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潮生江海 浪遏飞舟
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块我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它不仅仅是令人神往的富庶之地,更是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高地,从此它将承载起非同寻常的国家使命,书写新的发展篇章。
一 这是引领新时代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部署
作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当前的长三角,正以全球视野,审视、思考、建立区域协调新机制,集聚全球资源要素,并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前瞻布局和资源共享,提升区域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这是引领新时代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部署。
长三角区域全面深入聚集“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沪苏浙皖三省一市有力有序有效地推动一体化发展各项工作落地生根,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对全国的示范引领效应将不断增强和显现,未来将建成最具经济活力的全球资源配置中心、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排头兵、美丽中国建设示范区,一个世界级的城市群正在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部沿海区域崛起。
二 让长三角成为我国发展强劲活跃的增长极
东南形胜,自古繁华,今更胜昔。“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文章做好,使之成为我国发展强劲活跃的增长极。”一年多来,由习近平总书记部署和推动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正在长江三角洲神奇而美丽的35.8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汇聚起磅礴的力量,在中国经济的海洋中激荡起高质量发展的澎湃浪潮,势不可挡,一路向前。
太浦河北岸,绿树掩映中的一座座白墙墨瓦的村落,就是江苏苏州吴江区汾湖高新区(黎里镇)的青石村。阳春三月,走进青石村,映入眼帘的是大片的金黄油菜花以及那潺潺流淌的清澈河水,还有那一座座风格迥异的石板桥。
在这里中国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调研组一行遇到前来检查工作的时任吴江区副区长、汾湖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吴琦,他认为汾湖高新区及周边乡镇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条汩汩流经的太浦河,联结起太湖和黄浦江奔腾不息的两大水系,两岸分属着江苏吴江、浙江嘉善和上海青浦三个行政区域。在这个江南鱼米之乡,老百姓们比邻而居、隔水相望,钟鼓相闻。自古以来文化相通、人缘相亲、发展相融。但在过去,行政区划的分割却给这里带来“断头路”“邻避效应”“三不管”等种种要素制约阻碍着社会发展的问题,希望长三角一体化能从根本上突破这个发展的瓶颈,真正抱团发展,协力前行。
如何通过区域协调发展,协同推进三角洲城市群建设,从而使长江三角洲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标杆,近四十年来有关各方一直进行着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多维度探索。
早在1982年,国务院就决定建立上海经济区,包括当时的苏锡常和杭嘉湖等地。
1997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正式成立,首批成员包括长三角15个城市。
2005年12月,首次长三角两省一市主要领导座谈会在浙江杭州召开。2008年,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队伍“扩容”,安徽省领导应邀出席会议。
2016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安徽合肥、芜湖等8个城市正式纳入。
2018年初,由三省一市联合组建的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在上海挂牌成立,《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随之发布。
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长三角一体化真正按下了“快进键”。这块经济总量约占全国四分之一,年研发经费支出和有效发明专利数约占全国三分之一,进出口总额、外商直接投资、对外投资约占全国三分之一的发展热土,迎来了国家政策的高度聚焦和产业蓬勃发展的春天。
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会议指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有极大的区域带动和示范作用,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带动整个长江经济带和华东地区发展,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区域集群。
2020年8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指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是一日之功,我们既要有历史耐心,又要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十四五”时期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实施方案,不断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习近平指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一年多以来,三省一市和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工作抓得紧,有不少亮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局面正在形成。
习近平指出,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让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有利于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实现更合理分工,凝聚更强大的合力,促进高质量发展。上海和长三角区域不仅要提供优质产品,更要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对标国际一流标准改善营商环境,以开放、服务、创新、高效的发展环境吸引海内外人才和企业安家落户,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努力成为联通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重要桥梁。要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上走在全国前列;习近平强调,要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在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发现人才、培育人才、使用人才。
三 根据中央赋予的“一极三区一高地”战略定位,长三角将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担起更重要的使命
春潮涌动,时代回响。长三角一体化是大局所需、大势所趋,是中国对内对外开放的一步“先手棋”。放眼今天的长三角,三省一市推动一体化发展的意愿空前高涨,行动空前统一。
在上海市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动员大会上,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说,上海要牢牢把握“一盘棋”的实践要求,与苏浙皖三省深化分工合作,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把各自优势变为区域优势,提升区域发展的整体效能和核心竞争力。“既要努力拉长长板,更要积极贡献长板,为其他地区发展赋能提速,解答好‘1+3>4’这道题。”
江苏、浙江、安徽也纷纷出台了落实规划纲要的实施方案。江苏提出,要重点推进产业创新、基础设施、区域市场、绿色发展、公共服务和省内全域的“六个一体化”,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浙江发布了《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行动方案》,要求加快推动全省域、全方位融入长三角,并结合浙江实际,启动实施高水平建设大湾区、高标准建设大通道、高起点发展数字经济、高层次扩大对外开放等九项重点任务。
