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与趋势
全球石油资源加速递减、大气污染和温室效应引发的全球变暖,已成为亟待解决的世界性难题。交通运输领域的石油消耗量已占到世界石油总消耗量的近60%,因此各种交通工具的“节能减排”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相关领域的科研和工程人员正致力于清洁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研究。从车辆自身出发,提高车辆的能量利用效率是降低能源消耗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近年来,混合动力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领域,采用相关技术的新能源汽车大有替代传统车辆的趋势。
新能源汽车被认为是向可再生运输转变的推动者。相比传统动力系统,混合动力系统减少,甚至避免了对石油、煤矿资源的消耗。混合动力系统的共同特性是动力系统中存在能量储存装置。而混合能量储存装置是将两个或多个能量储存装置组合在一起,以使每一个能量储存装置都能发挥优势。例如,动力电池和超级电容的组合方式,便可克服动力电池低比功率和超级电容低比能量的缺点,从而获得高比能量和高比功率。混合动力系统的另一个重要特性是具有回收制动能量的能力。制动时,混合动力系统将车辆的动能或势能转换为电能,并存储到储能装置中。通过优化能量管理策略,可以在保证车辆性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回收制动能量,进而提高能量利用率。目前,混合动力技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应用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成熟。
1.2.1 新能源汽车的种类
节能、低排放的新能源汽车又称清洁能源汽车,其包括的范围较广,一般可分为电动汽车、气体燃料汽车、生物燃料汽车和氢燃料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具有燃料利用率高、低排放或零排放等特点。新能源汽车的分类和产业链分别如图1-2-1和图1-2-2所示。
图1-2-1 新能源汽车的分类
图1-2-2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1)电动汽车
电动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指以动力电池为储能单元,以电动机为驱动系统的汽车。图1-2-3所示为一款新概念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指同时装备两种动力源——热动力源(由传统的汽油机或柴油机产生)与电动力源(动力电池与电动机)的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指以燃料电池作为电源的电动汽车。
(2)气体燃料汽车
气体燃料汽车指以可燃气体作为能源的汽车。根据可燃气体的形态不同,可分为3种:
图1-2-3 新概念纯电动汽车
压缩天然气(Compressed Natural Gas,CNG),主要成分为甲烷。
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LNG),甲烷经深度冷却液化。
液化石油气(Liquefied Petroleum Gas,LPG),主要成分是丙烷和丁烷的混合物。
气体燃料汽车一般分3种,即专用气体燃料汽车、两用燃料汽车和双燃料汽车。
专用气体燃料汽车是以液化石油气、天然气或煤气等气体为发动机燃料的汽车,如天然气汽车、液化石油气汽车等,这种汽车可以充分发挥天然气理化性能特点,价格低、污染少,是最清洁的汽车。
两用燃料汽车具有两套相对独立的供给系统,一套供给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另一套供给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之外的燃料,两套燃料供给系统可分别但不可共同向气缸供给燃料,如汽油/压缩天然气两用燃料汽车、汽油/液化石油气两用燃料汽车等。
双燃料汽车具有两套燃料供给系统,一套供给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另一套供给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之外的燃料,两套燃料供给系统按预定的配比向气缸供给燃料,在气缸混合燃烧,如柴油-压缩天然气双燃料汽车、柴油-液化石油气双燃料汽车等。
(3)生物燃料汽车
生物燃料汽车指使用燃用生物燃料或燃用掺有生物燃料的燃油的汽车。与传统汽车相比,生物燃料汽车结构上无重大改动,但排放总体较低,如乙醇燃料汽车和生物柴油汽车等。
(4)氢燃料汽车
氢燃料汽车指以氢为主要能量的汽车。一般汽车使用汽油或柴油作为内燃机燃料,而氢燃料汽车则使用气体氢作为内燃机的燃料。
氢内燃机在汽车上的应用方式有以下3种:
1)纯氢内燃机。纯氢内燃机只产生NOx排放,但中、高负荷时存在爆燃问题,且NOx生成量远大于汽油机,发动机功率受限且氢气消耗量大,续驶里程短,这些问题均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2)氢/汽油两用燃料内燃机。可根据燃料的存储状况灵活选择汽油和氢进入纯汽油或纯氢内燃机模式。
3)氢-汽油双燃料内燃机。它可将少量氢气作为汽油添加剂混入空气中,氢气扩散速率大,能促进汽油的蒸发、雾化和与空气的混合。氢燃烧过程中产生活性自由基,能使汽油火焰传播速度明显加快,得到较高的热效率,并产生较低的排放。
除以上种类外,新能源汽车还包括利用太阳能、核能等其他能量形式的汽车。
1.2.1.1 纯电动汽车
纯电动汽车指完全由动力电池提供动力,用电动机驱动车轮的电动汽车,目前主要采用镍氢电池和锂电池作为储能部件。虽然纯电动汽车已有130多年的悠久历史,但由于多数蓄电池普遍存在价格高、寿命短、外形尺寸和重量大、充电时间长等严重缺点,一直仅限于某些特定范围的应用,市场较小。纯电动汽车在中、美、日、欧等国家和地区已得到商业化推广,目前世界上有近5万辆纯电动汽车在运行,主要应用在市政用车、公交车、公务用车和私人用车等领域。纯电动汽车的技术攻关重点集中在提高蓄电池性能、降低成本方面。纯电动汽车的优点如下:
1)无内燃机汽车工作时产生的废气,不产生排气污染,电动机的运转噪声也较内燃机小,同时可回收制动、下坡时的能量,能量利用效率高,对保护环境十分有益。
