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之父冯如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四、确立航空救国思想,为祖国研制飞机

正值冯如潜心研究制造机器的同时,美国莱特兄弟[兄韦伯·莱特(Wilbur Wright),弟奥维尔·莱特(Orville Wright)]自制载人动力飞机,于1903年12月17日,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基蒂霍克沙丘试飞成功,揭开了世界动力载人飞行史的第一页。1904—1905年,日本和沙皇俄国为了争夺我国东三省的权益,在我国东三省疯狂厮杀。时年22岁,在机器制造技术上已经取得高深造诣的冯如,眼看祖国主权被践踏,骨肉同胞遭蹂躏,愤慨万分。世界第一架飞机制造成功和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使冯如痛切地感到:“是(指制造机器)岂足以救国者。吾闻军用利器,莫飞机若,誓必身为之倡,成一绝艺以归飨祖国,苟无成,毋宁死!”《冯如历史调查记录》(冯如妻子梁三菊、儿子冯崇,同乡族人冯绍材、冯敬业、冯其运、冯立朝,同乡郑尚尧,冯如助手朱兆槐的儿子朱卫民等提供材料); 《民国第一飞行家冯君如墓志铭》(广州黄花岗冯如墓)。可见冯如这时已经进一步认识到,光只注重发展祖国的机器制造事业,还不能改变祖国受欺凌、被宰割的悲惨局面,要振兴中华,使祖国不受欺凌、宰割,除了发展机器制造事业,“助工艺之发达”外,还要有一支装备先进的、强大的军队,才能抵御外侮,保卫祖国。

1906年,冯如从纽约重返旧金山,经营机器制造、销售业。当时青年华侨朱竹泉,对冯如高超的机器制造学识和技术十分钦佩,遂拜冯如为师,学习机器。

冯如对朱竹泉说:“日俄战事大不利于祖国,当此竞争时代,飞机为军事上万不可缺之物,与其制一战舰,费数百万之金钱,何不将此款以造数百只之飞机,价廉工省。倘得千百只飞机分守中国港口,内地可保无虞。”从此,冯如开始注意搜集制造和驾驶飞机的资料,把奋斗的目标指向广阔的天空《冯如小传》, 《时事画报》1912年9月。

1907年,旧金山华侨富商集团计划发展祖国的电力工业和各种最新的科学技术,以冯如为当时旅美华侨中有名的工程师和发明家,拟邀请其主持这项发展计划。冯如虽然早就有发展祖国工业和科学技术的设想,但他认为当前应该首先建立和发展祖国的航空事业,以带动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才能“壮国体,挽利权”Chinese Aviator Preparing to Fly, 《旧金山呼声报》,1909年9月21日;《中国飞行家冯如君行状》, 《东方杂志》第九卷第五号,1912年11月1日;《广东飞行器公司股份部》,第3页。。“壮国体”是要使中国富强起来,抵抗外国的侵略和压迫,使中国人不受外国的欺凌;“挽利权”是要夺回被外国侵略者抢夺去的中国利益,恢复中国人的尊严。他决定首先把主要精力投向飞机制造业。为了慎重起见,他把自己建立和发展祖国航空事业,实现中华民族腾飞的理想和步骤,向他的几位志同道合的华侨同乡,还有一位相识多年的白人青年知心朋友——奥克兰市的赫·威廉·尼里透露,听取他们的意见。

旧金山华侨很多,富有资产的也不少。他们平日受帝国主义欺凌、压迫,爱国心旺盛。其中一些富有资产的华侨,还打算聘请冯如负责实施他们投资发展祖国电力工业和最新科技的计划。他们虽然对冯如的电力、机器和科学技术专业知识技能充满信心,对冯如为“壮国体,挽利权”而制造飞机的爱国精神也极为赞佩,但由于制造飞机在当时先进的工业国家中还处于摸索阶段,在旅美华侨中更属初创;他们怕制造飞机失败,投资受损失,故多存观望,只有并非富有资产的劳动者黄杞、张南、谭耀能三人,甘愿冒失败的风险,不怕投资受损失,毅然出钱出力,予以支持。他们一共只筹得资金(包括工具、材料等折价入股)1000元,于1908年5月,租得与旧金山隔圣佛兰西斯科海湾相望的、奥克兰东九街第359号一座面积仅得八十平方英尺的房屋为厂房,定名为广东制造机器厂。冯如这位年仅25岁的旅美华侨,怀着“壮国体,挽利权”的雄心壮志,和他的三位志同道合的助手黄杞、张南、谭耀能一起,决心以自己的努力,克服制造、驾驶飞机的一切困难,在航空科学领域上,与莱特兄弟、伯里利奥等当时的世界著名飞行家一比高低Chines Leaves Whites Behind in Aviation, 《旧金山考察家报》1909年9月23日;Chinese Aviator Preparing To Fly, 《旧金山呼声报》1909年9月21日;《广东飞行器公司股份部》,第1页。,在艰苦的环境中,开创中国前所未有的伟业——制造飞机(图2)。

