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院本土化问题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部分 孔子学院本土化理论研究

发挥孔子学院作用,增强国际交流与合作[1]

王战军 王小栋[2]

摘要:孔子学院是中国文化交流的窗口,也是中国公共外交的名片。在“孔子学院2.0版本”的升级转型中,其规模的发展与建设也遇到了新的挑战。本文阐述了孔子学院对人才培养、贸易合作、文化交流的作用,分析了新时期孔子学院在办学方式、信息公开、师资培养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并从“一带一路”、文化转型、科技支持、文化破冰等方面,为孔子学院建设与发展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孔子学院;文化交流;学院建设;汉办

中国的文化是世界的文化,也是人类共同的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思想精髓,孔子学院是中国公共外交的一张名片,也是中国对外交流的窗口。通过语言教学、文字教学等形式,孔子学院不仅帮助世界了解中国,并在鼓励世界求解中国梦的文化内涵,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孔子学院也在向世界人民还原一个真实的中国,一个兼容并包、有容乃大的文明古国。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孔子学院已经完成了基础阶段的建设任务,自2014年起,为了打造“孔子学院2.0版本”,汉办加快了孔子学院的升级换代,向着提升质量、深化内涵、因地制宜、特色发展的目标而努力,同时,为“孔子学院3.0版本”的迭代更新而聚集能量。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球154个国家(地区)建立548所孔子学院和1193个孔子课堂。[3]同时,各国孔子学院编写本土教材累计达2615种,“国际汉语教材编写指南”注册用户达10.5万人。432所孔子学院课程纳入所在学校学分体系,占全球运营总数的85%。[4]

一 孔子学院的重要作用

(一)增加了人才培养的数量

截至2017年年底,孔子学院已经组织1.8万名中外教师参加“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获证人数累计达5679人。同时,110所中方院校招收5924名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着力培养本土新师资,并举办首届“汉教英雄会”夏令营暨2017年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教学交流大会。全球汉语考试考点达130国1100个,全年各类汉语考试考生达650万人次。[5]

(二)提高了双边贸易合作的效益

孔子学院的发展与双边贸易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作为中国进行对外文化交流的平台,孔子学院拉近了中国与东道国的距离,降低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提高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效益。”[6]从以往的研究中发现,在保持其他影响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一个孔子学院可以使双边贸易额提高6.1%—34.4%。[7]同时,孔子学院的建设,也带来了世界贸易总量的提高。如“每设立一所孔子学院将使沿线国家的来华留学生数平均提升6.48%,同时促进5.98%的中国书报产品出口贸易。”[8]

(三)加强了文化间交流的力度

从文化交流上看,“生态文明的建设关键在人,而改变人的生态行为关键在于环境教育。”[9]孔子学院的建设与发展本身是全球生态文明与环境教育的一部分,通过教授汉语、书法、武术、中医等根植于中国文化的精粹项目,传递中国的文化符号,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理解中国。近些年,孔子学院又与合作国家多次携手开展不同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如2012年,孔子学院选派部分国内高校和艺术团体,先后在非洲、亚洲近10个国家打造文艺巡演品牌。2018年,孔子学院携手慕尼黑电影节[10]通过影视交流,让德国和世界电影人更好地认识中国电影和当代中国。

此外,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孔子学院的办学成果也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可。作为传达当代中国价值观话语体系的机构之一,孔子学院在传达中国声音、表达中国情怀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孔子学院不断地向世界人民讲述中国故事,为国际话语权的争取,为人类全球共同体的搭建,扫清了文化上的障碍。

二 孔子学院的建设困境

在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世界各国的文化理解方面,孔子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特别是在西方思想主导下的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文化的传播受到了他国文化的质疑。同时,在“孔子学院2.0版本”的更迭过程中,教材编写、师资选聘、语言翻译等问题也困扰着孔子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实际上,在孔子学院快速扩张的进程中,我们必须要承认自身建设的不足,也必须要冷静看待文化争议,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办学方式不同引起了国际质疑

为了搭建文化沟通的桥梁,避免国际合作中出现的文化冲突,减少贸易摩擦,孔子学院作为文化交流的先行者,率先在各国的高校中设立语言培训项目,并以跨越式发展的速度迈向五大洲的各个国家。近些年,尽管孔子学院教育已经进入了国外的中小学课堂,但孔子学院的建设重点依旧是加强高校间的合作与交流,并努力获得国外大学内各个群体的认同。[11]

但由于国情的不同,建设理念的不同,中国选择的办学方式引起了他国的不解和质疑。国外媒体认为,“孔子学院与德国、法国、西班牙的办学方式有所不同,其他国家的机构独立于院校高墙外,提供校外课程,但中国却坚持将孔子学院设在大学和高校。”[12]若要检验孔子学院的特色化办学的成效,还需要时间对其检验。

