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墓志婉辞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语法分析

分析墓志婉辞,内容分类是第一步。本节则换由词法角度进行观察。前一节中大量的同根式婉辞,可便于我们总结隋唐墓志婉辞的高频构词语素,以便认知这部分双音词在语法层面的意义。

一 同根词

“词根是词的核心部分,词的意义主要是由它体现出来的。”[203] 隋唐墓志中双音词多由同一词根衍生。以下从这些同根词的类别比例、来源、特点和价值四个方面尝试分析。

(一)类别比例

同根词是具有相同核心构词语素的一组词语。了解词根的种类有利于观察词汇的系统性。同根词是联想和类推思维在构词类聚与细化方面的反映。墓志婉辞多同根词组,相互间为近义语义关系,即属异名同指词。上述婉辞的分组分析,对隋唐墓志中常见同根词及其在传世文献中含义、用量、发展等情况已有较细致的描述,此列举其种类。

隋唐墓志婉辞的五大类婉辞中,谦敬婉辞因客观使用有限而数量很少,以丧葬类和品评类同根词为主。如品评同根词中,单是表耿直品性的便有根词“贞”“直”“固”“刚”等分别组成的四十多个墓志常见双音婉辞。其中辞例最多的“贞”组包括31个同根词,即“忠贞”“清贞”“贞明”“贞白”“贞规”“贞淑”“贞专”“贞芳”“贞贤”“贞亮”“孤贞”“贞操”“贞秀”“贞风”“端贞”“贞素”“贞信”“贞懿”“贞坚”“贞淳”“贞徽”“贞静”“贞华”“贞粹”“贞英”“贞敬”“贞和”“贞洁”“贞孝”“贞敏”“贞标”。

“贞”组双音婉辞总数远远多于“直”“固”“刚”三组同根词之和。隋唐墓志中“贞”组婉辞基本含义为“端正耿直”,意义比较稳固。其中用例最多的“忠贞”反映封建社会至高道德标准之所在。“贞”所形成的墓志常见婉辞中,首先,“贞风”与“贞操”为偏正结构名词,余者均属并列结构形容词。其次,“忠贞”和“贞操”至今见用,余者仅为临时组合。整体上,漫长封建时代看重的道德规范早已殆尽。但在当时,墓志格式和用语越是单一固化,其同根词的数量越多,临时搭配意味也越强。特别是丧葬类和品评类婉辞由来已久,更需变化更新,所以它们的同根词量最多。

(二)来源

1.近义义位间聚合与组合

同根词的数量庞大,首要原因在于其来源灵活,众多语素在某种层面上一旦具有近义联系,即可聚合成组,继而临时组合,甚至稳固成词。如“坟”“墓”“茔”均有表葬地的义位,故可聚合到同一语义场,分别形成同根词组合。这些单音词间又可互相组合为同义复合词“坟墓”“坟茔”“墓茔”等。这种情况的聚合与组合不胜枚举。

2.单义词与多义词的某个义位相近而组合

与前者相似,搭配不一定是全部义项匹配。只需两个搭配项在各自含有的某个义项一致基础上,即可形成组合。如“泉”为多义词,在泛指清澈绵延的地下水这一义位上,“泉”可为根词,与其他表建筑的单义词组合婉代葬地,隋唐墓志常见如“泉室”“泉台”“泉堂”“泉庭”“泉宫”“泉宇”。

3.词义色彩浸染的同根聚合

前文所述本为上古泣丧歌名的“蒿里”,乃因战乱时有“藳葬”,即将死者草草埋葬;而蒿草生长之地象征荒凉,故后来与“蒿亭”皆可讳饰葬地。这些词来源不一,但分别在理性义、象征义和感情色彩义层面聚合到了同一语义场。这种情况更值得总结。正因词语不仅具备理性义,格式化的墓志中才有了选词造词婉转灵活的可能。

