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审计制度变迁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篇 新中国独立审计制度变迁

第一章 第一篇导论

第一节 独立审计的定义及特征

本部分将对我国自改革开放之后独立审计制度变迁的过程进行详细阐述并分析和研究独立审计制度变迁的经济后果。在展开具体的研究之前,我们首先对独立审计的定义、特征和发展历史做出简要回顾。美国会计学会1973年发布的《基本审计概念公告》(A Statement of Basic Auditing Concepts)对“审计”的定义:审计是指为了查明特定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的认定与所制定标准之间的一致程度,而客观地收集和评估证据,并将结果传递给有利害关系的使用者的系统过程。作为审计的一种类别,独立审计则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信息以及其他资料独立审查并发表审计意见的过程(财政部,1995)。与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相比,独立审计有如下几个特点:①独立审计的主体,也就是执行独立审计的人员是注册会计师;②注册会计师在执行独立审计时所依照的行为规范是《审计准则》; ③发出独立审计委托的第三方通常是企业所有者;④独立审计的对象通常为企业的会计信息,而判断企业会计信息是否合理编制依据的是《公认会计准则》(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 ⑤在执行完所有的审计程序之后,注册会计师通过发表审计意见的方式表达对企业所编制的会计信息与《公认会计准则》之间相符程度的评价结果。

从理论上而言,独立审计的产生源于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所导致的代理问题(Jensen和Meckling, 1976)。企业的所有者作为委托人将企业经营权委托于经营者,并要求经营者按照所有者利益最大化的目标经营企业。然而,由于处在企业内部的经营者相比外部的所有者更加了解企业的日常经营状况,作为理性经济人的经营者可能会利用这些信息优势从事最大化自身利益的行为。然而,这些最大化经营者自身利益的行为通常与所有者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不相符,甚至相悖。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得经营者行为尽量符合所有者利益最大化的目标,所有者会建立一系列监督机制以防止经营者做出有损于所有者利益的机会主义行为。同时,那些按照所有者利益最大化目标行动的经营者也会通过自愿建立监督机制的方式,向所有者传递自身行为符合所有者利益最大化目标的信息。会计信息是所有者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和评价经营者业绩的重要渠道(Lambert等,2007)。为了防止经营者为自身利益做出故意扭曲会计信息的行为,同时也因为会计信息的复杂性,所有者需要一个独立并且专业的第三方对企业会计信息能够如实反映其经营状况做出合理保障。那些诚实勤勉的经营者也迫切需要一个独立的第三方向所有者证明自己并没有操纵企业的会计信息。能够同时满足所有者和经营者双方需求的独立审计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