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中的传感器新闻
本书的案例分析记录了那些符合这些大趋势的传感器新闻项目。“蝉追踪器”是一个早期运用参与式电子感应的经典案例,它见证了纽约公共电台WNYC的听众建立以Arduino处理器为基础的传感器,以用于解读当地的气温读数情况。《今日美国》也通过多年努力,取得了近一千份土壤样本,完成了“幽灵工厂”报道项目,并凭借此项目揽获多项调查性新闻大奖。
然而,通过我们去年来的工作和讨论,我们发现需要暂停一些具体的新闻项目来反省它们是否符合“传感器新闻”这一领域。此外,我们无意去描绘它们自身的目的,只是想要简单地证明这一框架适用与否。我们已经通过介绍一系列的案例来帮助读者理解接下来几部分内容的意义何在。
无人机的运用在本书里很值得一提。迄今为止,无人机在新闻中的运用多为图像和视频收集(但在其他领域,它也被用来收集3D景观数据和环境数据)。虽然摄像机从一发明就被新闻行业所利用,无人机在这方面却使得微距摄像的运用范围有了彻底的拓展。在此情况下,由于无人机携带传感器从而扩展了报道者观察并记录这个世界的视角,因此它们是适用于这一领域(传感器新闻)的。并且,在2013年下半年到2014年年初,普通民众,包括新闻业对无人机的应用,使其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并激发出越来越多的人的研究兴趣、主流媒体的关注以及管理部门的行动。因此,我们认为将无人机编入传感器新闻的范畴,可以使其更符合当前新闻界迫切的对话趋势。
同样地,我们将那些传感器生成的并且记者们无法获得或控制的数据也包括在内,这就使得我们的传感器新闻无法与数据新闻完全区分,但是这也说明本书并不试图开创一个全新的传感器新闻领域来远离数据新闻领域。我们重申,本书的目的是帮助记者尽可能更好地使用这些传感器,并且帮助他们更好地解读传感器所生成的数据。虽然一些传感技术在新闻中的应用是基于量身定做的传感器,或者运行他们自身的传感项目,但我们认为没必要仅仅将其(传感器)限制在这些应用中。例如,当记者在《信息自由法案》原则下请求获得数据时,有两则关于数据获取和使用的案例备受关注,其中之一便是“利用卫星上的远程传感器来做新闻报道”的新尝试。本书虽未涉及此类案例,但目前已有一个新闻机构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和使用远程传感器收集到的数据,并利用这些数据来做新闻。今后读者也将会看到更多利用远程传感技术来做新闻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