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力量:在自己的领域成为专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3节 减概念发现本质,加概念提升高度

很多人都经历过这种场景:一帮人在讨论一个问题,你说一句,他说一句,说的好像都有道理,但是都不透彻,其他人听了没有太大感觉,这时候突然一个人发言说“这件事其实就是什么什么”,大家听了豁然开朗。之所以能让大家顿悟,就是因为这个人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并表述得当。抓住本质才能认清事物的真实面目,才能真正有效地解决问题。可以说在任何领域,抓本质的能力都是作为一名专业人士必须具备的。

那么,本质是什么,有没有抓本质的方法呢?本质就是事物内部的联系,是内在的、相对稳定的,本质通常是简单、容易理解的。绝大多数人认为抓本质的能力依人的天分、阅历和经验等,当然这种观点没有错,但是抓本质的能力也是可以习得的。在咨询工作中,我们跟很多行业的前沿机构打交道,经常接触大量的新事物。每每遇到一些新的事物或者难以理解的问题,我们都需要先抓其本质,才能给客户提方案。抓本质的过程通常就是“一减一加”的过程,先把事物的那些复杂的概念减去,再在事物的原本面目中重新加上大家都理解的概念,通过减概念发现本质,通过加概念提升高度。下面,我们就对这种“一减一加”的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先说“减概念发现本质”。当前,很多人或机构不去花心思从实用的角度去创新,却把心思花在玩概念上。就像小品里演的一样,饭店把红萝卜、白萝卜、胡萝卜放一起,起个名字就叫“群英荟萃”,等菜一上来才发现,“哪里是什么群英荟萃,就是萝卜开会”。类似的事情已经充斥我们的日常生活,诸如各种保健产品、功能饮料等。在商业领域,各种新概念更是层出不穷。如果没有去概念、看本质的能力,就更不可能拨云见日。有一些企业就是靠玩概念去获得投资人的钱,看起来好像他们做的是没人做过的事,是很大的创新,实际上却是其他讲究务实的企业根本不屑于做的事。假如我们与这样的企业打交道,一定要把他们的概念去掉,看看他们到底是在做什么事情,问题就很清晰了。人们常说“太阳底下无新事”,我们平时遇到的很多不理解的,或是觉得很高深的东西,多数都不是新鲜事物。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新概念跟我们熟悉的事物进行链接,把那些看似复杂,听不懂、理解不了的概念去掉,再用常识去思考、去判断。减概念就是要减掉“群英荟萃”,看到“萝卜拼盘”。

再来谈“加概念提升高度”。我们认识事物、理解事物都是通过概念,而不是事物本身。概念越精准,我们就越接近事物的本质,也就越能认清事物的真正面目。“加概念”中的概念不同于前面要减去的概念,前面要减去的概念主要是一些混淆视听的概念。这里要加的概念才是事物真正的本质,是大家容易理解的、高度概括的概念。比如,我对企业文化宣传的原则曾有一次跳跃式的认识,我参加工作时曾做过一段时间的企业文化宣传工作,那时候领导提了很多要求,我自己也学了很多具体的方法,挖掘什么故事、传播什么思想等,直到有一次参加一个企业文化专家研讨会,其中一位专家说企业文化宣传的根本原则就是要宣传“主旋律”,我一听便恍然大悟。可不是吗,我之前掌握的那么多细的要求,本质上都是这一条——主旋律,因为主旋律的宣传才能让大家更有凝聚力,对企业的发展更有信心。就这样一个概念,仅仅三个字,提升了高度,并且让所有人豁然开朗,这就是加概念的力量。

1955年,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罗伯特·卡茨(Robert Katz)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了《高效管理者的三大技能》一文。卡茨在文中提出,高效的管理者应当具备三种基本技能:技术性(technical)技能、人际性(human)技能和概念性(conceptual)技能。技术性技能是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来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人际性技能是指与处理人际关系有关的技能;概念性技能是指能够洞察企业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复杂性,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并迅速做出决断的能力。其中,技术性技能和人际性技能很好理解,我们之前也接触过很多。大部分人对概念性技能听说的都比较少,但它却是最重要的一项技能,卡茨说的概念性技能就是抓本质的技能。这项技能不仅仅是高效管理者要具备的技能,也是专业人士需要具备的技能。有时候提炼一个精准的概念比用很多语言去描述一个问题更能让人产生共鸣,并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问题的存在。我们曾给一个综合性金融企业做文化咨询,通过调研,我提出这个企业是文化丛林与文化荒漠并存。这么一提,我还没解释,老板就明白了,很认同。为什么这么说呢?说文化丛林是因为他们从很多著名机构招聘了很多专业人士,高盛的、黑石的、花旗的、汇丰的、华为的、腾讯的,每个专业人士都带着其过去公司的文化影子,而且是很强势的文化,显然是文化丛林。那为什么又说是文化荒漠呢?因为这么多专业人才聚集到这家企业,都还在用自己过去的风格做事,还没有形成这家企业的做事风格,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化特征,显然又是文化荒漠。一句精准的概念,胜过百句啰唆的解释。这就是加概念,通过分析复杂的局面,提炼出来简单易理解的概念,既容易被人理解也很有高度。加概念是有难度的,难就难在加概念要精准,概念不能太大,否则就不能与人产生共鸣,这一点是需要注意的。

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就是这样“一减一加”,减掉故弄玄虚的概念,加上容易理解、容易与受众产生共鸣的概念。知道了如何认识事物的本质,才真正有了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