根据《安徽省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安徽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坚持上海龙头带动,联手苏浙,扬皖所长,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绿色发展样板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城乡深度融合,建设长三角联通中西部的重要开放枢纽。
1.各类要素自由流动,协调发展硕果累累
长三角打破行政壁垒促进资源高效配置,得到企业的普遍认可。苏州市相城区委书记顾海东认为,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正式开通,G60科创走廊建设进展顺利,三省一市共同签署《长三角科创板企业金融服务一体化合作协议》《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合作框架协议》,优化营商环境等改革举措,将使长三角科创元素流动更通畅、产业融合加速度,市场主体的获得感不断提升。
2.高质量一体化,生态绿色先行
一条南北走向的小河就是浙沪界河,像这样的小河仅在浙江嘉善县与上海金山区之间就有34条之多。此前河道治理等工作曾经是“九龙治水”,各管一片。
环境保护、生态发展既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更高质量协调发展的必要保障。目前,长三角地区的港口排放控制区已提前全面使用0.5%以下低硫油,实施了《太浦河水资源保护省际协作机制—水质预警联动方案》,联合制定实施《2019年度长三角地区跨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联动工作计划》,水环境大数据平台共建共享不断加强。
长三角地区聚集着全国1/4的“双一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去年以来一批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的大科学工程启动建设,将成为科学界与产业界开展综合性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超级平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动力”。
3.“抱团”迸发能量,变革走出新路
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龙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年多来,发展动力更显强劲活跃。
在外部不确定性增强、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大背景下,特别是2020年年初疫情的肆虐,使全球经济倍受创伤,很多外贸企业和外向型经济领域冲击更大,江苏、上海、浙江作为外贸大省,更是影响较重。但是,在这场突发的疫情面前,长三角各地政府多措并举,推动复工复产,打出了解决民生问题的“组合拳”,使长三角复工复产经济复苏一直走在全国前列。长三角经济所表现出的高质量发展的韧性与底气让世界刮目相看。
上海的“三产龙头”地位进一步强化,科创板于去年6月正式开板,2019年8月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正式设立,“先行先试金融业对外开放措施”“大力提升人民币跨境金融服务能力”等被写入新片区总体方案,带动了一大批金融机构抢滩。
作为全国顶尖的工业大省,2019年江苏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8%,回升势头明显。分行业看,江苏工业增加值排名前10的行业中,8个实现同比增长,3个增速比上半年有不同程度回升。
作为全国领先的数字经济大省,浙江2019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推动城市、教育、医疗、交通、文旅等十大应用场景数字化转型,目标到2022年数字经济总量达4万亿元以上,占GDP55%以上。
作为全国新兴的工业和科技大省,安徽融入长三角后不仅经济增长加快且结构持续优化。2019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5.2%,全省GDP中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高0.4个百分点。
打破行政与区域壁垒,提升资源的高效配置整合,通过产业协同与能级提升做大经济规模,是长三角一年来良好势头的“发展密码”和下一步继续改革的方向。
四 合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折射了长三角吸引全球资源的底气和高水平参与全球竞争合作的追求
1.全球营商中国排名再次大幅上升15位,位列第31位
在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中,中国排名再次大幅上升15位,位列第31位。作为中国重要的样板城市,长三角龙头——上海,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推进营商环境评价对标改革,在办理建筑许可、保护中小投资者、办理破产、跨境贸易、纳税等指标的全球排名上均有显著提升。执行合同、获得电力、开办企业、财产登记、保护中小投资者等5个指标均进入全球前30名。
2.一个个世界级产业集群正在形成
依托科大讯飞智能语音国家级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一个智能语音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中国声谷,正在安徽合肥加速崛起。放眼长三角,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革新,“智造”产业链在长三角协同共塑,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正阔步壮大。随着铁路、机场、港口集群的建设完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呼之欲出。
在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时有抬头的背景下,长三角乃至中国发展被寄予更多新期望。长三角未来能够成为区域与国际合作的“灯塔”,不仅在于这一地区高度发达的基础设施、发展成熟的核心产业、对外资定位的广泛认可以及富裕的市民生活,也在于长三角一体化升级为国家战略,这是长三角向世界展示中国既有和崭新的核心竞争力优势。
3.以“战疫一盘棋 夺取双胜利”为主题,全面分析新形势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要求新使命
2020年6月5日,2020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浙江湖州举行,并于6日举行了成果发布会。
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以“战疫一盘棋 夺取双胜利”为主题,全面分析新形势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要求新使命,总结交流2019年“芜湖会议”以来一市三省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工作成效,审定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2020年度工作计划和重点合作事项清单,着重就落实“六稳”“六保”、践行“两山”理念、深化应急协同、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等进行了深入讨论,研究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共同推进的重大事项。
4.长三角一体化创新成果展与重大项目频频开工
本次创新成果展集中展示了长三角地区近年来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585项,其中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成果占比超过90%,参展项目获国家和省部级以上奖励占比近一半。成果展期间,还发布了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协同创新指数,举行了长三角科技成果竞价(拍卖)活动,60项科技成果参加了竞价(拍卖)。
据悉,2020年三省一市共计划实施一体化重大项目1390项,总投资达7.81万亿元,在建项目955项,新开工项目435项。其中,新开工20亿元以上的轨道交通、高速公路、机场枢纽、航道港口等项目共计76项、总投资10179亿元。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互联互通的长三角让人不禁感叹,“确实连在一起了!”
“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在国家重大战略的指引下,以改革开放为动力,长三角正在谱写一体化发展的壮丽诗篇,一个最具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强劲活跃增长极正在太平洋西岸中国东部喷薄而出,引领中国,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