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目交接超过五秒,说谎指数100%
人们往往相信,当一个人说谎时,会因为心虚而不敢正视对方的眼睛,而将自己的视线移向一边。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就此认定,一个人只要敢于直视对方的眼睛,就一定没有对对方撒谎呢?暂不回答这个问题,一起来看心理学家下面这个实验。
实验中,心理学家把参加实验的人员分为甲乙两组,并让甲组的人对乙组的撒谎。同时,心理学家还要求甲组中85%的人在撒谎时一定要看着对方的眼睛。随后,心理学家把撒谎过程进行了录像。录像完毕后,心理学家来到一家电视台做了一期“你能识别哪些人在撒谎”的谈话节目。让台下观众看完录像后,心理学家便开始让他们来识别哪些人在撒谎,并让他们说明各自的理由。
结果,很多观众都中了心理学家的“圈套”。在那些撒谎时注视对方眼睛的“骗子”中,有95%的人没有被观众识破。观众认为那些“骗子”在实话实说,因为“骗子”们在说话时敢于注视对方的眼睛。而在那些事先没有被心理学家叮嘱过撒谎时要注视对方眼睛的“骗子”中,有80%的人都被观众识破了。可见,“注视对方的眼睛”正是说谎者用来伪装的有力道具之一。
由此,我们也就可以回答文章提出的问题了。长久以来,频繁地眨眼、不敢对视等都被认为是说谎的信号。这些看法有道理,但是由于大多数人都这么想,所以很多人在说谎时就利用了这种心理,故意盯着对方的眼睛,显得那么从容不迫、游刃有余,以此表明自己没有撒谎。
视线的转移确实会显露出一个人的情感状态。例如悲伤时,我们的眼睛会向下看;羞愧时,我们会低下头;如果不同意对方的观点,则会直接把视线从对方身上移开。但说谎的人绝不会这么做,因为他们害怕被你看穿。
一整天,男朋友的手机都处于关机状态,小洁很着急。第二天见面时,小洁装作很随意地问男朋友:“昨天是怎么了,一整天都关机?”男朋友为了掩盖自己的紧张,认真地看着小洁说:“哦,昨天手机没电,自动关机了,我还不知道呢,晚上想给你打电话才发现的。”男友说话时一直看着自己的眼睛,一副坦诚认真的样子,可小洁还是觉察到了异样。
说谎者的骗术固然高明,但也不是完全没有破绽,因为这种“盯”和自然的凝视是不同的。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种“盯”很不自然。如果两个人在进行正常的交谈,的确会有频繁的眼神交流,特别是非常专注、相谈甚欢的情况下,眼神交流的频率会增加。但正常情况下,一方把视线放在另一方身上的时间平均每次只有三秒钟,而两个人真正四目相接的时间长度平均每次只有一秒钟,只有深情对望的情侣才会超过五秒。因此,如果对方“用力”地看着你的眼睛,刻意延长和你对望的时间(超过五秒钟),那就是他企图掩盖谎言的表现。这个时候说的话,100%不能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