2)与内燃机汽车相比,纯电动汽车结构简单,运转、传动部件少,维修保养工作量小,能量转换效率高。
3)只要有电力供应的地方,纯电动车一般就可以通过家用电源或专业充电设备进行充电。同时,使用电力较燃油的成本更低。
4)纯电动汽车可在夜间利用电网的廉价“谷电”进行充电,起到平抑电网峰谷差的作用。
纯电动汽车的不足如下:
1)动力电池的性能指标还有待提升,生产一致性有待提高。
2)动力电池耐高、低温性能差,要求的运用维护措施较多,限制了推广应用。
3)与内燃机汽车相比价格较高,优势不明显。
4)很难利用现有加油站资源,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较高。
随着高性能锂电池性价比的不断提升,未来5~10年内,市场可能会出现最高车速大于200km/h,续驶里程大于500km的高性能纯电动汽车。
1.2.1.2 混合动力汽车
混合动力汽车指由多于一种的能量转换器提供驱动动力的混合型电动汽车(一般为内燃机和蓄电池或超级电容)。混合动力汽车按混合方式不同,可分为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SHEV)、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和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SPHEV)三种;按混合度(电动机功率与内燃机功率之比)的不同,又可分为微混合、轻度混合和全混合三种;按燃料种类的不同,又可分为汽油混合动力汽车和柴油混合动力汽车两种。目前,国内市场上混合动力汽车的主流是汽油混合动力,而国际市场上柴油混合动力车型发展也很快。
混合动力汽车最突出的优势是燃油经济性好,可按平均需用的功率确定内燃机的最大功率,使内燃机在油耗低、污染少的最优工况下工作,一般可比传统燃料汽车节约燃油30%~50%,并显著降低排放。
1.2.1.3 超级电容汽车/公交车
超级电容是利用双电层原理的电容器。在超级电容两极板电荷产生的电场作用下,电解液与电极间的界面上形成相反的电荷,以平衡电解液的内电场,正电荷与负电荷在两个不同相之间的接触面上,以正负电荷之间极短间隙排列在相反的位置上,该电荷分布层叫作双电层,因此电容量非常大。
以超级电容作为新能源汽车(图1-2-4)的供电电源,优点是充电时间短、功率密度大、容量大、使用寿命长、免维护、无记忆、环保程度高等,目前其运营成本仅为柴油车的1/3左右。但其缺陷是功率输出随行驶里程加长而衰减,只适合短程运行。因此,超级电容大部分用于公共交通领域,或作为纯电动汽车或燃料电池汽车的辅助电力系统。超级电容汽车的超级电容一般安装在底盘上,车辆进站后的上下客间隙,车顶充电设备自动升起,搭到充电站的电缆上,通过200~400A的充电电流完成充电,充电时间一般为20~30s。
图1-2-4 超级电容公共汽车
1.2.1.4 燃料电池汽车
燃料电池汽车指以氢气等为燃料,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流,依靠电动机驱动的汽车。其蓄电池的能量是通过氢气和氧气的化学反应获得的,无需经过燃烧,因此能量转化效率比内燃机要高2~3倍。燃料电池的化学反应过程不会产生有害产物且噪声低,因此燃料电池汽车也属于无污染汽车。从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看,燃料电池汽车是一种理想车辆,代表着清洁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战略意义十分重大。
1.2.1.5 气体燃料汽车
气体燃料汽车包括天然气汽车和液化石油气汽车。
(1)天然气汽车
天然气汽车指以天然气作为燃料的汽车。按照所使用天然气燃料状态的不同,天然气汽车可分为压缩天然气汽车(CNGV)和液化天然气汽车(LNGV)。
液化天然气指常压下、温度为-162℃的液体天然气,储存于车载绝热气瓶中。液化天然气燃点高、安全性能强,适于长途运输和储存。
压缩天然气指压缩到20.7~24.8MPa的天然气,储存在车载高压气瓶中。它是一种无色透明、无味、高热量、比空气轻的气体,主要成分是甲烷,由于组分简单,易于完全燃烧,加上燃料抗爆性好、不稀释润滑油,能够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目前世界上使用较多的是压缩天然气汽车。
与同功率的传统燃油汽车相比,天然气汽车尾气中的碳氢(HC)排放量可减少90%,一氧化碳(CO)可减少约80%,二氧化碳(CO2)可减少约15%,氮氧化物(NOx)可下降40%,且没有含铅物质排出。在节能减排方面,天然气汽车的优势不言而喻。因此,大力推广天然气汽车,对于减少城市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作用重大。到2020年,预计全球将有6500万辆天然气汽车,占全球汽车保有量的8%。
天然气汽车与普通燃油汽车相比,在结构上主要增加了天然气供给系统。天然气供给系统由储气部件、供气部件、控制部件和燃料转换部件组成。天然气汽车具有低污染、低成本、安全性高的特点,但动力性能较差,不易携带,而且一旦大规模投入使用,就必须建立相应的加气站及为加气站输送天然气的管道,涉及城市建设规划、经费投入和环境安全等诸多因素,成本很高。
国内外已投入市场的天然气汽车有梅赛德斯-奔驰B170NGT(图1-2-5),通用CAPTⅣA,以及东风雪铁龙推出的新爱丽舍天然气双燃料汽车(图1-2-6)等。
图1-2-5 梅赛德斯-奔驰B170NGT
图1-2-6 新爱丽舍天然气双燃料汽车
随着材料技术及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天然气的优势会进一步突显。从长远看,天然气将会成为最有前途的车用“低污染燃料”。我国天然气资源丰富,天然气汽车技术发展较快,在天然气资源丰富的地区,天然气汽车比较普及。因此,发展天然气汽车对解决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2)液化石油气汽车
以液化石油气为燃料的汽车称为液化石油气汽车。液化石油气汽车和天然气汽车结构类似,也是增加了一套燃气供给系统。液化石油气汽车与燃油汽车相比,具有污染少、经济性和安全性好等优点,逐渐受到各国的重视。为适应汽车能源变革的大趋势,很多汽车制造商都纷纷投资开发液化石油气汽车,并制订出各种优惠政策,推广使用液化石油气汽车。
国内外已投入市场的液化石油气汽车有澳大利亚霍顿汽车公司开发的汽油/液化石油气双燃料汽车,德国改装厂AC Schnitzer推出的GP3.10 GAS POWERED液化石油气版宝马3系轿跑车等。
(3)气体燃料汽车技术的优缺点
气体燃料汽车的主要技术包括:
1)燃料的随车携储容器(铝基复合材料、碳纤维玻璃钢材料,重量为钢瓶的30%~50%),储运、加气站的设备与技术。
