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人们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其实,这句话的原文是“同君一夜话,胜读十年书”。而且,这里面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传说。
深山古寺之中,忽然不知从哪儿传出悠远嘹亮的笛声,声声惊起沉睡的鹧鸪,三两只拍打着翅膀,一路鸣叫着渐渐远去,这夜更显得幽静。
月下纸窗内,一僧人、一书生伴着孤灯。
书生是进京赴考的,他只顾着赶路,眼看着天已经黑了,错过了客栈,没有地方投宿,只得到山中古寺中留宿。僧人告诉他,因为寺内近来香火冷清,只能款待书生一些粗茶淡饭,虽然这样,书生也很感激,前去僧人住处答谢,寒暄之后,二人闲聊几句,僧人与书生聊得很投机。
僧人问书生说:“先生,万物都有公母,那么,大海里的水怎么分公母?高山上的树木怎么分公母?”
书生一下被问住了,寒窗苦读了十年,从没有看到哪本书籍记载此事。于是,书生虚心向僧人请教。
僧人说:“海水中有波浪,一般认为波为母,浪为公,因为波小浪高,公的总是强大些。”
书生觉得有道理,连连点头,又问:“那树,怎么辨别是公树、母树呢?”
僧人说:“公树就是松树,‘松’字里不是有个‘公’字吗?梅花树是母树,因为‘梅’字里有个‘母’字。”
书生闻言,恍然大悟,觉得很有道理。
话说这事也巧了,秀才到了京城,进了考场坐定,内心忐忑地把卷纸打开一看,惊讶地发现,皇上出的题目,正是僧人那夜说的“万物公母”之说。书生很高兴,不假思索,一挥而就。
不久,皇榜之上,书生金科第一名。皇上特赐他衣锦还乡,路上他特地绕道去那日留宿的寺庙之中,答谢僧人,奉上丰厚的香火钱,还亲笔写了一块匾额送给僧人,只见上面题的是“同君一夜话,胜读十年书”。
从此,“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便传开了。
这个传说从本身内容来讲,就是一个仅供娱乐的小故事,不能当真的。且不说这个传说的真假,仅仅“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句话,就大有学问。学知识,并不就是埋头苦读,还要善于与人交流沟通,并且要与学识渊博的“良师”沟通,听他们一席教导,可能抵得过读很多本书。人生路上,如果想取得一番成就,与人沟通,得到“良师”的帮助,可能比什么都重要。
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的莫泊桑在文学上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就与自己的“良师”是分不开的。莫泊桑的母亲对儿子期望很高,希望他在文学上能有好的成就。母亲算是他第一个“良师”,她亲自教莫泊桑读拉丁文,以此启发、鼓励他写诗。但是,她也认识到自己的力量是有限的。儿子要想成才,必须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好老师来指导。经过母亲的多方努力,最终,大文学家福楼拜答应指导莫泊桑的文学创作,莫泊桑经常把自己的作品拿去给福楼拜阅读,福楼拜也提出自己的指导意见。后来,在福楼拜的严格教导和精心培育之下,莫泊桑成功地走上了文学之路。
福楼拜和莫泊桑师生之间的情谊,是世界文坛上流传已久的一段佳话。纵观古今中外,有所作为的人大多都有交心的朋友以及一两个“良师”。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再加上高人的指点,终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我们也要注意,与人沟通,并不是每次都会遇到“良师”,也并不是每听一席话,都能胜过“十年书”。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会遇到对自己思想发展不利的人,这也是在所难免的。为了避免交到不利于自己的人,我们就要注意,在选择交流对象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其内在素养、品格涵养以及学识思想,这些应该在自己的能力之上,交流起来才能学到对方的长处,从而提高自己。《论语·学而》说:“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告诫世人交友择师要选择各方面能力比自己强的,才能对自己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