(二)政体不同引起了“透明度”之惑

从对孔子学院的争议上来看,“透明度”一直是国际媒体质疑中国孔子学院建设的热议问题。他们认为,孔子学院在经费安排、雇佣政策等方面缺乏透明度[13],并不断质问教师的选聘、培训过程以及外籍教师的雇佣比例等问题,这也让他国政府对孔子学院的设立情况、办学目的产生了疑问。

孔子学院是一项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的品牌。汉办每年都会用多种语言向全球发布年度报告,告知世界各国人民孔子学院的办学进度、教师规模、学生数量等具体数据。但是,政体的不同加之文化的差异,汉办公开的信息与西方社会希望看到的信息也会存在不对位问题。因此,孔子学院在透明度建设上,也正在加强国际共享、监督与合作,并努力完善其建设方向。

(三)文化差异造成了师资专项培养困难

孔子学院的师资培养是一个难点。[14]一方面,孔子学院分布的国家较多,民族文化的差异较大,教师对异国文化的适应性难以把握。同时,由于文化认知的缺乏,汉语教师进入国外孔子课堂时对受众群体、课堂管理、技术应用、学生个体差异等方面也存在盲点。

从汉办发布的数据来看,2017年年底,孔子学院向150多个国家派出中方院长、教师和志愿者1.46万人,培训中外师资12.9万人次,支持美、俄、德等10国15所大学办好汉语师范专业。[15]但孔子学院的教师教学技能一直被诟病,[16]实际上,发展中的孔子学院在师资培养过程上还有些文化适应不良。面对不同的文化,师资技能怎样提高?这也成为孔子学院师资建设攻关之处。必须要强调的是,孔子学院的发展不能简单依托全球一体化进程。文化的理解、习俗的适应、观念的包容才是师资培养的新抓手,才是保持孔子学院发展的新力量。

三 孔子学院的建设路径

“五千年来,(人类)首次实现从内陆文明向海洋文明、从农耕文明向工业(信息)文明、从地区性文明向全球性文明转型”。[17]同时,为了解决国际争端,促进世界和平,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间的文化交流意愿已经成为国际合作的前提,“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博鳌亚洲论坛、中非合作论坛等国际论坛和会议的成功举办,也反映出各国人民对外交流的意愿。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孔子学院的海外建设与发展不仅反映出中国推进文化交流的开放态度,也体现出中国加强国际合作的政治愿望。在全球一体化发展的驱动下,孔子学院的出现顺应了时代发展的特征,成为传播东方文化的先行者,并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而努力。

(一)“一带一路”需要语言铺路

“语言和文化障碍是国际教育与投资的两个最主要的障碍”。[18]Hutchinson研究了美国的出口贸易后发现,一个国家说英语的人口越多或者把英语当作第一、第二官方语言,该国与美国之间的贸易量就越大。[19]同理,为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间的贸易发展,“一带一路”倡议迫切需要沿线国家间的沟通与交流。因此,作为文化和语言的先行者,新时期的孔子学院建设方向与战略规划也被冠以新的要求和使命。

从汉办的统计数据来看,目前的孔子学院在欧美国家的开设数量相对较多,亚非拉地区的数量较少。这种建设格局从一定程度上回应了中国以往的外交策略。但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开展,中国与沿线国家未来的合作,越来越需要语言的交流和文化的理解,因此,孔子学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建设匹配度也成为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发展的有效路径。

(二)文化转型需要品牌多样

中国的经济崛起已成为了各国关注的焦点。从世界政治格局来看,由于国际交流与合作,美国独霸的地位正在悄悄瓦解,而“中国制造”的迅速崛起也撼动了美国世界经济的支配权,并引起了中美贸易争端。作为中国文化交流的名片,孔子学院规模的扩张也遭受了美国的质疑。

印度总理莫迪曾说道:“解决可怕局面的办法不是孤立主义,而是理解和接受变革,并为这种变革时代制定出灵活的政策。”[20]中国政府已经反复强调了孔子学院的办学理念,并向国际友人讲述着中国故事,以期让世界了解和理解中国。但鉴于中国文化的多样性,讲述中国的故事的传播路径不能仅局限于“孔子学院”一个窗口,在孔子学院扩张的同时,也必须考虑文化分类、水平分层、内容分量等细节,创设不同的文化品牌(或建立子品牌),并以不同的口径讲好中国的故事。

(三)文化传播需要科技辅佐

孔子学院的拓展需要跟随全球技术的发展走向,特别是随着数字技术的出现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推动着教育行业迎来智能化、扁平化、数字化、立体化浪潮”。[21]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打破了国与国之间的疆域,促进了教育数字信息与学习机制之间的互动关系,也改变了师生之间的关系。[22]

