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转省经委《关于进一步学习推广清远经验的意见》的通知
各地区行政公署,自治州、各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革命委员会),省府直属有关单位:
现将省经委《关于进一步学习推广清远经验的意见》批转给你们,请研究参照执行。
清远县推行经济责任制,进行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经过三年的实践,其经验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为了更好地完善各级经济责任制,推动体制改革工作,促进工业生产发展,提高经济效益,请各地区、各部门继续按照省委、省府〔1980〕79号文件的精神,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总结经验,统一思想,把推广清远经验深入下去。
广东省人民政府
1982年5月8日
关于进一步学习推广清远经验的意见
省人民政府:
清远县实行经济责任制和进行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在前两年的基础上,1981年又有了新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果。我们认为,清远县的经验是成功的,行之有效的。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机构改革的精神和我省各县目前的状况,我们提出了进一步学习推广清远经验的意见,曾印发于今年4月召开的省工交工作会议讨论修改,现呈请省府批转各地、市、县参照执行。
一
清远县实行经济责任制和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实践了3年,摸索出了一条能够调动广大职工、企业和主管部门的积极性,挖掘企业潜力,提高经济效益的新路子。
1981年,清远县的国营工业企业,又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果。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5.5%,超过全省国营工业总产值的增长幅度;实现利润9280万元,增长71%,上交利润增长32.6%;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9.5%;每百元产值创造利润21.39元,增长48.5%,比全省预算内国营工业每百元产值提供的利润高1.1倍,居全省各县及县级市之首;每百元固定资产提供利润24.14元,比全省高84.2%。主要产品质量稳定提高,能源消耗减少,可比产品成本降低4.5%,一些企业的技术经济指标创全省最高纪录。硫酸、普钙、碳铵成本在全省同类企业中最低;磷肥厂、氮肥厂、电瓷厂、砖瓦厂的利润总额在全省同类企业中最高。
1981年,清远县在前两年试行超计划利润提成奖、扩大企业自主权、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的基础上,进而由县经委归口对财政包干上交利润,实行“利润包干,逐年递增,超额分成,一定三年”的办法,使县经委既承担经济责任,也享有一定的经济利润,建立了“工业企业联合发展基金”,并在银行单独开户,县经济逐步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县经委对财政包干后,对企业也普遍实行利润包干,一定三年。随之各企业也普遍推行了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把岗位责任制与奖罚制度结合起来。化肥厂实行以成本为重点,分小指标计算奖罚的经济责任制,把全面经济核算与经济责任制结合起来,促进全厂上下更加关心生产,关心经济效果,去年在原材料和运费提价等增加成本32万元的情况下,硫酸成本下降4.5%,磷肥成本下降0.4%,资金周转天数由56天降至39天,百元产值占用流动资金由80.14元减少到11.17元,实现利润134万元,比上年增长88.9%,成为全省小磷肥厂成本最低、利润总额最高的化肥厂。清远的这项改革,逐步把责、权、利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各级经济责任制更加完整和配套,进一步调动了职工、企业和主管部门共同搞好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积极性,使清远县一些企业的经济技术指标,能在全省的同类企业中创造最高纪录。
实行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企业有了利润留成,有了生产发展基金,为挖潜、革新、改造,改变生产面貌,提高经济效益创造了条件。3年来,清远县各企业把留成的生产发展基金的折旧基金,大修理基金捆在一起使用,加上向银行贷款,共修建厂房3万平方米,购置生产设备243台(套),改造落后设备185台(套),使一些企业有条件采用了新技术,改革了旧工艺,更新了设备,扩建了厂房,调整了产品结构,扩大了生产能力,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果。明显地改变了过去县办企业由于靠国家投资很难排上队,提取一点折旧费又要上一大部分,企业没有多少基金可使用,厂房设备陈旧落后,产品几十年一贯制的被动状况。
清远县推行经济责任制及相应的经济管理体制改革,还为企业进行调整增添了内在的经济动力和提供了一定的资金保证,有力地促进了企业转产和产品结构的合理调整,从而在生产任务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也取得较好的经济效果。因为企业有没有任务,转产不转产,产品结构调整不调整,以及企业是盈还是亏,都与企业职工的经济利益息息相关,这就增强了进行调整的自觉性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主动性。因此,清远近两年来在工业调整,转产方面抓得紧、转得快,收效是好的。电瓷厂转产釉面砖,当年转产当年见效,去年实现利润209万元;食品厂调整产品结构,利润增长3倍,这些事实都说明,改革促进了工业调整。
二