(三)特点

1.双音词为主,语素搭配灵活

同根词组内,各词语的搭配语素普遍自由。不仅搭配根词的语素多样,而且搭配的位置比较灵活,即搭配语素与根词的语序无碍词义。如表追缅哀情的根词“泣”,可以组成“泣血”“泣露”“泣涕”“悲泣”,其中又并存“泣涕”与“涕泣”。类似又如以“哀”为核心形成的“哀伤—伤哀”“哀恸—恸哀”“哀情—情哀”“哀酸—酸哀”等。

谭汝为指出这一现象应称为“同素逆序”。此种小类的根源仍在于古汉语词汇双音化过程中词序不稳定的过渡阶段。“这种造词规则比较宽松的时期,相当多的复合词存在着词素顺序前后不同的两种词形。”[204] 这样的词至今仍有沿用,如“悲伤”与“伤悲”;或呈现出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如“套袖—袖套”“熊猫—猫熊”“介绍—绍介”,等等。但“也有一部分同素逆序词,只保留其中的一个词,另一个词却逐渐被淘汰了,现代汉语中完全不用了”。如前面所说“涕泣”“恸哀”“情哀”“酸哀”等在隋唐墓志中用例明显少于各自的同素逆序词,后世更是不见其用。

2.数量大,成系统

同根词是隋唐墓志婉辞的重要部分,总量极为庞大,系统性强。体现着中古汉语构词法日益完善和词汇双音化趋势。

词的聚合是形成新词并逐渐淘汰临时组合词的重要方法。仅从观察墓志中较少的婚姻婉辞亦可见隋唐词汇扩展情况。如除了传统表女子出嫁的“适”“归”“匹”等单音词,唐墓志又多了“作嫔”“作俪”“作配”等同根双音词。虽然《汉语大词典》只收“作俪”,而未收“作嫔”,且“作配”未收表婚嫁义项,但三词在唐墓志和传世文献中有大量用例,特别是“作配”在传世文献之用极多,可知唐时表婚嫁的婉辞已得到扩充。又如至今常见的“求婚”“结婚”“再婚”一组同根词,隋唐墓志中皆见用。而前两个在汉代已有用例,传世文献之用亦多;“再婚”在传世文献较少见用,《汉语大词典》失收。另有与之同义的“再行”在唐墓志和传世文献中皆用例极少,《汉语大词典》亦未收其表女子再嫁的义项。很多和这种情况相近的婉辞,如“辞世”“去世”“谢世”等在隋唐墓志中用例少于十个,但后世沿用至今,《汉语大词典》均失收。更不用说通过修辞手法如比喻形成的婉辞,如“凋落”“凋零”“凋谢”等同根词,《汉语大词典》亦未收其表死亡的义项。

这些不仅体现成词问题,还对了解传统礼俗发展有积极帮助,不应忽视。

3.用量不平衡

语义范畴一致情况下,同根词组内的用量有很大差别。如表“死亡”义的婉辞极多,单纯表“死亡”的双音词远多于表夭折、早逝、忽然亡故或长寿而终的婉辞。又如早亡的婉辞“夭折”“苗而不秀”“华而不实”等数量有限,其他大多是死亡义词根如“终”“逝”“亡”等之前加上“夭”“早”“忽”。

即使一组同根词之内,它们在隋唐墓志中的用量不平衡也是明显的。以“终”类死亡义婉辞为例,“早终”和“暴终”在隋唐墓志中总用例不足三十个,但另外八个一般死亡义婉辞“送终”“慎终”“饰终”“告终”“临终”“永终”“归终”“相终”总用量则达两百余例。而同样用例少的“早终”和“暴终”,前者在传世文献中较多见用,后者却几乎不见。用例均多的这八个一般死亡义婉辞在传世文献中用量亦不平衡,只有“送终”“慎终”和“临终”所用较多。

分析隋唐墓志中同根词在后世沿用的不平衡状况,可观部分词汇大致演变情况。

(四)价值

1.通过同根词找出婉辞的细微意义差别

墓志大量存在的同根婉辞尤其具有必然性和必要性,其间细微表义差别是词汇丰富的重要体现,也是程式化墓志追求新意的选择方式。

如“终”组的同根词“饰终”,《说文解字》:“饰,刷也。”[205] 段注此云:“二撰为转注。饰、拭,古今字。”又:“凡物去其尘垢即所以增其光彩。故刷者,饰之本义;而凡踵事增华皆谓之饰,则其引申之义也。”[206]“饰”引申义为增添光华、荣华,因此“饰终”用于君王为臣子的生荣死哀增加最后一份重要荣誉。关于唐代稳定的赙赠制度[207],包括女性享受赙赠将在第四章详述。