作为教学的载体,数字技术的出现拓展了原有的课堂空间,并跨越了国界,让课堂成为发生在虚拟与现实多次元范围内的动态载体。而这种技术的应用正好与孔子学院(课堂)、与汉学传播的共建共享发展期许相吻合。尽管将数字技术应用到各国的孔子学院(课堂)还需要时日,但处于改革拐点期的孔子学院,需要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国际的舆论压力和挑战。

(四)质量成效需要监测保障

孔子学院的建设本身就是一项全球化工程,覆盖范围广,建设速度快,目标受众多,且各国人民的语言及文化习俗差异较大。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孔子学院加强了教材建设,其总部主干教材资源库达80个语种,852套,6691册/件。截至2017年年底,共有109个国家的435所孔子学院(课堂)开发了适应当地教学大纲和考试标准的本土教材2615册。[23]同时,组织1.8万名中外教师参加“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获证人数累计达5679人。[24]

但由于经济实力和文化风俗的差异,单从地域上看,孔子学院在全球的布局仍较为凌乱,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课程开设的数量差异较大。同时,汉办也没有建立有效的监管系统,无法监测和评估各国孔子学院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果。事实上,孔子学院的办学质量关系着汉学教育的国际声誉,对其全球办学质量的监管是一项攻关难点。值得庆幸的是,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正在改变着传统的评估方式,“互联网”的技术前沿也为孔子学院的办学质量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这为孔子学院的办学质量监管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思考,也为全球汉学教育质量的测评提出了新希望。

(五)文化破冰需要沟通交流

在孔子学院的发展过程中,中西方思维及价值观的冲突,是孔子学院建设的阻力之一,但更核心的问题却是国与国之间的文化理解与博弈。莫言曾说过:“只有把我们最基本、最符合人的基本情感的东西拿出来率先介绍出去,也许更能赢得其他国家人民的认同。”[25]

在积极处理文化外交问题时,我们要重视文化破冰问题,一方面,通过交流,让更多的国家了解中国,求解中国,理解中国文化;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积极听取他国的声音,了解(孔子学院)合作国的建设需求,解除误解,协作办学,用中国文化的力量,给予合作国切实想要的建设智慧。值得反思的是,中国的文化形象并不会因为自己的宣传而获得国际的高度认可,只有他国的赞誉和力挺,才会在国际合作中建立起良好的口碑,也会解除国际的质疑声。

四 小结

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让国际交流合作成为常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也让“友邦”成为“妯娌”。从国际格局的转变中可以看到,科技的进步能够解决时空与距离的问题,但却不能解决文化共识的问题。孔子学院的出现与发展正是这一历史驱动的产物,也是中国立足大发展、大转变、大调整时期的任务。必须承认,新事物的产生必会受到传统观念的质疑,也会受到极端主义的排斥,但这也是孔子学院向世界人民证明中国文化智慧的契机。

费孝通先生曾经说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程,中国的外交政策本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宗旨,坚持对外开放,坚持国际交流,从“讲述中国故事”逐步进入“讲好中国故事”的新阶段。面对着文明叠加的新时代,孔子学院的发展需要正视国际质疑、正视文化冲突,寻找新的发展之路,向全球人民讲出动人的中国情怀。

参考文献

孔子学院:《孔子学院总部再次携手慕尼黑电影节》,《孔子学院》2018年第4期。

赖林冬:《“一带一路”背景下孔子学院融入大学发展研究——以菲律宾四所孔子学院为例》,《比较教育研究》2018年第9期。

李惠文、庞晖:《海外孔子学院汉语教师深度培训模式建构及实践——以克利夫兰州立大学孔子学院为例》,《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8年第5期。

林航、邱丹妮、林锴:《“一带一路”视域下孔子学院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影响——基于中国文化输出的数据》,《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

刘希、王永红、吴宋:《政治互动、文化交流与中国OFDI区位选择——来自国事访问和孔子学院的证据》,《中国经济问题》2017年第4期。

骆清、欧阳序华:《论环境教育与生态化人格培养》,《改革与开放》2018年第17期。

莫言:《孔子学院:怎样讲好中国故事?》,《商周刊》2013年第12期。

张悦(整理):《教育人工智能》,《汉推参考》2018年第11期。

国家汉办:《孔子学院年度发展报告》,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2018年。

国家汉办:《关于孔子学院/课堂》,《国家汉办》,http://www.hanban. edu. cn/confuciousinstitutes/node_10961.htm,2018年11月1日。

鲁玲萍:《内外兼修增强文化话语权》,《中国教育报》2015年6月3日,http://edu.people.com.cn/n/2015/0603/c1053-27097019.html,2018年11月4日。

王义桅:《孔子学院与公共外交三步走》,中国网2014年9月15日,http://news.china.com.cn/world/2014-09/15/content_33514652.htm,2018年10月30日。

张红:《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方案激荡世界》,《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1月27日,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8/0127/c1001-29790267.html,2018年11月10日。

Donald Lien & Catherine Yap Co.,“The Effect of Confucius Institutes on US Exports to China:A State Level Analysis”,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Vol.27,June 2013,p.567.

