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馒头中的“宝藏”
“我有点困了,散会。”
从隔壁传来夏知秋这句话,正中师展下怀。
担心一晚上的靴子终于落地,一天的奔波,习惯了的午睡也没睡成,还折腾了这大半个晚上,师展他早就睡意朦胧了。
这一夜睡得特别踏实,连梦都未曾有一个。
“叮咚!”
突然一记金属音侵入脑海。
师展激凌一上就睁开了眼睛,死死地盯着眼前,看看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全息图像出现。
没有。
“叮咚!叮咚!”
金属音再次响起。
再看,还是没有什么系统生成?
嘿!真是穿越重生文看多了,把脑子带偏了。
金属音明明就是从门口传来的,是房间门外面有人按门铃。
“神经。”
师展自我吐槽了一句。
看看窗外,已经是阳光明媚的早晨了。
睡得够死的,门铃响起才醒过来,还自演了一出穿越情景剧。
师展穿好衣服,打开房门。
站在门外的是推着皮草小车的清洁阿姨。
“先生,现在就给你的房间搞清洁吗?”
“我没让清洁啊。”
“那你这门牌是……?”
原来,挂在门把手上的小牌子是“请清洁”字样的一面对外,师展睡觉前忘了把“勿打扰”一面翻过来了。
只好将错就错吧。
师展没作解释,让清洁阿姨进房间清理。
“这里,早餐怎样安排的?”
师展没有用敬语地这样问道。
潜意识里,或许有一点没让清洁来清洁,打扰自己睡眠的愠意。
“一楼食堂,有供应早餐的。”清洁阿姨笑笑回答道。
“谢谢。”师展补了句感谢。
尊重别人的劳动,这是生在春风里,长在红旗下的理想事业接班人应该有的基本素质,不是吗。
师展拖着伤腿一瘸一拐地出门,方便谈不上,感觉真的没有昨晚那么疼痛了。
一楼餐厅,就在昨晚夏知秋家人晚餐小餐厅的隔壁,是一个能摆弄十几张大圆桌的大厅。
已经有数十人在里面就餐。
有吃好往外走的,也有刚进来就餐的。
从这场景来看,不仅是住在这幢楼的旅客在这里早餐,其他民宿里的旅客也是到这里就餐的。
这是那种已经摆好食物,十人一桌的桌餐。
早餐简单。
馒头,包子,油条,稀饭,豆浆。
煮鸡蛋,花生米,萝卜条,辣榨菜,酱黄瓜等。
听这些游客的交谈,大都是杭嘉湖宁绍一带口音居多。
好像也有一些上海的游客。
师展找了一张角落上的餐桌坐下。
这一桌食物齐整,尚未吃过。
师展正在考虑是否独自先行开吃。
走过来一位餐厅服务员,中年妇女,姿色一般,态度温和。
“先生,还需要什么吗?”
“没什么需要的。”
“如果有事,可以先吃。”
“还是等等吧。”
师展想,我有什么事需要急着吃早餐的吗。
没有。
等他们人来凑齐一桌再就餐,这是必须的。
这时候正好一班说着上海话的游客来到了。
五女四男,四对老人,外带一个小女孩。
一问,师展也是上海人,聊的话题就多了起来。
一听,他们是带着苏北口音的上海人,就是喜欢用“乖乖”、“隆嘀咯”当感叹词的那种。
确实是四对老伴,年龄都大约在七十岁左右。
他们到石门洞度假已经有两个来月,准备度过盛夏,国庆节之后再回上海。
这是他们到这里避暑的第三个年头了。
其中有一位是原来上海机床厂的退休工程师。
当年曾经以“科技支援乡镇企业”的名义,在箬溪县待过三年,结识了不少朋友。
故地重游,知道有石门洞这么个好地方,就把另外三对老伴邀上来这里度假。
这一来就喜欢上了这里。
就像候鸟一样,每年这个季节必须到这里来住上大半年。
一对老夫妻,吃住玩一个月,还不到八千块钱。
再也找不到这种价廉物美的好地方了。
他们问师展。
是不是来为老人寻找度假的地方。
如果是,那这石门洞村算是找对了。
到了这里,没有一个老人不喜欢的。
在这里休闲度假的,大都是上海杭州宁波这些大城市里的退休干部职工。
“乖乖,这种仙境哪儿去找?”
“快点把老人接过来吧,晚了,就订不上住的地方了。”
没容师展开口,他们就迫不及待地叫师展把人给接过来住。
他们总结了这里有”五好“。
山好、水好、吃得好,空气好,关键还是这里的村民好。
如果能在这里造个房,买个屋,在这里度过晚年,那真是神仙过的日子。
说起石门洞村的好处,他们争先恐后地抢着摆自己的理由和观点。
就怕把什么给遗漏或疏忽了似的。
师展他根本插不上嘴说话。
连他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也没机会解释。
师展体会到,人老了就是话多的道理。
“看看,这早餐,两个包子,一个馒头,一根油条,这么多小菜随便吃。”
“就是在家里,都没有吃得这么好。”
“就是。”
“真是。”
他们一个个吃得津津有味。
一大盆白粥,一大壶豆浆,一滴不剩。
油条没有了。
大堆肉包子不见了踪迹。
就是馒头,还剩了三只。
师展他就吃过一只馒头,肉包子没吃着,什么味道自然就不知道。
看看他们对剩余的三个馒头大概不感兴趣了,就想再吃一只。
师展拿起一个馒头。
咬一口。
愣住了。
磕了牙齿。
“怎么?”
“不好吃?”
“有砂子?”
“不,好像是木屑……。”
师展把咬到东西从嘴里吐了出来。
一只一指多宽的小木盒,十分精巧。
“哇哦!你中奖啦!”
其中一位,突然大声叫嚷了起来。
“啊?!”
“中奖?!”
全餐厅的人闻声都围了过来。
“快看看,是什么东西?”
把用麻线捆扎起来的小木盒一打开。
一只金灿灿的黄金大戒子,展现在众人面前。
“乡村宝藏!”
“大金戒子!”
“起码三千!”
“好幸运哪!”
全餐厅的游客,都兴奋的沸腾了起来。
师展他还在脑断路当中。
大家就已经开始分享着他的幸运,纷纷传看着金戒子。
金戒子在众人手里转了一大圈,最后回到了那位曾经在箬溪这里当过三年工程师的老同志的手里。
“小伙子,快把宝藏收好。”老同志把戒子递到师展手里。
“这是我们这一桌人共同拥有的。”师展说道。
“噫,哪有这规矩。”老同志说道:“你找到的乡村宝藏,就属于你个人的。”
“对,我们是见证人。”
“对啊,我们一起分享了你的喜悦。”
“你真是幸运,吃个馒头就找到了乡村宝藏。”
“这还是搞乡村寻宝活动以来的首次吧。”
“这小伙子,真是太幸运了。”
“幸运来临,真是挡都档不住。”
师展,他这一下子就成了“乡村宝藏”活动的明星,
吃个馒头吃到大金戒子的故事,肯定已经在石门洞度假村里盛传。
这又是石门洞村“乡村寻宝”活动的生动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