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则之语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生死初探

“你为什么失恋?”

“其实我不是失恋,是爱而不得。”他犹豫了一会儿,然后嘴角露出了自嘲的笑容,“我被很多女孩子喜欢。”

“额,这是真的?”我有些玩味,“既然被很多女孩子喜欢,为什么又爱而不得。”

“哦~~我知道了,一定是你因为有太多妹子喜欢,谈了好多次恋爱,觉得太没意思了,想要带坏立志读书不早恋的漂亮学霸校花,结果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你爱上了校花,而校花依旧爱读书,加之你高考考得不好,所以在这痛苦。你说我说的对不对?”

我假装为自己猜对了很开心。

“你个瓜娃子,对个鬼。”他当即骂道,“我还没谈过恋爱,不过差点就成了。”

“你是在开玩笑吗?没谈过恋爱,还有很多女孩子喜欢,以你这条件,八成你在幻想吧。”他的脸是大众脸,不算太出色。

“其实我也觉得这是个笑话。”他突然变得很平静,“我可以再从头讲吗?”

我很惊讶他这突如其来的变化,不过他应该想和我真正地讲述他的故事,并且我也能感觉到他平静下的惊涛骇浪。

“之前我和你说过我的梦想,因为梦想很大,所以我选择逃避,但是这种逃避是习惯性的,这来源于我从小的家庭环境和所面临的生活困境——我家比较穷,所以我很希望有幸福的人生。你说什么是幸福的人生。”

我很想跟他说,不要东扯扯西扯扯,但想到他的习惯,就顺着他的话接下去了:“应该是:生有所食,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死有所葬。所谓人生,不外乎生老病死。”

“对呀。生有所食,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死有所葬。有关生老病死的事物,我都思考过。其实,我在初中就想过自杀。”

“初中?!”我貌似很惊讶,“小伙子,你这样很不对呀!初中就想着自杀,你怕不是疯了?”

“当时我觉得我有点疯,但因为一种莫名的强烈空虚促使我突然有了关于自杀的想法。不过我之所以没有去死,是因为我很怕死。”

我真的有些哭笑不得:“你不是在开玩笑吧!想过自杀却怕死,你是真的有些矛盾。”

“其实我一直都怕死,我也不记得我是什么时候开始怕死,但我有关于怕死记忆最深的几件事。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我第一次了解到病从口入,之后就有了洗手的习惯——是那种有事没事就去洗手的习惯,怕手上病菌进入我的身体;还有就是我怕狗和猫,因为我怕得狂犬病,我知道只有被狗和猫抓伤或咬伤,才有可能得狂犬病,但我还是怕狂犬病毒进入我的身体。”

“呃,我没听明白,啥叫怕狂犬病毒进入你的身体?”

“就是狂犬病毒会留在我的皮肤,而我又不小心划破了皮肤,病毒就进入我的身体。”

“哦,了解。”

“但因为怕死,我就开始尝试去理解生死,以缓解这种恐惧。”

“恐惧死亡是生物的天性。”

“但我那时并不知道,所以我一边思考一边向外界寻求原因,但理解是断断续续的,好在那时我没啥事做,除了看电视就是发呆。”

“没有写作业?”我嘴角一扬。

“写作业?讲实话,我小学初中在农村读,那时候作业不是很多,但做得也让人心烦,但相比城里的孩子来说,少太多了。”

“通过思考生死你增长什么认识?”

“我那时很迷惑,但通过我的思考和学习,我了解到在古今中外关于死后世界的描述有很多。佛教有西方极乐世界之说,道教有东方长乐世界之说,基督教有天堂地狱之说,这从侧面说明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在对死亡进行思考。”

“没错。但你还有其它想法吗?”

“有。其实我想知道那些世界存不存在。如果存在的话,我就没有那么恐惧死亡了。”

“为何这么说。”

“就算我死了,但我的灵魂还存在,那我还可以思考,我就不算真正的消失。”他自顾自地说着,有些迟疑,就问道,“难道你就没有思考过死亡?”

“思考过,但我们要说的是你,不是我。所以我的观点不太重要。”

“那好吧。我给你讲一件趣事,因为频繁洗手这件事,我的母亲问过我为什么频繁洗手,我姐姐就笑着说:‘因为你家儿子怕死啊。’那时的我并不知道她是真知道,还是假知道。但我心底的秘密被戳中了,我的脸红了,但我笑着不说话。”他的眉间舒展开了一些。

“你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怕死吗?”我笑着问他。

“恐惧死亡不是人类的天性吗?”

“对,但你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有些反常吗?”

他沉默了良久:“虽然很不想承认,但确实是这样的。”

“但你想过为什么吗?”

“可能与我多疑的性格有关吧,我从小就多疑敏感。就算是锁门离家,我也要检查好几遍之后才离开。”

“其实敏感多疑也不一定是坏事,在一些时候这被称之为谨慎,是一个优点。”

“我知道,但我还是认为这是一个缺点,这可能与我从小的经历有关,因为在我的印象中,从小在我接触的书本中,曹操地性格就是多疑敏感。而曹操是反派,所以我一直认为我的这种性格不好。”

“但人需要接纳自我,找准定位。”

“我知道。”

“你只是知道,但还不懂。”

他有些焦躁,似乎不想再说下去了。我也没再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他。过了一会儿,他似乎又平静下来了。开始看着我。

“其实我不愿意承认我不懂。因为这显得我很无知。”

“我的意思不是你不知道,而是你不懂,或者说你没真正地明白。在这个网络时代,你应该看过很多有关的文章吧。”

他点了点头。

“继续我们的话题吧。”

“我能再从头说吗,可能这样你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了。”

“好啊。”我温和地回应了他。

“这次我们来谈谈我的家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