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用地产化的思维运作产业地产
地产化思维,这是很多房地产开发商进入产业地产领域常犯的错误,认为产业地产就是拿地盖房子、卖房子,希望资金快进快出,看见产业地产的地价只有商业地产地价的十分之一,就开始琢磨打“擦边球”,用他们擅长的产品谋取最大利益。于是很多开发商就开始以科技园、总部基地、创意公园等项目立项,低价购入工业用地,开发建设成写字楼、LOFT、总部办公楼甚至商业门面等产品进行销售。在全国各地,这类案例屡见不鲜,但大多折戟。
例 以重庆茶园片区为例,2015—2016年在售的十多个产业地产项目中,规划为办公类产品的面积达200万m2,从已开发的80万m2办公类产品来看,去化不足50%,部分项目销售两年至今鲜有成交。在重庆港城、水土片区等类似产业地产项目屡见不鲜。
用地产化的思维运作产业地产,旨在看重地块的价值,在规划上最大限度地保障项目的价值最大化,这种思维本无可厚非,但太多的产业地产开发商,一味追求价值最大化,而不顾项目区位的局限性,将项目规划为“高大上”的科研办公楼、总部基地等办公型物业,使项目处于泥潭中无法自拔。
尽管我国确实有一些在工业用地上规划办公型物业取得成功的案例,比如深圳天安数码城、北京总部基地、成都青羊工业总部基地等,但埋在这些项目光环之外的,是更多项目的失败。
图1-7 深圳天安数码城规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