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成功励志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2章 珍惜生命,人活着就会有一切

犹太人中有这样一种说法:人出生的时候之所以是哭着来到这个世界的,是因为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有痛苦,但人应该笑着离开这个世界。人生在世,活着不易,总会有一些不如意,但只要还活着,就要努力让自己开心过好每一天。

一个女人被情所伤,决定远走天涯。她来找拉比(犹太民族中的老师或智者)诉说苦恼,她痛苦地流泪,她告诉拉比,她即将远离。拉比说:“离开前,请回答几个问题。”

拉比问:“天涯在哪里?”

女人答:“天涯很远,在天边。”

拉比又问:“天边在哪里?”

“这个……”女人回答不出来,说,“请您指点。”

拉比说:“天涯在你心里。”

女人问:“天涯怎会在我心里?”

拉比说:“既然你已被情所伤,走得再远,心仍然受伤,无所谓天涯;如果你觉得伤已平复,更无所谓天涯,天涯就在你心里。”女人说:“谢谢您的指点!那第二个问题又是什么呢?”

拉比问:“你认为的幸福是什么?”

女人说:“幸福就是爱啊。”

拉比说:“错!幸福就是你还活着。”

女人更加不明白,“仅仅活着就是幸福吗?”

拉比说:“在这个世界上,能活着就已经很幸福了。因为很多人来不及享受生命就匆匆地走了,难道你不觉得自己是幸福的吗?”

女人说:“活着是一种幸福,可是也有痛苦。”

拉比说:“那你认为的痛苦是什么?”

女人说:“痛苦就是没有爱了。”

拉比说:“错!痛苦也是你还活着。”

女人说:“那我更加糊涂了,活着是幸福,活着怎么又是痛苦呢?”

拉比说:“生而为人,就是要幸福和痛苦一起,这样才叫人生。你幸福是因为你还活着,你知道痛苦也是因为你还活着啊,不然你怎么会知道有痛苦呢!”

女人说:“那我已经知道幸福和痛苦的意义,下一个问题呢?”

拉比问:“爱是什么?”

女人说:“爱就是长相厮守,不离不弃……”

拉比说:“错!你这只是两性之爱,未免太过自私,除了你爱的那个异性,还有亲情、友情之爱,还有对生活的爱、对你所处的世界的爱、对你身边每一个人的爱、对你的工作的爱、对你所专长的东西的爱、对需要怜悯者的爱、对各种人世间你所不排斥的人或者事物的爱,这种爱难道不比使你现在所受伤的爱要博大、深邃得多吗?”

女人说:“谢谢您的指点!我明白了,我应该以感激的心去面对生活,我所获得的美好、痛苦都是生活赐予我的,所以我是幸运的。生活也可以将曾经赐予我的收回。感谢您,我决定留下来,继续在这里生活,我会珍惜我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女人走出拉比家,外面,阳光明媚,暖风习习。她忽然觉得,活着真好,活着就是幸福!

世界上每天都有许多人悄然而去,我们却能好好活着,这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啊!我们可以感受到暖和的阳光,我们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我们可以自由地行走于天地间,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无端地浪费自己的生命呢?我们应该高效率、高质量地“利用”我们的生命,使之变得充实而有意义,摆脱“名缰利锁”,看淡恩恩怨怨,以一颗平常之心善待他人,善待自己,追求内在心灵的真诚和真实。人如果能够过自己喜欢过的生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才是真正的幸福和美满。所以,既然活着就是一种幸福,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因为逆境而一蹶不振、失去生活的勇气呢?

