境下调整、完善自己,实现人生价值。另一方面,社会转型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出现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现象,淡化了人们的全局观念、奉献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若不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从心理上予以抵御,这些消极因素就会滋生蔓延,使学生在观察、了解人生和社会时出现困惑、迷茫,不利于学生的成才和社会的发展。

学生自身发展成长基本需要

随着当代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他们渴望自我的完善与发展,并通过努力奋斗,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获得社会的认可。一方面,在学业成败上,学生已认识到心理素质状况对学业的制约和影响,希望找到并克服自身存在的不良心理因素,端正学习态度,增强专业兴趣和学习动力,保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顺利完成学习;另一方面,当今社会发展日趋迅速,竞争日趋激烈,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当今社会高节奏、高风险、高压力的特点,对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渴望实现自我理想和自我价值的学生,面对社会现实,更加迫切希望能消除自身存在的如情绪不稳定、心胸不豁达、没有恒心、意志不坚定等不良心理素质,增强承受心理压力和处理心理危机的能力,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需要

对学生进行德育,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关键是把一定的道德准则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身体验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在这种内化过程中,心理因素起着巨大的作用。只有在心理因素的参与、促进下,外界的一切才能内化成个体意识,进而再把个体意识外化成个体品德、行为习惯、价值取向等。可见,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与道德素质的提高是成正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