图2 冯如在美国奥克兰东九街359号工厂内设计制造

飞机的情形(美国《旧金山呼声报》1909年9月21日)

冯如不但是我国第一个提出“航空救国”主张(发展祖国航空事业,以“壮国体,挽利权”,抵御外侮,拯救祖国),并为其实现而奋斗终生的中国人,而且是我国航空学术思想的先驱者。他于1906年“习机器,学于纽约工厂。十年,业既毕”之时,就对飞机提出了“军用利器,莫飞机若”的评价,并发誓“必身为之倡,成一绝艺以归飨祖国。苟无成,毋宁死!”“1906年(从纽约)复回三藩市”时,又指出:“当此竞争时代,飞机为军事上万不可缺之物,与其制一战舰,费数百万之金钱,何不将此款以造数百只之飞机,价廉工省。倘得千百只飞机分守中国港口,内地可保无虞”《冯如小传》, 《时事画报》1912年9月。,和“中国之强,必空中全用飞机,如水路全用轮船”《恩平县志补遗》(1929年)“冯如”条。。这虽然是短短的百多字,却可算得是我国最早的一篇短小精悍的航空学术论文。这篇“论文”大致可以概括引申为下列两个方面:

1.肯定飞机必将成为威力巨大的武器,在将来战争中必然担当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角色。它的加入战争,必然使传统的平面战争发展成为立体战争,引起战术、战略、国防设计的方向和重点等方面的重大变革。1906年,动力载人飞机还只有三年历史,作为一种新式武器所具有的潜力尚未为人重视。直到1920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担任美国欧洲远征军总司令的潘兴将军,还说从来没有过飞机曾经影响过一次战役的事实。而冯如远见于未萌,早于1906年,就以其独到的眼光,从飞机发展的趋势中,看到“军用利器,莫飞机若”的巨大威力,和在空中保卫祖国,“固吾圉,慑强邻”的重要作用,从而得出“飞机为军事上万不可缺之物”和“中国之强,必空中全用飞机”的结论。又从“制一战舰,费数百万之金钱”与“将此款以造数百只之飞机,价廉工省。倘得千百只飞机分守中国港口,内地可保无虞”进行比较,引导人们的国防观念和视野,从地面转向广阔的空间;帮助人们明确了在飞机出现以后,国防建设的方向和重点,应该放在航空建设上。意大利空军专家朱利奥·杜黑(Giulis Douhet)将军,于1921年发表了《制空权》一书,其中关于空军是未来战争的重要力量的阐述,被不少人认为是揭示空军本质及其在战争中作用的第一人。其实冯如关于飞机的本质及其在战争中作用的论述与朱利奥·杜黑的阐述虽繁简不一,表述上也不尽相同,但论点则大致相同。而冯如这一思想的确立,并亲自为其实现而奋斗,则较朱利奥·杜黑早十多年。冯如无愧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航空思想家之一。

2.必须自力更生发展本国航空事业。冯如为“壮国体,挽利权”而致力为祖国研制飞机,务求“成一绝艺以归飨祖国,苟无成,毋宁死”的这一爱国思想,和他童年时在家乡,青年时在美国,目击帝国主义侵略祖国,同胞受欺凌、压迫的惨状有关。他深知依赖外国,靠购买外国飞机来建立和发展本国航空事业,不但得不到先进的飞机,还要俯仰由人,诸多掣肘。所以他一开始就把发展祖国航空事业,置于自制飞机,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他以自己的航空实践和奋斗历史启示人们:要发展祖国航空事业,“壮国体,挽利权”,就必须建立自己的航空工业。我国自辛亥革命以来的三十多年间,割据各地的军阀为了打内战,竟向外国购买飞机,不但利权外溢,而且无不被帝国主义操纵利用。历史事实完全证明了冯如的航空救国思想和实践的正确性,为我们展示了航空救国应走的道路。

综上所述,冯如航空救国思想的基本含义可以理解为:在吸取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知识的基础上,实行自力更生,切实掌握和运用飞机这一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发展祖国的航空事业,带动全面的生产建设,以促成“壮国体,挽利权”的完全成功。他的这一思想,在我国航空发展史上,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