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高血压流行的重要影响因素
高血压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遗传、年龄、肥胖、高盐摄入、吸烟、过量饮酒、运动量不足、长期精神紧张、空气污染等。
一、膳食与血压
不健康饮食习惯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高盐、高脂饮食可导致血压升高。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儿童青少年,钠的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均呈正相关,多个荟萃分析显示减少盐摄入量可降低血压 [3],预防高血压发生。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量为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5.0g。膳食纤维可以降低钠盐吸收,增加钠离子排出,抑制血压上升。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如大豆油、橄榄油、茶油等植物油以及鱼油)和减少饱和脂肪酸(如猪油、黄油等)的摄入有利于降低血压。
过量饮酒会带来血压升高的风险。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国人危险饮酒指男性平均每天纯酒精摄入量41~60g,女性21~40g,有害饮酒指男性平均每天纯酒精摄入量>60g,女性>40g。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饮酒者中有害饮酒率为9.3%。限制饮酒与血压下降显著相关,酒精摄入量平均减少67%,收缩压下降约3.3mmHg,舒张压下降约2mmHg。
二、吸烟与血压
吸烟可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吸烟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高于不吸烟者,有高血压家族史、肥胖、血脂异常的吸烟者,其高血压的患病风险更高。
吸“二手烟”也可导致血压升高 [4]、高血压患病率增加,“二手烟”对女性影响尤为明显。我国人群调查研究显示,丈夫吸烟的女性患高血压的风险是丈夫不吸烟者女性的1.28倍 [5]。
戒烟可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疾病进展的风险 [6],使冠心病患者的远期死亡率降低36% [7],戒烟并控制血压可使人群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风险降低三分之二 [8]。
三、肥胖与血压
正常体重范围是指体重指数(BMI) 1注为18.5~23.9kg/m 2,且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超重肥胖增加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尤其是中心性肥胖。肥胖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BMI正常者的3倍 [9]。BMI平均每增加10kg/m 2,男性收缩压增高17mmHg,女性收缩压增高14mmHg [10]。近年来我国居民超重和肥胖比例明显增加,《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的超重和肥胖率达30.1%和11.9%。
注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 2
四、运动与血压
积极规律的运动可以降低高血压患病风险,增强体质和健康水平。大量证据证明,高血压患者可从适量运动中获益,降低心脑血管疾病进展的风险。进行规律的(每周3天或以上)、每次持续一段时间的(30~45分钟或以上)中等强度的运动可以使收缩压下降5~17mmHg,使舒张压下降2~10mmHg。
五、精神心理因素与血压
高血压发病与长期精神紧张、焦虑、高负荷压力等因素显著相关。在应激状态下,心率、血压、体温、肌肉紧张度、代谢水平等均可能发生显著变化。长期或慢性、反复出现、不可预期的应激因素往往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因素,对持续存在应激的人群,应加强评估与筛查应激水平及心身健康状况。
焦虑、抑郁状态增加高血压患病风险。一项包括45.5万人为期5年的研究发现,焦虑使高血压患病风险增加约2倍,抑郁使女性高血压患病风险增加约3.5倍 [11]。另一方面,高血压患者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症状。北京市一项调查研究发现,在2 274例高血压患者中,发生焦虑、抑郁的比例分别为32.5%、5.7% [12]。
焦虑和抑郁症状影响高血压治疗效果,直接降低约34%的高血压非药物治疗(如生活方式干预)效果,增加约7%的高血压药物治疗不依从性,对于重度焦虑的高血压患者,不依从性风险升高1.56倍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