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有时候,逆境和挫折更能激发人的斗志,让人超越自我,实现人生的辉煌。犹太人深知这一点,所以当他们处于逆境的时候,他们不逃避、不放弃。他们知道挡在前进路上的挫折只能靠智慧去克服,而人只有在克服挫折的过程中才能成长与进步。犹太人不会对生活中的困难表示厌恶和恐惧,他们坚信逆境是上天赐予自己的“礼物”。犹太人常常说:“请降下磨难,考验我的信仰;请降下苦痛,把我和普通人区分开;请给我逆境,让我成功。”他们以此来鼓励自己要坚强、愉快地生活。

1933年1月,希特勒一上台,就发布了第一号法令,他把犹太人比作“恶魔”,叫嚣着要粉碎“恶魔的权利”。不久,哥廷根大学接到命令,要学校辞退所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纯犹太血统的人。在被驱赶的学者中,有一位女士叫爱米·诺德,她是这所大学的教授,时年5l岁。爱米·诺德主持的讲座被迫停止,就连她微薄的薪金也被取消。这位学术上很有造诣的女性,面对如此际遇,却心地坦然,因为她的一生都是在逆境中度过的。

诺德生长在犹太籍数学教授的家庭里,从小就喜欢数学。1903年,21岁的诺德考入哥廷根大学,在那里,她听了克莱因、希尔伯特、闵可夫斯基等人的课,与数学结下了不解之缘。诺德在学生时代就发表了几篇高质量的论文,25岁便成了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女数学博士。

诺德在微分不等式、环和理想子群等方面的研究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由于当时妇女地位低下,她连讲师都评不上,在大数学家希尔伯特的强烈支持下,诺德才由希尔伯特的“私人讲师”升为哥廷根大学第一名女讲师。后来,由于科研成果显著,又是在希尔伯特的推荐下,她取得了“编外副教授”的资格。诺德热爱数学教育事业,善于启发学生思考。诺德终生未婚,却有许许多多“孩子”,她与学生们交往密切,和蔼可亲,人们亲切地把她的学生称为“诺德的孩子们”。

诺德离开哥廷根大学之后,去了美国工作。在美国,诺德同样受到了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1934年9月,美国设立了以“诺德”命名的博士后奖学金。不幸的是,诺德在美国工作不到两年,便死于外科手术,终年53岁。诺德的逝世令她的很多数学同行无限悲痛。爱因斯坦在《纽约时报》发表悼文说:“根据现在的权威数学家们的判断,诺德女士是自妇女受高等教育以来最重要的富于创造性的数学天才。”

犹太人因逆境而生,犹太民族的历史给了他们适应逆境的坚韧品格。在那漫长的流离失所的历史中,犹太人学会了从绝境中发掘希望,学会了忍受生命之重,学会了从逆境中找出积极因素,学会了改变痛苦的局面,学会了寻找新的幸福。

犹太实业家路德维希·蒙德在学生时代曾在海德堡大学同著名的化学家布恩森一起工作,并发明了一种从废碱中提炼硫磺的方法。后来蒙德移居英国,将这一方法也带到了英国。几经周折,蒙德才找到一家愿意同他合作的公司,结果证明他的这个专利是很有经济价值的。蒙德由此萌发了自己开办化工企业的念头,他在柴郡的温宁顿买下了一块地建造厂房,同时,他继续实验,实验失败之后,他干脆住进了实验室,昼夜不停地工作。经过反复而复杂的实验,蒙德终于解决了技术上的难题。1874年厂房建成,起初生产情况并不理想,成本居高不下,连续几年企业亏损。同时,由于当地居民担心大型化工企业会破坏生态平衡,拒绝与他合作。在逆境中顽强求生的坚忍性格帮助了蒙德,他没有气馁,终于在建厂6年后的1880年取得了重大突破,产量增加了3倍,成本也降了下来,由原先的每吨亏损5英镑变为获利1英镑。后来,蒙德建立的这家企业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生产碱的化工企业。

蒙德把逆境当作人生的一种挑战,在外在的压力之下,他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不仅对自己的潜力有了新的发掘,他自身的价值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人活一世,没有人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前进的道路上将要面对什么,也不会预先知道前进时路上的境况,但是,只要相信活着才是所有的希望成为现实的必要条件就可以了。好好珍惜自己的生命吧,苦与痛只是一种经历,困难与逆境也是暂时的,人只要拥有一颗坚强无畏的心,就能得到幸福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