2.由同根词看出部分词的来源与发展

这一点尤其在用典成词方面很明显。

如常用于赞美女子品性温和的词“婉娩”,最早见于《礼记·内则》“女子十年不出,母教婉娩听从”[208]。又以“婉”为根词,衍生出“婉顺” “贞婉”“清婉”“韶婉”等同根词。而除了原本的“婉娩”和明显同义的“婉顺”在墓志及传世文献中所用较多,其余三词皆极少见用。另外,在南北朝墓志中用例较多的“冲婉”至隋唐墓志则不见用例。类似这种婉辞的发现和分析对中古汉语词汇史研究及词典编纂都有一定补充意义。

3.通过同根词可见高频构词语素

这对深入理解墓志用语和中古词汇发展大有帮助。此一问题,以下单独说明。

二 高频构词语素

双音词的产生和发展扩充了词量,使行文和表意富于变化。隋唐墓志中的同根词,正是为了在固化的墓志行文中让表情更为精准、达意更显灵活。由此集中呈现了一批高频构词语素。

(一)历时发展描述

近十年来,汉魏南北朝石刻高频语素的研究比较成熟,可借为邻近时期的比较语料。前人研究涉及的共性高频构词语素有“道”“德”“风”“素”“明”五个。隋唐时期,这五个碑刻高频语素在所成同根双音婉辞中用量情况如下表。

汉魏碑刻高频构词语素“德”,在隋唐墓志中仍形成大量同根婉辞,并超越“道”组一跃为第一大高频构词语素。但是,“风”与“素”所成同根词的词例和词量均出现了锐减。与此相对,高频构词语素“明”的双音词例和词量开始增多。

评价墓主品行的常见婉辞中,“德”历来最受关注。墓志中,“道”主要用其“为人处世的方法原则”“修性所遵道义”或佛道之法等含义,特别魏晋时期修道成风,故品评词以“道”类最多。随着隋唐时期不再盛行避世清谈,“道”所成双音词例和词量减少。近义的“德”则因语义指向更直接取而代之。至于“风”和“素”,是墓志中常见评价性情风度类构词词根。魏晋南北朝玄学兴盛,在崇尚超脱的世风影响下,对人物评价惯用素淡类婉辞。至隋唐,“素”已不能算作高频构词语素,而墓志中原来较少的“明”组开始增多。

上表中,“德”组隋唐墓志中常见的33个婉辞总用量近一千五百例;“道”组常见的20个婉辞总用量九百余例;而“明”“风”和“素”组所构成的常见23个婉辞的总用量不足四百例。可见,越是具体描述人物品行素质的词语越少用,而概括性的婉辞则在长达数百年的时间里都能广泛使用。显然,概括评价词“道”“德”之用,至今亦常见。

(二)共时用量比较

上述五组高频构词语素,在隋唐墓志中所成用例最多的婉辞,分别为“令德”“天道”“明德”“风韵”和“雅素”。这五个婉辞在唐墓志中用例数量比可见下图。

1.隋唐墓志用例

令德

10.076《萧球墓志》“复产琼玲,诞兹令德”。(隋大业九年)

10.079《皇甫深墓志》“猗欤令德,复琢琳琅”。(隋大业九年)

10.089《张虔墓志》“诞膺令德,露冕垂缨”。(隋大业九年)

10.120《苟君妻宋玉艳墓志》“穆穆良胄,昭昭令德”。

40.277《田府君夫人清河郡张氏墓志铭》:“夫人年始及笄,以令德姿淑,归适于京兆郡田氏之令族。”

天道

10.029《刘猛进墓志》“寿迁云本,天道上升”。(隋大业五年)

10.038《杨秀墓志》:“徂天道辅德,齐命告亡,破燕鸽之征,绝飞行之相。”(隋大业六年)