2)燃料供给系统与混合燃烧技术。
3)燃气喷射系统及闭环控制技术。
4)内燃机上广泛采用电控喷射技术、增压中冷技术、四气门技术、稀薄燃烧技术等,以减少功率损失(不大于10%)。
气体燃料汽车的优势:
1)压缩天然气(CNG)是天然气经20MPa的压力压缩而成的,是车用天然气燃料的主要储存方式。
2)CNG化学性质较稳定,辛烷值高,抗爆性能好。
3)自燃温度为680~750℃,远高于汽油的自燃温度(260~370℃),安全性较好。
4)减排效果较好,如CNG汽车的CO排放量比汽油车减少80%左右,HC排放减少90%以上,NOx减少35%以上,是目前减排效果较好的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之一。
5)由于CNG的理化特性同汽油较接近,使用时不需要对原发动机做很大改动,即可转换成CNG汽油双燃料汽车。但其系统压力较大,对储气罐及管路阀门等的要求很高。
气体燃料汽车的缺点:
1)气瓶较重、气体燃料体积能量密度低(如20MPa压力下的CNG仅为汽油的30%左右),因此行驶里程较短,加速性能和动力性能较汽油车弱。
2)燃气供应容易受到其他用气领域的影响,一旦燃气总供求格局发生变化,将极大影响燃气汽车的使用和原料来源。
3)加气站和供应网络建设必须先行,且密度和覆盖率要求高于汽柴油加油站。此外,加气站投资规模较大,进口关键设备,如高性能天然气压缩机、脱硫及深度脱水装置等价格昂贵,商业模式不成熟。
1.2.1.6 生物燃料汽车
生物燃料汽车是以生物燃料为能源的汽车。生物燃料又称生态燃料,泛指从植物提取的、适用于内燃机的燃料,主要包括甲醇、乙醇、二甲醚和乙基叔丁基醚等。
(1)甲醇燃料汽车
甲醇燃料汽车指利用甲醇燃料作为能源的汽车。甲醇作为燃料在汽车上的应用主要有掺烧和纯甲醇替代两种。掺烧指将甲醇以不同的比例(如M10、M15、M30等)掺入汽油中,作为发动机的燃料,一般称为甲醇汽油。纯甲醇替代指将高比例甲醇(如M85、M100)直接用作汽车燃料。
甲醇汽油通常按甲醇含量分为低醇、中醇和高醇3类:
1)低醇汽油。甲醇溶于汽油,按欧盟相关规定,可与汽油通用,甲醇可不标明。当甲醇含量超过3%时,应标明甲醇含量。由于甲醇在汽油中的溶解性与温度、含水量及基础汽油组成有关,为保证全溶,要适当添加助溶剂。
2)中醇汽油。甲醇含量高,必需添加助溶剂。在我国,使用低醇与中醇汽油时,发动机完全不用改型,可与汽油通用。
3)高醇汽油。除甲醇-汽油万能车外,发动机必须改动,需充分提高压缩比,以发挥甲醇的优点,降低甲醇消耗量,与汽油不能通用。
甲醇的特点如下:
1)原料来源广泛,可利天然气、劣质煤、焦炭、重油和木柴等原料制取,大型化技术完善,在油价高时竞争力较强。
2)可在汽油中以不同比例掺用,加油比充天然气更方便。
3)辛烷值高,可作为抗爆添加剂,因此甲醇汽车的动力性能与燃油汽车相差不多。
4)运行中尾气排放少,PM和NOx较汽油、柴油机均大幅下降。目前,福特和丰田等公司已成功开发甲醇100%到汽油100%可自由切换的灵活燃料汽车,并开始推广。
5)生产工艺简单、设备少、运输方便。
甲醇汽车是我国新能源汽车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醇醚类汽车的代表,甲醇燃料已被确定为今后20~30年的过渡性车用替代燃料。
国内已投入市场的生物燃料汽车有安凯公司的HFF6104GK39汽油/甲醇双燃料城市公交车(图1-2-7),上海华普汽车有限公司的海锋甲醇动力汽车(图1-2-8)等。但由于欠缺规范性,掺烧甲醇比例不规范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果。国家应加大投入,提高支持力度,规范生产标准,甲醇汽油国家标准一旦颁布,应能快速推动醇醚类汽车的发展。
图1-2-7 HFF6104GK39汽油/甲醇双燃料城市公交车
图1-2-8 海锋甲醇动力汽车
(2)乙醇燃料汽车
乙醇汽车是以车用乙醇汽油作为主要燃料的汽车,俗称酒精汽车。燃料乙醇与一般的商品乙醇不同,它以玉米、小麦、薯类、高粱、甘蔗和甜菜等为原料,经发酵、蒸馏、脱水后,再添加变性剂变性的乙醇。车用乙醇汽油是把变性的燃料乙醇和组分汽油按一定比例混配形成的汽车燃料。
乙醇汽车的燃料应用方式有4种:
1)掺烧方式。即乙醇和汽油掺合应用,不需对内燃机及汽车主要部件进行较大技术改动,目前是乙醇汽车推广应用的主要方式。
2)纯烧方式。即将乙醇作为车用主要燃料(E85以上)。
3)变性燃料乙醇。指乙醇脱水后,再添加变性剂生成的乙醇,变性燃料乙醇汽车目前处于试验应用阶段。
4)灵活燃料。指既可使用汽油,又可使用乙醇、甲醇等与汽油比例混合的燃料,还可用氢气,并随时可以切换。
目前除掺烧方式外,其他三种仍处于试验阶段。按照我国2001年发布的标准,车用乙醇汽油是用90%的组分汽油与10%的燃料乙醇调和而成的。车用乙醇汽油的牌号可分为89号、92号和95号三个,与GB 17930—2016《车用汽油》的牌号相同。
汽车使用车用乙醇汽油,油耗变化不大,动力性能也基本不变,但尾气排放有较大改善:CO排放量下降30%以上,HC排放量下降10%以上。
我国从2003年开始已经停用以粮食为原料的乙醇项目。
(3)二甲醚燃料汽车
二甲醚作为环保、清洁、安全的新型替代能源,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二甲醚(DME)是一种储运较方便且污染小,可用于压燃式发动机的新燃料,其主要成分是丙烷和丁烷,燃烧时几乎不产生炭烟,颗粒排放也很低。它允许使用较高的废气再循环率(EGR),这可使NOx排放大幅度降低。其原料广泛,可用煤、石油、天然气和生物制取。
对柴油机来说,燃料的自燃温度和低温流动性最为重要,二甲醚的自燃温度比柴油低15℃,可在气缸内迅速与空气混合,滞燃期短,有利于发动机的冷起动,且可减少预混合燃烧量。二甲醚的汽化潜热大,约是柴油的两倍,其蒸发能降低混合气温度,进一步降低NOx排放。因此,二甲醚是汽车发动机,特别是柴油发动机的理想替代燃料。
由于二甲醚具有低沸点、高饱和蒸气压、低黏性、优良的压缩性、高十六烷值、含氧34.8%、较低热值等特点,燃用二甲醚的汽车可满足美国ULEV和欧Ⅲ排放法规。近年来,很多国家都十分看好二甲醚燃料汽车的市场前景和环保效益,纷纷开展了二甲醚燃料发动机与汽车的研发。在欧洲,沃尔沃公司研制出燃用二甲醚燃料的大客车样车用于示范;在日本,JFE、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COOP低公害车开发会社、交通公害研究所、五十铃汽车公司和伊藤忠会社等,分别研制出多辆燃用二甲醚燃料的货车样车和城市客车样车,并计划在3~5年内小规模推广。