Donald Lien,Chang Hoon Oh,W.Travis Selmier,“Confucius Institute Effects on China’s Trade and FDI:Isn’t It Delightful When Folks Afar Study Hanyu?” Organizational Dynamics,Vol.21,No.1,Jan.2012,pp.147-155.

Hutchinson & Amanda D.,“Improving Nutri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 in the Workplace:A Meta-Analysis of Intervention Studies”,Health Promotion International ,Vol.27,No.2,July 2011,pp.238-247.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holars.Outsourced to ChinaConfucius Institutes and Soft Power in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holars,Apr.26,2017.

Eileen F.Toplansky.,“Chinese Infiltration in American Schools”,American Thinker (August 20,2018),https://www.americanthinker.com/articles/2018/08/chinese_infiltration_in_american_schools.html.


[1]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评价体系与推进战略研究”(项目批准号:16JZD44)。

[2] 作者简介:王战军,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小栋,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博士后。

[3] 其中,亚洲33国(地区)118所,非洲39国54所,欧洲41国173所,美洲21国161所,大洋洲4国19所。孔子课堂79国(地区)共1113个(科摩罗、缅甸、瓦努阿图、格林纳达、莱索托、库克群岛、安道尔、欧盟只有课堂,没有学院),其中,亚洲21国101个,非洲15国30个,欧洲30国307个,美洲9国574个,大洋洲4国101个。

[4] 国家汉办:《关于孔子学院/课堂》,http://www.hanban.edu.cn/confuciousinstitutes/node_10961.htm,2018年11 月1日。

[5] 国家汉办:《孔子学院年度发展报告》,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2018年,第14页。

[6] 刘希、王永红、吴宋:《政治互动、文化交流与中国OFDI区位选择——来自国事访问和孔子学院的证据》,《中国经济问题》2017年第4期,第104页。

[7] Donald Lien,Chang Hoon Oh,W.Travis Selmier,“Confucius Institute Effects on China’s Trade and FDI:Isn’t It Delightful When Folks Afar Study Hanyu?”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Vol.21,No.1,Jan.2012,pp.147-155.

[8] 林航、邱丹妮、林锴:《“一带一路”视域下孔子学院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影响——基于中国文化输出的数据》,《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第34页。

[9] 骆清、欧阳序华:《论环境教育与生态化人格培养》,《改革与开放》2018年第17期,第150页。

[10] 孔子学院:《孔子学院总部再次携手慕尼黑电影节》,《孔子学院》2018年第4期,第50页。

[11] 赖林冬:《“一带一路”背景下孔子学院融入大学发展研究——以菲律宾四所孔子学院为例》,《比较教育研究》2018年第9期,第7页。

[12] Eileen F.Toplansky,“Chinese Infiltration in American Schools”,American Thinker (August 20,2018),https://www.americanthinker.com/articles/2018/08/chinese_infiltration_in_american_schools.html.

[13] Outsourced to China:Confucius Institutes and Soft Power in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holars,Apr.26,2017.

[14] 李惠文、庞晖:《海外孔子学院汉语教师深度培训模式建构及实践》,《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8年第5期,第28页。

[15] 国家汉办:《孔子学院年度发展报告》,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2018年。

[16] 李惠文、庞晖:《海外孔子学院汉语教师深度培训模式建构及实践》,《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8年第5期,第28页。

[17] 王义桅:《孔子学院与公共外交三步走》,http://news.china.com.cn/world/2014-09/15/content_33514652.htm,2018年10月30日。

[18] Donald Lien & Catherine Yap Co.,“The Effect of Confucius Institutes on US Exports to China:A State Level Analysis”,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Vol.27,June 2013,p.567.

[19] Hutchinson & Amanda D.,“Improving Nutri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 in the Workplace:A Meta-Analysis of Intervention Studies”,Health Promotion International ,Vol.27,No.2,July 2011,pp.238-247.

[20] 张红:《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方案激荡世界》,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8/0127/c1001-29790267.html,2018年11月10日。

[21] 张悦(整理):《教育人工智能》,《汉推参考》2018年第11期,第8页。

[22] 张悦(整理):《教育人工智能》,《汉推参考》2018年第11期,第9页。

[23] 国家汉办:《孔子学院年度发展报告》,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2018年,第24页。

[24] 国家汉办:《孔子学院年度发展报告》,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2018年,第14页。

[25] 莫言:《孔子学院:怎样讲好中国故事?》,《商周刊》2013年第12期,第8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