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顺治十年(1653)的县学考试,主持者是浙江提学佥事张安茂。张安茂,字子美,出自青浦书香世家。他的父亲张以诚,字君一,明神宗万历二十九年(1601)状元,官至右谕德,著有《酌春堂集》《毛诗微言》,后者为《四库全书》存目。张安茂,顺治八年(1651)进士,著有《泮宫礼乐全书》,亦为《四库全书》存目。
顺治十年,崇德县学新进秀才三十名,除了吴之振,其他二十九位为:
劳福谦、吕光轮、劳鸣谦、费阶、吴廷槐、朱雯、范鼒、劳子嵃、姚昶、金之桢、劳子峵、沈令原、顾大绮、沈翌、丘京、李桢、范炜、钟宏烈、张麟、俞汝忠、钱行宏、沈雍、许全学、朱汾、叶渭、吴芬、王选、沈绪、钟璜。
这三十人,无论年龄大小,都是“同学”,这是一张传统社会中十分重要的人脉网。这张名单中的吕光轮,即吕留良,比吴之振大十一岁,因为同年入的县学,终生以朋友相交,这就是吴之振《祝陈子执学师六十寿》所说的:“余时偕晚村,蹒跚弟子员。”
吕留良入学以后,没有参加过举人考试,康熙五年(1666),他因拒不出应浙江学使组织的课考,被除名,革去秀才。吴之振则在康熙二年(1663)、康熙五年(1666)两次去杭州参加乡试,均名落孙山,后来也便不再赴试。
吴之振的二十九位县学同学,都出自崇德县的世家大族。比如顾大绮,字非纨,洲泉清河村人,他的哥哥顾朱,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官行人司行人,明亡后隐居不出。顾大绮乐善好施,《石门县志》列于《义行传》。
顺治十年(1653)崇德县新进秀才三十名,后来有两位考取进士。朱雯,字矞三,康熙三年(1664)进士,官至山东按察副使;钟璜,字佩远,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官至礼部郎中。
朱雯,是简州知州朱辅的儿子。朱雯的哥哥朱霞,顺治十二年(1655)的进士,官汀州推官。兄弟进士,为地方科举盛事。朱雯与吴之振后来经常诗酒唱和,始终交好,《黄叶村庄诗集》中收录了不少吴之振写给朱雯的诗。
大约在吴之振考中秀才的这一年,崇德县城的钟家请来了一位家庭老师,他叫叶燮,字星期,吴江人。吴之振也许不会想到,这个新来的外地老师,会成为他后半生的至交,没有之一。对叶燮而言,吴之振也是他最好的朋友,阮元《两浙 轩录》引钱仁荣说:“星期知宝应,以不合上官而去。筑二弃草堂于横山之阳,与石门吴孟举相友善。”交游之中,只提了一个吴之振,可见两人关系之不同寻常了。
据吴之振《次韵答叶星期》自注:“二十年前于钟静远斋中听先生鼓琴。”此诗大概作于1673年左右,上推二十年,则为1653年左右。又据叶燮作于康熙壬戌(1682)的《带存堂记》:“余三十年前,馆于石门钟氏之居。”上推三十年,则为1652年。吴诗、叶文,回忆的时间比较吻合,由此可见,吴之振与叶燮相识的时间,不会晚于吕留良,只是吴、叶两人前期没有什么交往罢了。
吴之振考取秀才以后,交游渐广,尤其跟吕留良最为密切。他们一道切磋诗学,吴之振《晚树楼诗稿序》说:“年十六七,始交晚村,又共摹初、盛唐,互相砻错,后乃数变而为宋人苏黄之诗。”他们后来倡导宋诗,编选《宋诗钞》,即滥觞于此。
吕留良成名早,士林影响较大,顺治十四年(1657)至十六年(1659)间,他与陆雯若在崇德县城组织文坛雅集,会者常数千人,盛况空前。吴之振虽然年纪不大,但高才博学,又兼家境富庶,吕留良便引之为左右手,《吴母范太孺人传》记载:
本朝顺治初,三吴文人鼎盛,同邑吕晚村先生为时领袖,征召四方,舟车毕会,而橙斋以妙年颉颃其间,晚村每事引之为助,遂定终身交。
“每事引之为助”,渐渐成为一种习惯,或者说吕留良对吴之振形成了一定的依赖,吴之振却能不厌其烦,可见其襟怀之豁达,乐于成人之美。这种情况经常发生,举个例子,康熙十二年(1673)八月,吕留良听说平昔交好者要在县城北门建造寺庙“小齐云”,他是一个程朱理学的信徒,十分生气,便出面劝说。但没有结果,于是又请吴之振出面与县令杜森、教谕管凤来交涉。吴之振其实是个儒佛兼修的人,甚至一度有“单丁住山”之愿,但他还是答应了吕留良的请求,出面调停,最终“小齐云”事件顺利解决。
吴之振在《次韵送范广文性孚之官天台》诗中,也曾回忆了帮助吕留良组织文人雅集的经历:
君不见浙西社事集名胜,蜂窠蚁垤分门径。
变灭烟云顷刻间,无异危栏攀曲磴。