我国的相关研发工作与上述国家基本同步。2005年4月,在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支持下,上海交大与上汽集团、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华谊集团合作,成功开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D6114二甲醚燃料发动机和二甲醚城市客车。
然而,二甲醚汽车也存在一些不足。由于二甲醚黏度比柴油低,用于一般柴油机燃油系统时易泄漏,并恶化滑动部件的润滑效果,容易引起磨损。同时,其可压缩性随温度变化大,易导致循环供料量波动。目前的解决方法是加入适量的有助于增加黏度的添加剂,以保证准确的每循环喷射量。此外,二甲醚虽无腐蚀性,但会与弹性体材料发生反应,导致密封件损坏。此外,目前尚未解决批量合成技术及成本较高的难题。
1.2.1.7 太阳能汽车
太阳能汽车是利用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驱动行驶的汽车。汽车行业多利用光伏发电技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驱动汽车。目前以单晶硅电池为主,预计2020年可实现晶体硅电池和薄膜电池共同应用的格局,之后再进一步发展到多层复合砷化镓太阳能电池。当前我国太阳能光伏利用还处在初级阶段,电池成本较高,尚未突破汽车应用的关键技术。
按太阳总辐射量空间分布,可分为最丰富区、很丰富区、丰富区和一般地带4类地区。我国属于上述一、二、三类地区的国土面积占国土总面积96%以上,太阳能资源总量可达1.7万亿t标准煤,发电可利用量达22亿kW,预计成本1kW·h为2.6~4.1元。图1-2-9所示为一款新概念太阳能汽车。
图1-2-9 太阳能汽车
太阳能汽车主要由太阳能电池组、自动阳光跟踪系统、驱动系统、控制器和机械系统等组成。
(1)太阳能电池组
太阳能电池组是太阳能汽车的核心,由一定数量的单体电池串联或并联组成电池方阵。太阳能单体电池由半导体材料制成,当太阳光照射在半导体材料上时,半导体的电子-空穴对被激发,形成势垒,即P-N结。由于势垒的存在,在P型层产生的电子向N型层移动而带正电,在N型层产生的空穴向P型层移动而带负电,于是在半导体元件的两端产生P型层为正的电压,即形成了太阳能电池。
太阳能电池的电流强度与太阳光照射强度和太阳能电池面积成正比。车用太阳能电池将很多太阳能电池排列组合成太阳能电池板,以产生所需要的大电流和高电压。
(2)向日自动跟踪器
太阳能电池能量的多少取决于太阳能电池板接收太阳辐射能量的多少,由于相对位置的不断变化,太阳电池板接收的太阳辐射能量也在不断变化。向日跟踪器的作用就是保持太阳电池板正对着太阳,最大限度地提高太阳能电池板接收太阳辐射能的能力。
(3)控制器
控制器主要对太阳能电池组进行管理并对电动机进行控制,其作用与纯电动汽车控制系统相同。
(4)驱动系统
太阳能汽车采用的驱动电动机主要有交流异步电动机、永磁电动机、直流电动机等,其驱动系统与纯电动汽车基本相同。
(5)机械系统
机械系统主要包括车身系统、底盘系统和操纵系统等。车身系统应满足汽车的安全和外形尺寸要求。一般来说,太阳能汽车的外形设计要使行驶过程中的风阻尽量小,同时又要使太阳能电池板的面积尽量大。太阳能汽车要求底盘的强度和安全性达到最大,而且重量尽量轻。
太阳能汽车由太阳能电池板在向日自动跟踪器的控制下始终正对太阳,接收太阳光,并将其转换成电能,向电动机供电,再由电动机驱动汽车行驶,它实际上是一种电动汽车。
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较低,而且受天气的影响,在阴天、下雨时,其转换效率会降低,因此太阳能电池往往与蓄电池组共同组成太阳能混合动力系统。当光照强烈,电能充足时,由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后,通过充电器向蓄电池组充电,也可由太阳能电池板直接提供电能,通过电流变换器将电流输送到驱动电动机,驱动汽车行驶,其驱动模式相当于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SHEV)。一般采用智能控制系统来控制其运行。当光照较弱或阴天时,则靠蓄电池组对外供电。
太阳能汽车的特点如下:
1)节约能源。太阳的能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节能效果显著。
2)能源利用率高。太阳能汽车很少通过齿轮机构传递能量,可防止能量损耗,同时驱动电动机的能量利用率又非常高(可达98%),远高于内燃机汽车(一般为30%左右)。
3)减少环境污染。太阳能汽车不产生废气。
4)灵活、操控性好。与传统汽车不同,太阳能汽车由电池板、储电器和电动机组成,只要控制流入电动机的电流就可解决控制问题,全车主要有3个技术环节: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将电能储存起来、将电能最大程度地应用到动力上。
太阳能汽车代表了汽车发展的新水平,因此被人们称为“未来汽车”。但是,由于造价昂贵、动力受太阳照射时间限制及承载能力差等特点而无法普及。据有关专家推测,太阳能汽车走入现实生活,至少还需要30~50年时间。
1.2.1.8 空气动力汽车
空气动力汽车以空气作为能量载体,使用空气压缩机将空气压缩到30MPa以上,然后储存在储气罐中。需要起动汽车时,将压缩空气释放出来驱动气动马达。2002年在巴黎举行的国际汽车展上,展出了世界第一款使用高压空气驱动发动机的小型汽车cityCAT(图1-2-10)。空气动力汽车的主要部件包括储气罐、倍增器、气体发生器、气动马达、单向阀、安全阀(附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分压阀和控制仪表等。
2010年,法国MDI公司在日内瓦国际车展上展示了一辆空气动力汽车Airpod(图1-2-11),这是一款只能在城市行驶的汽车,采用压缩空气驱动,行驶过程完全实现零排放、零污染。车速低于35mile/h(1mile=1.61km)时,这种空气动力汽车完全依赖气罐工作,只排放出冷空气。车速增高时,一个小型常规燃料发动机会开始工作,加热气罐内的空气,使其加速释放,从而获得更高的速度。该车的续驶里程能达到20mile(32.19km),发动机起动后能再行驶数百英里,最高车速达96mile/h。
图1-2-10 cityCAT空气动力汽车
图1-2-11 Airpod空气动力汽车
2011年,零排放汽车公司(ZPM)将空气动力汽车投放美国市场,这种汽车通过压缩空气和一个小型常规发动机驱动,单车售价1.8万~2万美元,燃料效能达到100km/gal(1gal=3.79L),在低速行驶时可实现零排放。
空气动力汽车的优点是排放少、维护少,缺点是需要电源,空气压力(能量输出)随行驶里程增长而衰减,高压气体存在安全隐患。部分人认为,由于压缩空气本身就是高耗能,而空气压缩机本身是转换电能效率最低的机器之一,不如直接使用电能。因此,从能源利用角度看,空气动力汽车的产业化意义不大。