1980年7月,省委、省政府发出了79号文件,决定在全省范围内普遍学习推广清远经验后,许多地、市、县和工业企业,结合实际,积极地开展了学习推广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果。1981年推行盈亏包干后,韶关、惠阳、肇庆、海南等地区,有了新的发展。韶关地区13个县,都改革了工业管理体制,实行了县经委对财政盈亏包干,去年全区国营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利润总额1586万元,比1980年增长1.3倍。惠阳地区去年6月贯彻省工交会议精神,地委先后发了两个《纪要》文件,提出各县都学清远,全区10个县市都改革了工业管理体制,实行了县经委对财政包干,扩大和落实了县经委的管理权限,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全区196个国营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净盈利399万元(上年净亏损195万元),扭转了几年来连续亏损的被动局面。据1981年年底统计,全省100个县和县级市,已有63个县市仿效清远办法,改革了工业管理体制,48个县市经委对财政实行包干,22个县市经委在银行独立开户。全国已有363个县和17个小城市学习清远体制改革的经验,广西壮族自治区决定全区各县推广清远经验。
但是,目前有一些地、县对清远经验还认识不足,至今还未认真学习推广,也有一些县的工业主管部门,领导班子还不健全,干部精神不振,怕麻烦,怕困难,不积极推广清远经验,也不积极实行和完善其他形式的经济责任制。这种状况,必须尽快改变。
在已学习推广清远经验并进行了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63个县、市中,能够把责、权、利结合起来并落实得比较好的,县、市经委在组织指挥和管理生产上能较好发挥作用的,取得较好效果的,有19个县、市,占30%。其余70%的县、市,责、权、利落实得不够好。有的县实行县经委对财政包干后,虽然改革了工业管理体制,撤销了一些工业局,减少了层次,精减了人员,但县经委仍处于有责无权,没有统一管理国营工业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的相应权力,致使组织指挥不灵,工作难做,甚至有的县改革了,又退了回去,出现了反复。
在推广清远经验中,还反映出一些部门由于认识不一致,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不够,使一些改革措施得不到落实,影响了推广清远经验的进展。有关部门都应根据省委、省府关于在全省推广清远经验的决定精神,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步调。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应在当地党委的领导下,采取协商的办法解决,以促进清远经验的深入推广。
三
进一步深入学习推广清远经验,要以搞活生产,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实事求是地研究解决在推广中的一些问题。要根据各地、县当前的实际情况,把本地行之有效的经验同清远经验结合起来,深入推广,不搞一刀切。根据我省当前情况,在深入推广清远经验中应明确如下几点:
(一)要继续推行和完善盈亏包干、利润留成、以税代利自负盈亏等各种行之有效的经济责任制,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的经济责任制。经验说明,由县经委归口对财政包干,实行“利润包干,逐年递增,超额分成,一定三年”的办法,能兼顾国家、企业、职工三者利益,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特别是使县的工交主管部门——县经委既有经济责任和经济管理权力,也有同企业共同关心的经济利益,从而发挥县经委加强统一管理,统一生产布局的作用,达到有利于县经委按照企业的生产能力、市场需求情况和原材料燃料供应状况,下达生产、财务、主要原材料供应计划,避免各种计划与生产脱节的现象;有利于集中人力、财力、物力进行挖、革、改,发展生产;有利于工业生产的调整和转产;有利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已实行县经委盈亏包干的县,要把责、权、利进一步结合起来;把职工、企业和主管部门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还没有实行县经委盈亏包干的县,要创造条件,逐步推开,或采取其他办法。各企业要通过开展企业整顿,进一步把企业对国家和企业内部的经济责任制建立和完善起来,认真解决好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的问题。凡实行盈亏包干的企业都必须加强计划管理,把利润指标同产品品种、质量、原材料燃料消耗、供货合同等指标结合起来考核,确保全面完成国家计划。
(二)要继续推广清远县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的经验。几年内,凡是国营工业企业户数较少,门类不多,产值不大的县,都要积极创造条件,撤销工业局一级,减少层次,扩大县经委的职权和业务范围,集中统一指挥日常经济活动,坚决克服工业生产和经济活动中领导多头,管理分散的状况。少数工业总产值超过亿元,国营工业企业户数和门类较多,必须分设若干工业公司或总厂一级机构的县、市,也要按照赵紫阳总理关于政府机构改革报告精神,扩大县经委职权,减少中间行政层次,使之能集中统一指挥生产和协调日常经济活动。在进行这些改革中,有关部门要在当地党委的领导下,做到统一认识,统一步调,互相配合,互相支持。
(三)能不能深入推广清远经验,关键是县委、县政府的决心。推广清远经验能不能取得好的效果,关键在于县经委领导班子的工作。各县领导要学习清远县县委、县政府领导干部的求实精神,解放思想,对于行之有效的办法,就要坚持进行下去,促进生产发展,提高经济效益。要继续按照省委、省府〔1980〕79号文件精神,把推广清远经验的工作深入下去。各县委、县政府要加强县经委领导班子的建设,不但要给予县经委组织指挥工交生产和经营管理上必要的职权,还要重视建设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使县经委真正能挑起重担,在改革中努力搞活生产,搞好经营管理,取得明显的经济效果。
广东省经济委员会
1982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