士衡谈笑独登峰,把袂牵裾嵇吕同。
高堂行炙烧银烛,哀丝急管歌玲珑。
余发未燥驹脱齿,拽履长吟亦来此。
顺治十七年(1660),吕留良与黄晦木、黄复仲、朱声始、高旦中相约卖艺,吕留良写下了著名的《卖艺文》,写作的地点,就在吴之振的寻畅楼,撰写者吕留良,书写者吴之振。《卖艺文》盛赞吴之振“书画奇绝,天然第一”:
东庄有贫友四,为四明鹧鸪黄二晦、槜李丽山农黄复仲、桐乡殳山朱声始、明州鼓峰高旦中。四友远不相识,而东庄皆识之。……因约声始竟卖文,余友共卖文与诗,丽农鹧鸪共卖画,鹧鸪东庄共卖篆刻,东庄独卖字。鼓峰掀髯曰:“终不令子单行。”鼓峰小楷类《乐毅论》及《东方朔像赞》,行书逼米海岳,间追颜尚书,于是鼓峰东庄共卖字,既以字食,且以食友。约成,草于吴孟举之寻畅楼。孟举书画故奇艳,涉笔成趣,得天然第一。谓:“吾手独不堪卖耶?”“然如子家不贫何?”曰:“请以字佐鼓峰东庄,以画佐鹧鸪丽农。吾出艺,而诸君共收其直可乎?”众曰:“幸甚。”东庄乃脱稿而属孟举书。
康熙二年(1663)四月,吴之振、吕留良、吴自牧三人在吕家水生草堂读书,并正式启动了《宋诗钞》的编选工作。同月,余姚高旦中来访吕留良,随即黄宗羲受邀到吕留良家坐馆教书,《宋诗钞》编委会扩大到了五人。同年八月,黄宗羲回余姚。
康熙三年(1664)二月,黄宗羲、黄宗炎兄弟及高旦中到石门吕留良家。这时,嘉兴高承埏家出售藏书,计有两千多本,大抵为抄本,经黄宗羲力劝,吴之振买下了高氏遗书。黄宗羲便经常到吴之振家看书,他在《天一阁藏书记》中说:“余在语溪三年,阅之殆遍。”
高承埏,字寓公,崇祯三年(1630)进士,明亡后以遗民终,是一位有骨气的士大夫。黄宗羲面对高家的败落,无动于衷,不施援手,反力劝吴之振购买其藏书,这与两年后他劝吕留良购买山阴澹生堂藏书一样,受到遗民圈的鄙夷。
同年四月,黄宗羲、黄宗炎、吕留良、高旦中、吴之振一行到常熟拜访钱谦益。这是目前可考的吴之振第一次出省之游,因此,这次出游,给他的印象特别深刻。他们路过苏州,在某家店里吃了个饼,本是一件小事,但二十五年后,吴之振居然还能清楚记得,其《次友人游姑苏韵》“闲销旅思寻歌板,偶话前尘记酒炉”句下自注:“记与太冲、晦木、旦中、用晦啖饼于此,已廿五年矣。”
除了吃饼,当然更记得吃酒。吴之振《次宋玉山韵赠金星岩》诗末注云:“余廿四五时,同旦中、晦木饮令祖饮马桥寓斋。”金星岩,即金灿,德清县大麻村(今属桐乡市大麻镇)人。金灿的祖父金渐皋,崇祯九年(1636)举人,复社名人,明朝灭亡后,抗击过清军,做过和尚,后来又出仕清朝,辞官后,一度寓居苏州府衙东的饮马桥畔。吴之振家族与金家是世代姻亲,他们路过苏州访问金渐皋,应该是吴之振的关系。
黄宗羲从康熙二年(1663)到吕留良家设馆,到康熙五年(1666)两人断交,这个时期,吴之振通过黄、吕又一次拓展了朋友圈,但所交大部分为江浙文人,吴之振所谓“团圆杂坐生面稀,细视方知半吴越”是也。他们雅集的地点,主要为两个,一个是吕留良的力行堂、水生草堂,一个便是吴之振的守愚堂、寻畅楼。此时的吴之振家,俨然成了浙西地区文人雅集的胜地。
与吕留良、黄宗羲等交往期间,他们一起访钱谦益、寻辅广墓,时常聚会,诗酒唱和,是吴之振诗歌创作的第一个高峰。这一时期,吴之振作了不少唱和诗,著名的有《辋川图》《再咏辋川图次韵》《题如此江山图》等,而他的第一部诗集《寻畅楼诗稿》也将慢慢在此孕育了。吴之振一面欣喜于“此地饶有朋友乐”,一面也感叹“诗债积如山”,痛并快乐着。这里录下他的《题如此江山图》,以见其诗才之一斑:
今年醵钱作重九,相约题诗穷好丑。
群公不畏雨与风,着屐冲泥从饮酒。
长鱼斫鲙银丝飞,笋鞭脱嗀和青韭。
黄鸡紫蟹堆满盘,缸面新倾五斗。
黄子酒阑出画图,装潢妙手天下无。
金粟笺标双玉轴,吴绫蜀锦重摩挲。
开卷烟岚惊户牖,重冈叠嶂相逶迤。
河阳劈斧营邱树,矾头细碎填青螺。
山阳亭子小如笠,四面阑干来曲屈。
中有高人载酒过,停车立马松衫侧。
紫衣纱帽杂黄冠,杖履纷然难物色。
卷端题字紫芝生,鹄头小篆何精明。
匡庐道士山中去,从此人间无姓名。
后幅长笺题某某,蝇头细草间真行。
此中只识宋金华,八言七字排锺。
其余诸公碌碌耳,吞声饮泣空悲鸣。
展卷未完寒具设,双眼如花心欲折。
轩窗四面秋风来,阶前乱舞娑罗叶。
江山总作烟云观,澜翻跋尾劳唇舌。
宋人遗墨元人题,王孙玉树长萋萋。
吾侪赋诗看画亦不恶,丁香阁内夜半醍醐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