1.2.2 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政府主导推动、市场驱动优化,政府提供863计划等科研项目,由科研机构和企业承担,初步形成了一个以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大学等共同参与的技术研发系统。日本、美国和欧洲的经验表明,建立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包括大学和研究所)等共同参与的技术研发体系,可赋予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以较高的效率。
近年来,我国自主研制的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三类新能源汽车整车产品相继问世,混合动力和纯电动客车实现了规模示范,纯电动汽车实现批量出口,燃料电池汽车研发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取得重大进展,基本掌握了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平台,构成了比较完整的关键零部件体系,部分汽车企业相继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实现了整车小批量生产能力和局部的商业化示范运行能力。
在国家密集出台扶持政策的基础上,我国新能源汽车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国产新能源汽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长安CV9混合动力汽车(图1-2-12)、杰勋混合动力汽车、奇瑞A5混合动力汽车、东方之子燃料电池汽车(图1-2-13)、海马H12电动汽车、华普海域甲醇动力汽车(图1-2-14)、吉利海尚混合动力汽车(图1-2-15)等。
图1-2-12 CV9混合动力汽车
图1-2-13 东方之子燃料电池汽车
图1-2-14 华普海域甲醇汽车
图1-2-15 海尚混合动力汽车
截至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试验示范已有十余年的历史,积累了很多有用的数据,同时也为产业化发展积累了经验。由于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仍需突破,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仍然面临诸多障碍。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培育自主开发能力和创建自主品牌的难度相对于传统汽车领域要低很多。如果我国汽车产业能抓住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机遇,在产业化发展上实现突破,则完全有可能实现汽车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高我国汽车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我国主要汽车企业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及技术能力见表1-2-1。
表1-2-1 我国主要汽车企业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及技术能力
(续)
2016年底,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尤其是动力电池、燃料电池)、汽车轻量化、智能驾驶等领域。本次十三五规划是在十二五的宏观大目标下的细化和延伸。其中,汽车产业方面主要对新能源汽车做了更加细致的规划,同时涉及到智能驾驶、轻量化等技术领域。新能源汽车规划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①十二五规划已有领域做重点突出;②十二五规划中未涉及内容的补充;③各细分领域2020年的目标。其中,燃料电池汽车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并列,提及力度加大。新能源积分作为新增项目首度在十三五规划中被提及。同时,十三五规划对新能源汽车的各细分领域做出了2020年的阶段目标规划。其中,计划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销200万辆以上,相较2015年33万辆的产销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3%。燃料电池汽车计划到2020年实现批量生产。动力电池计划到2020年技术水平与国际同步,与工信部发布的《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中“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企业年产能力不低于80亿W·h,系统企业年产能力不低于80000套或40亿W·h”形成组合拳,在准入门槛提高的背景下,动力电池行业资源或将向龙头企业靠拢。
“十三五”新兴产业规划提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将从六个方面重点发力:
①实现新能源汽车规模应用。
②全面提升电动汽车整车品质与性能。
③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动力电池产业链。
④完善动力电池研发体系,加快动力电池创新中心建设,突破高安全性、长寿命、高能量密度锂电池等技术瓶颈。
⑤系统推进燃料电池汽车研发与产业化。
⑥加速构建规范便捷的基础设施体系。
1.2.3 汽车行业节能减排技术研究现状
1.2.3.1 替代能源与提效节油减排技术
在第17届世界石油大会上,欧盟提出了常规汽、柴油燃料与替代燃料排放温室气体CO2的比较,见表1-2-2。甲醇和二甲醚是开发中的清洁燃料,甲醇相对分子质量为32,含氧量为50%,所要求的空燃比低,只有6.4(汽油为14.8),其空燃混合气的热值与汽油的热值很接近(2656/2786)。二甲醚相对分子质量为46,含氧量为35%,空燃比为9,其空燃混合气的热值比柴油的热值高(3067/2911)。甲醇的辛烷值高达110左右,抗爆性好,二甲醚的十六烷值为60(比一般柴油高很多),这都能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能,降低排放和能耗。甲醇和二甲醚燃料的性质和燃烧性能也决定了它们比汽、柴油燃料更加清洁,排放指标优于汽、柴油。各种汽车燃料的常规和非常规排放量比较见表1-2-3和表1-2-4。
