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序
我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调到山西省水利厅工作时,黎运棻同志已经是山西省水利系统的技术骨干。今天看到他在耄耋之年出版这本论文集,感到由衷的高兴。
黎运棻同志的家乡是在“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的阳朔。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黄土高原缺水的山西省来搞水利工作,一干就是60年。在这60年中,他好学,钻研,勤奋工作,每做一项工程的设计和规划,都精心细致,付出了大量的精力。他从不机械的照搬硬套规范,也不迷信书本和专家,而是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更提升一步,使之更加完善,更符合实际。正如在他前言中说的,在工作中形成了大量的无形资产。而这些资产往往在提交设计后就被封存了,随时间的推移而被淡化,并白白流失,十分可惜。所以他在每项工作中或工作完成后,总要进一步从理论上升华、总结,通过科学分析提出与前人不同的见解,给后人以借鉴,体现了一个科学工作者的优良品质。科学之所以能不断发展,是有无数的前人砌筑了一块一块的垫脚石,使后人可以随之攀登科学的高峰。
作为一名老水利工作者,借此寄望于年轻的水利同行们,以黎运棻同志为样板,在你们的工作中每天有大量的资料、数据和感性认识,有些还是经过你们自己辛苦研究的成果,像水一般的从你身旁流过,切勿随意任之流失,应及时将其收集起来,总结并提升到理论上去分析,将其写出来留给后人,为水利科技的发展增添一块垫脚石。
黎运棻同志把这本书称为杂文,这是他的谦虚,其实篇篇都是他水利工作经验的结晶,有许多创新,可为后来的水利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特此为序。
201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