11.179《霍宽墓志》:“可谓天道辅人,神功与善。”

12.072《斛斯君妻索相儿墓志》“天道辅德”。

40.079《曹参军事骞君(思泰)墓志铭》:“公会稽竹箭,昆山琼玉,生知自然,性与天道。”

明德

10.075《陈叔荣墓志》“星既明德,凤亦表昌”。(隋大业九年)

10.106《马称心墓志》:“明德表汉后之尊,传之史籍,可得称焉。”(隋大业十年)

12.170《王君妻郭氏墓志》“挺生明德,是号芬芳”。

38.290《张府君(忠义)墓志铭》“有明德茂功,位不大、寿不富,时耶”。

40.019《司空公淮安靖王(李寿)墓志铭》: “诞兹明德,瞻涯靡际,文质斌斌,威仪逮逮。”

风韵

10.142《李元墓志》“器宇宏逸,风韵清举”。(隋大业十二年)

11.044《张伯墓志》“风韵秀颖,博综群言”。

11.046《乐陟墓志》:“惟君性托闲凝,风韵清举。”

37.160《李修已墓志》:“气降中和,诞兹英杰,风韵标举,神情朗彻。”

29.071《苻载妻李氏墓志铭》“情礼周洽,六姻睦然,风韵孤远,不婴常态。”

雅素

10.072《王君妻成公氏墓志》“地胄清显,门风雅素”。(隋大业八年)

10.078《姜明墓志》“风流雅素,仪范缙绅”。(隋大业九年)

10.122《张寿墓志》“代有清贤,家传雅素”。(隋大业十一年)

10.167《王成墓志》:“朱买臣之赴会稽,治术未复相遇,杨□起之居斋郡,雅素何曾指捐。”(隋刻)

17.025《张护墓志》:“惟君禀自悠闲,心存雅素,性惟清溺,志列冰霜。”

2.《汉语大词典》收录情况

《汉语大词典》均收此五词。

“令德”第一义项释为“美德”,首出例证取自《左传·哀公二十年》。“天道”第一义项释为“天理、天意”,首出例证取自《易·谦》。“明德”第一义项释为“光明之德、美德”,首出例证取自《逸周书·本典》;第二义项为“才德兼备之人”,首出例证取自《诗·大雅·皇矣》。“风韵”第一义项释为“风度、韵致”,首出例证取自《晋书·桓石秀传》;第二义项为“形容仪态优美,后多指妇女美好姿态”,首出例证取自宋代笔记《醉翁谈录》。“雅素”第四义项为“高雅恬淡、高雅质朴”,首出例证取自《晋书·闵王承传》。

《汉语大词典》中的这些义项基本就是这五个婉辞在隋唐墓志中的词义,可见其词义稳定。总之,传世文献中“令德”“天道”和“明德”均早在先秦时期已有用例,且后世流传久远。“风韵”出现虽晚,大致两晋之时始见用例,但其后亦多用。而“雅素”用例在两汉至南北朝史书中较多,唐宋史书也有一些,但明显自唐其用锐减,主要见于宋人笔记和后世诗文中。

3.同时文献用例比较

这五个词具体可从在相邻时期史书中的用例总数来直观对比。下图即五词分别在《北史》《旧唐书》和《宋史》[209] 中的用量对比。

可见,“风韵”在隋唐及前后紧邻时期的史籍文献中递减,“素雅”更逐渐不见,带有明显的时代色彩。此表整体上与前面历时描述情况相近。尤其魏晋南北朝时期常用于表现人物超俗的“素雅”一词,受社会风气变化影响,其在墓志和传世文献中自隋唐极少见用。而“令德”用量不断增加。“天道”和“明德”在唐时有一个使用高峰,即明显的增长态势之后,用量慢慢减少。

以上所观察部分用量较大的强构词能力语素,也并非一成不变。从同根词在墓志及传世文献中的使用情况综合来看,受墓志风和社会文化风气变化,主要是中古双音构词法趋于完善的影响,近义双音词也存在多种形式,导致词汇总量不断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