由表1-2-4可知,在无净化器情况下,二甲醚燃料的常规排放量基本可达欧Ⅲ标准,甲醇基本可达欧Ⅱ标准。而汽油中少量残留硫化物对尾气催化器有毒化作用,使催化剂寿命缩短。国际能源机构、美国甲醇研究院等对各种汽车燃料非常规排放(苯、二丁烯、甲醛等)的测试表明,二甲醚燃料的非常规排放量甚微,接近于氢;甲醇燃料排放中没有致癌度高的苯,总致癌度低。甲醇燃料的非常规排放物中会有微量未燃烧完全的甲醇存在,这是其他燃料所没有的,但其含量不会造成污染危害,甲醛的排放量低于柴油而高于汽油。由于甲醇燃料尾气排放物中NOx含量已很低,催化器可暂不用三元催化剂,铂用量可大大减少。
由此可见,即便使用甲醇掺烧汽油,也与已推行的乙醇汽油一样,可大大改善汽车的尾气排放,能起到一定的改善排放指标的作用。二甲醚燃料替代柴油在清洁燃料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就更加明显。
表1-2-2 常规燃料与替代燃料发动机技术的CO2排放比较
注:1.FT柴油为费托法合成柴油,ETBE为乙基叔丁基醚,SI为点燃式发动机,FC为燃料电池,Hy-DI为柴油-电力混合车,Hy-SI为汽油-电力混合车,EPT为电力火车。()∗指来自生物质能源。
2.混合动力汽车采用由电池组、电动机和汽油发动机等部件组成的混合动力系统,车辆在起动、加速或爬坡时,汽油发动机与电动机同时工作;车辆处在低速、滑行或怠速状态时,则由电池组驱动电动机,而发动机则向电池组充电。这种汽车可节省汽油20%~40%。
表1-2-3 各种汽车燃料常规排放量比较 (单位:g/km)
注:数据来源为国际能源机构(IEA)等。
表1-2-4 各种汽车燃料非常规排放量比较 (单位:g/km)
注:数据来源为国际能源机构(IEA)等。
替代能源与常规能源的相对价格估算比较见表1-2-5。在欧盟,汽油、柴油税收为最终价格的70%以上,汽油平均每升税收大于0.7欧元,柴油大于0.4欧元。替代能源成本尚比常规汽、柴油高出许多,汽、柴油分销费用为0.08欧元,而30MPa的压缩氢为0.72欧元。但一些替代燃料,如液化石油气(LPG)、压缩天然气(CNG)、生物柴油等已走上市场,并享受减税优惠政策。通过比较可见,柴油、液化天然气、乙醇和生物柴油具有较低的CO2排放性和较好的经济性。
表1-2-5 替代能源与常规能源的相对价格比较
注:以欧盟每升柴油当量(10kW·h)为基准。
据欧盟规划,到2020年,欧盟替代燃料的普及替代率将达到23%,见表1-2-6。虽然生物燃料的成本目前是常规燃料的2~3倍,氢气更高,但从发展前途看,替代燃料的生产成本会因技术的进步而逐渐降低,因环保要求的严格而扩大应用范围,这是世界车用燃料发展的总趋势。欧盟将考虑把生物燃料、天然气和氢燃料电池作为首选的替代燃料。
表1-2-6 欧盟替代燃料的普及替代率预测
为解决长期的燃料供应问题,开发利用生物燃料是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纯的及调和的生物燃料产品已开始大量进入市场。生物燃料包括生物乙醇、生物柴油、ETBE、生物甲醇和生物二甲醚。
现代汽车从新结构的研制、新技术的应用、新材料的选择、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入手,在节能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提高汽车的驱动效率是节油减排的主要途径。
(1)汽车轻量化设计
一般车重减轻10%,可节油8%,效果明显。具体措施除从设计结构上改进外,还包括以塑料、铝合金等轻型材料代替钢铁材料。
(2)陶瓷发动机
采用陶瓷中具有金属韧性且高温强度高的氮化硅、碳化硅和部分稳定性氧化锆(PSA)等精细陶瓷制成的发动机,不仅重量比金属发动机轻,还有活塞惯性和摩擦阻力小,缸体不需冷却等诸多优点,可使燃烧效率提高到50%,节油率可达20%~30%。目前陶瓷发动机实用化的主要障碍是陶瓷的脆性和由此导致的低可靠性。
(3)稀薄燃烧法
通过高压缩比送入过量空气,不仅可使燃料充分燃烧,且在高压下不易发生爆燃,轴端效率可达40%,已接近柴油机水平,节油效果明显,各国都在采用。不足之处是NOx排放量因空燃比的加大而增多,普通的三元催化剂难以治理。据此,马自达、日产和丰田等公司都开发出适应稀薄燃烧的特殊三元催化剂,使NOx的还原率由原来的5%提高到50%、80%和90%,从而保证NOx大幅下降,为稀薄燃烧的推广创造了条件。
(4)直喷燃烧法
首先用于汽油机,可节油25%~35%,其节油因素为:
①空燃比高达50,而汽油机在三元催化剂作用下的理论空燃比仅为14.7,采用稀薄燃烧后提高到22,空燃比的加大有利于完全燃烧。
②直喷发动机将空气和燃油直接喷入气缸内混合燃烧,在点火处混合气较浓有利点火,此后浓度逐步下降,形成超稀薄燃烧,并可分段控制空燃比。
③大量送入空气时进气门的开度加大,减小了通气阻力,也有利节能。
(5)过量给风机的高性能化
可向发动机过量送入空气,可提高发动机动力性能并改善运行性能,有利于降低油耗和减少CO2排放。
1.2.3.2 新能源汽车与再生制动设计
(1)制动能量回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意义
有关研究表明,在存在较频繁的制动与起动的城市工况运行条件下,有效地回收制动能量,可使电动汽车的行驶里程延长10%~30%。制动能量回收要综合考虑车辆动力学特性、电机发电特性、超级电容与蓄电池充放电安全性、可靠性等多方面问题。
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最重要的特性之一是其显著回收制动能量的能力。在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中,电机可被控制作为发电机运行,从而将车辆的动能或重力势能转化为电能并储存在超级电容、蓄电池或飞轮等能量存储装置中,使能量得以再次利用。制动能量的回收对于频繁起停的城市公交车同样具有深远意义。
一般而言,当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减速、在公路上放松加速踏板巡航(有相关的算法判断)或踩下制动踏板停车时,再生制动系统启动。正常减速时,再生制动的力矩通常保持在最大负荷状态;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高速巡航时,其电机一般是在恒功率状态下运行,驱动转矩与驱动电机的转速或车速成反比。由此可见,研究电动汽车的制动模式也是非常重要的,电动汽车制动可分为以下三种模式:
1)紧急制动。紧急制动对应于制动加速度大于2m/s2的过程。出于安全性方面的考虑,紧急制动应以机械为主,电制动同时作用。在紧急制动时,可根据初始速度的不同,由车上ABS控制提供相应的机械制动力。
2)中轻度制动。中轻度制动对应于汽车在正常工况下的制动过程,可分为减速过程与停止过程。电制动负责减速过程,停止过程由机械制动完成。两种制动的切换点由电机发电特性确定。
3)汽车下长坡时的制动。汽车下长坡一般发生在盘山公路下缓坡时。在制动力要求不大时,可完全由电制动提供。其充电特点表现为回馈电流较小但充电时间较长。限制因素主要为蓄电池的最大可充电时间。
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工作在城市工况下有较大意义,而城市工况车辆的最高车速不会太高,且紧急制动的概率较小,因此应将研究重点放在中轻度制动能量回收方向上。
一般地,恒功率下驱动电机的转速越高,再生制动的能力就越低。当踩下制动踏板时,驱动电机通常运行在低速状态。由于在低速时,电动汽车的动能不足以驱动电机提供能量来产生最大的制动力矩,再生制动能力也会随车速的降低而减小。
图1-2-16所示为电机再生制动和机械摩擦制动系统复合的制动系统,电机的再生制动力矩通常不能像传统燃油车中的制动系统一样提供足够的制动减速度。因此在电动汽车中,再生制动和机械摩擦制动通常共同存在(一般当再生制动达到最大制动能力但还不能满足制动要求时,机械摩擦制动才启动)。
在典型的市区中,制动能量最高可达总驱动能量的25%以上。在如纽约这样的大城市中,制动能量最高可达70%。研究表明,将1500kg车辆从100km/h车速制动到零车速,在几十米距离内约消耗0.16kW·h的能量。如果能量消耗在仅克服阻力(滚动阻力和空气阻力)而没有制动的惯性滑行中,则该车将行驶约2km。可见,当车辆在市区内以停车-起动形式行驶时,显著的能量消耗在频繁的制动上,导致大量的燃油消耗。因此,有效的再生制动能显著改善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经济性。
图1-2-16 再生制动和机械摩擦制动
(2)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设计因素
设计制动能量回收系统时,应充分考虑以下设计因素:
1)满足制动的安全要求,符合驾驶人的制动习惯。
2)考虑驱动电机的发电工作特性和输出能力。
3)确保蓄电池组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由以上分析可得制动能量回收的约束条件:
1)根据蓄电池组温度、放电深度的不同,蓄电池可接受的最大充电电流。
2)蓄电池可接受的最大充电时间、温度,防止过充或失效。
3)能量回收停止时电机的转速及与此相对应的充电电流值。
以上问题也是限制内燃机汽车应用电制动回收制动能量的一个难点。
因此,研究电制动的制动能量回收系统,要充分了解蓄电池和电机的特性,如果采用液压或飞轮来吸收存储制动能量,则也需要掌握其特性。
(3)新能源汽车的典型制动系统
1)串联制动。具有最佳制动感觉的串联制动系统由可控制的前后轮上施加制动力的制动控制器组成,其控制目标在于使制动距离趋于最小值,并优化驾驶人的感受。最短的制动距离和良好的制动感受要求施加在前后轮上的制动力遵循理想的制动力分布曲线。
施加于前轮(驱动轴)上的制动力可分为再生制动力和机械摩擦制动力两部分。当所需制动力小于电机所能产生的最大制动力时,将只应用电再生制动。当给出的制动力指令大于可应用的再生制动力时,电机将产生最大制动转矩。同时,剩余制动力将由机械摩擦制动系统满足。
2)宝马制动能量回收技术。宝马汽车的制动能量回收系统通过在制动、滑行或减速时给蓄电池充电,改善燃油效率最多达3%,并确保发动机加速时拥有完全功率。
3)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电机制动力(制动转矩)的有效控制相较机械制动力控制更容易。因此,对于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在配置有电制动装置的制动过程中,防抱死是其固有优点,尤其是对于在4个车轮上安置有电机的车辆。图1-2-17为典型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再生制动系统示意。
该制动系统的主要组件是制动踏板、主缸、电控制动装置、电控三端口开关(通常模式:端口1开,端口2关,端口3开)、流体蓄能器、压力传感器和总控制器单元。压力传感器检测流体压力,它表征了驾驶人所期望的制动强度。流体通过电控三端口开关释放至流体蓄能器。由此仿效了传统制动系统的制动感受。
接收到制动压力信号后,总控制器单元根据驱动电机特性和控制法则,给出前后轮的制动转矩、再生制动转矩和机械制动转矩。电机控制器(图1-2-17)将指令电机产生恰当的制动转矩,而机械制动控制器则向电动制动装置发出指令,以对每个车轮产生恰当的制动转矩。
图1-2-17 典型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再生制动系统示意图
该电动制动装置同时发挥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功能,以防止车轮完全抱死。若检测出某个电动制动装置失效,则相应的三端口开关将关闭端口3,开启端口2,使流体直接释放至车轮轮缸,产生制动转矩。控制策略对能量回收和制动性能是有决定性意义的。
1.2.3.3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动机的种类与技术特点
(1)新能源汽车驱动电动机的种类与特征
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各种驱动电动机与普通工业用电动机有较大区别,通常要求能够频繁起停、加减速,在低速或爬坡时要求高转矩,高速行驶时要求低转矩,并要求变速范围大。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动机在负载要求、技术性能及工作环境等方面的主要特征包括:
1)新能源汽车驱动电动机通常需要有4~5倍的过载,以满足短时加速行驶与最大爬坡度时对驱动功率的需求。
2)新能源汽车驱动电动机的最高转速要求达到基速的4~5倍。
3)新能源汽车驱动电动机要求有高比功率和优良的工作效率,能降低车辆自重并延长续驶里程。
4)当有多电动机协同工作时,要求新能源汽车驱动电动机可控性高、稳态精度高、动态性能好。
5)新能源汽车驱动电动机受限于汽车的容积效率,工作在高温、恶劣天气及较强振动等条件下。
目前,混合动力汽车常用的驱动系统有4种:直流电动机、异步电动机、永磁电动机、开关磁阻电动机。其中,永磁同步电动机具有高效、高控制精度、高转矩、密度低等特点,通过合理设计磁路结构能获得较高的弱磁性能,在电动汽车特别是高档电动汽车驱动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已经受到国内外电动汽车界的高度重视。
1)直流电动机。较早开发的电动汽车上多采用直流电动机,现在仍有一些电动汽车采用直流电动机驱动。
①直流电动机结构。直流电动机由转子电枢绕组、定子励磁绕组、机座和电刷换向装置等部件组成。串励式直流电动机的电枢绕组和励磁绕组串联,而他励式直流电动机的励磁绕组和电枢绕组是分开的。
②直流电动机特点。早期的直流电动机通过电阻降压调速,这要消耗大量能量。目前多数采用直流斩波器来控制输入电压、电流,根据直流电动机输出转矩的需要,脉冲输出和变换直流电动机需要从零到最高电压,来控制和驱动直流电动机运转。直流电动机的容量范围大,可根据需要选用。其制造技术和控制技术都较成熟,驱动系统也较简单,价格便宜。但直流电动机在结构上有电刷、换向器等易磨损件,因此存在维修保养困难、寿命较短、使用环境要求高、结构复杂、效率低、质量大及体积大、耗材多等缺点。目前新研制的电动汽车已很少采用直流电动机。
2)笼型交流异步电动机。三相笼型交流异步电动机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电动机,转子无需电刷,结构简单,其生产技术比较成熟,已经能够大批量生产。
①笼型交流异步电动机结构。三相笼型交流异步电动机由定子和转子两部分组成。定子由机座和三相定子绕组组成,接电源。转子由硅钢片组成,内有呈笼形的互相短路的导条。
②笼型交流异步电动机工作原理。在异步电动机的定子绕组上施加三相交流电时,电动机中会产生旋转磁场,该磁场的转速由定子电压的频率及电动机极数决定。磁场旋转时,位于该磁场中的转子导条会切割磁力线,并在转子导条中产生相应的感应电流,而此感应电流又受到旋转磁场的作用而产生电磁力,使转子跟随旋转磁场旋转,输出动能。
③笼型交流异步电动机控制。在电动汽车上,交流异步电动机不能直接使用蓄电池或发电机发出的电能(因为频率一定)。交流异步电动机的转速与所供交流电的频率近似成正比,因此在采用交流异步电动机时,需应用变频器,将直流电或发电机发出的固定频率的交流电转换成频率和电压均可调的三相交流电,实现对笼型交流异步电动机的控制。
④笼型交流异步电动机特点。虽然三相笼型交流异步电动机具有结构简单、坚固耐用、工作可靠、维护方便、价格便宜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仍存在技术上的难点。如变频器所产生的高次谐波、高附加铜耗及铁耗、高绝缘介质损耗、附加脉动转矩、电磁噪声等。
3)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
①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结构。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主要由电动机本体、位置传感器和电子开关线路三部分组成。其定子绕组一般制成多相(三相、四相、五相)。转子由永久磁铁按一定极对数组成。
②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工作原理。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运行过程中,通过控制各相绕组通电频率及电流大小来调节转速及转矩,控制定子绕组的通电次序使电动机正反转,这些都可以通过微电子系统来实现。
③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特点。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工作时,直接将近似方波的电流输入其定子绕组中,可使电动机获得较大转矩,效率高、出力大、无电刷、高速性能好、结构简单牢固、免维护或少维护、质量轻。然而,这种电动机目前还存在损耗多、工作噪声大及脉冲式输出转矩的缺点。
4)开关磁阻电动机。开关磁阻电动机简称SR电动机。它是一种新型电动机,其结构简单、坚固、工作可靠、效率高,其调速系统(SRD)运行性能和经济指标比普通的交流调速系统好,具有很大的潜力,因此近年来它在驱动调速领域的发展颇为迅速。
①开关磁阻电动机工作原理。SR电动机的运行遵循磁阻最小原理(磁通总要沿磁阻最小的路径闭合)。具有一定形状的铁心在移动到最小磁阻位置时,必使自己的主轴线与磁场的轴线重合。
②开关磁阻电动机调速系统组成。开关磁阻电动机调速系统简称SRD,主要由SR电动机、功率变换器、控制器、位置检测器及速度检测器等部分组成。我国稀土永磁材料的储量大,这可以降低产业化时电动机系统的整体造价,使研发高性能的永磁电动机系统优势更加明显。
(2)新能源汽车驱动电动机的技术特点
1)单电动机或多电动机结构。单个电动机通过变速器和差速器驱动车轮,多电动机结构是每一个驱动轮被单独驱动。单电动机结构的优点:体积小、质量小及成本低。而多电动机结构能减小单电动机的电流和功率的额定值,充分利用车轮内部空间,可均衡电动机尺寸和质量。这两种结构各有优点,因此在现代新能源汽车上都有应用,但是现在单电动机结构的应用占主流。
2)固定传动比或可变传动比齿轮减速。通常也分为单速传动和多速传动。单速传动采用固定传动比齿轮变速传动,多速传动采用带离合器和变速器的多级齿轮变速传动。对于固定传动比变速传动,要求电动机既能在恒转矩区提供较高的顺势转矩(额定值的3~5倍),又能在恒功率区提供较高的运行速度(基速的3~5倍)。可变速齿轮传动的优点是应用常规驱动电动机系统可在低档位得到较高的起动转矩,在高档位得到较高的行驶速度,缺点是质量及体积较大、成本高、可靠性低、结构复杂。
3)系统电压。系统电压等级影响驱动电动机系统的设计。采用合理的高电压电动机可减小逆变器的成本和体积。如果所需电压过高,则需要串联许多蓄电池,这会引起车内及行李箱空间的减小,车辆质量和成本增加,以及车辆性能下降。
4)系统匹配。电动机与变速器、控制器、变速装置、能源等的匹配是非常重要的。新能源汽车驱动电动机的设计者应充分了解这些部件的特性,然后在给定的条件下设计电动机,应区别于工业驱动电动机的设计。
(3)新能源汽车驱动电动机的设计要点
基于以上分析,在设计新能源汽车驱动电动机时,需要考虑以下基本元素:
1)磁载荷。通过电动机气隙的磁通密度基本分量的峰值。
2)电载荷。电动机单位周长上总电流的均方根或单位周长上的安匝数、单位体积和单位质量的功率和转矩、单位磁路的磁通密度、转速、转矩、功率损失和效率,以及热回路设计和冷却等。相应的关键之处:对钢、磁和铜的较好利用,更好的电磁耦合、电动机的几何形状与布局,更好的热设计与冷却,了解电动机性能的限制,了解电动机的几何形状、尺寸、参数和性能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