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大明永在!
七日时间转瞬即逝,本来大限将至的明帝崇祯被陆遥拯救,生生将已经被攻陷的北京城夺了下来,将马上要灭亡的大明救了回来。
紫禁城太和殿,崇祯再次坐会了他的龙椅上,王承恩守在一旁,不过殿内却仅仅只有几个将领,可见大明此时虽然脱离的险境但还是无人可用。
陆遥坐在龙椅旁边的一处椅子上,是崇祯让人给她搬来的,这七日陆遥跟着崇祯收编那些叛军,整合了约五万人,其中正规军仅仅不过五千人而已,其他全为起义的农民。
而在前日,陆遥也得知起义军只是出现在明朝北境,南境还是很安定的,并且崇祯还告诉她那里还有大约十五万左右的明军。
也是在那一日,崇祯已经发出昭令命那些南方明军将领带兵赶来,护卫北京城。
因为山海关出问题了,吴三桂听到北京城重新被崇祯收回,竟然直接归降于辽东地域女真部族建立的满清政权。
此时山海关有吴三桂的叛军五万余,再加上那女真的十几万清兵,直接达到了二十万的兵力,而此时北京的守军仅仅只有五万左右,其中还有四万多是没有经过训练的农民军,如果此时清军进攻北京,那北京必陷。
南方的明军哪怕用最快的速度到达这里也需半月之久,而敌军此时是出征状态,只需带着物资便可朝着北京长驱直入,因为北京北方已经没有人来守了。
正在这时,噩耗传来,山海关满清发兵二十余万攻占北京城。
崇祯更是愁眉苦脸,不知如何是好,刚解决了前面的狼,后面的老虎又扑上来了,而他此时却遍体鳞伤,这该如何挡住那只猛虎呢。
满清大多为游牧民族,所以很多人都有马匹,粗略估计都有最低五万的骑兵,所以从山海关赶到北京城下甚至用不了两天。
崇祯得知如此,又连忙命南方明军快马加鞭赶到北京城,务必在十日内赶到。
这时写完昭令的崇祯看向旁边坐在椅子上闭目沉思的陆遥问道:
“陆姑娘,咱们五万明军应能挡住那鞑子十日吧?”
陆遥听完崇祯的话,一时没有做回应,好似睡着了一样,待了一会这才睁开那双好看的眼睛,扭头看了一眼崇祯又看向殿下的几个将领。
将盘着的腿伸展开,靠在靠背上看向大殿屋顶,又用如白玉般的手轻覆在嘴上,打了个哈欠慢悠悠的说道:
“守?谁说要守的,区区二十万鞑子而已,他们若敢来,那我便让他们走不出这北京。”
说完眼中杀机四溢,整个大殿中宛如笼罩在尸山血海之中,不过这股气势却一闪而逝,仅仅一秒便消失了,但在场的几人却宛如在地狱走了一遭,衣衫都被冷汗浸湿了。
本来对陆遥有些看不起和质疑的那几个将领更是连想都不敢想了,可能她真的能做到,能让那二十万清军离不开北京。
崇祯也被陆遥气势给吓到了,不过在听到陆遥说的话之后更是兴奋,恨不得立马让陆遥带兵去解决那清军。
根本没想那五万明军只是普通的农民军,而那清军却是二十万的正规军,但这是陆遥说的话,崇祯相信陆遥说的绝对是对的,他此时对陆遥有一种盲目的自信。
第二日,清晨。清军发兵二十万进攻北京,从山海关出发。
紫禁城内,太和殿外。
此时崇祯身着冕服,大殿前有一座大鼎,鼎内铺满了香灰,此时崇祯背对着太和殿,手中持着三根香。
对天一拜,对地一拜,对将士们一拜。
崇祯有些颤抖的手却将点燃的香稳稳的插在了鼎中,退后了三步看了看旁边的陆遥,扭回头看着底下的那些将领,高声道:
“我大明太祖朱元璋立国至今二百七十六年,南征北战,万国称臣,天下无人不畏我大明。
但此时,大明已经陷入了生死存亡的时候了。”
崇祯神情激愤,指了指北方,继续说道:
“此时距离北京不远处正有二十万的满清军队朝着我们杀来,而我们现在只有五万人,毫无疑问,此战肯定艰难无比。
你们肯定会想,朕明明可以带着你们撤军,为什么偏偏要守在北京呢,那今天,朕便告诉你们,朕为何要守住这北京城!
这北京里面可有我们明朝的万千百姓,同样也是最后一关,如果...如果大明国都都被攻陷了的话,那你们可以想想,其它地域的将士百姓该如何。
还有,你们保护的不止是朕,不止是这北京城,不止是大明,还是你们身后的父老乡亲,身后的妻儿老小。
我们是汉人,那些鞑子不是,他们对我们不可能会有归属感的,你们知道他们对我们的称呼是什么吗?
是两脚羊,牲畜,他们把他们看做牲畜,对我们任意杀戮,此时北境已经传过消息来了,从那群鞑子入关开始,已经屠戮了近十万的平民百姓,这样的人,你们敢让他们攻进来吗!”
崇祯嗓子都有些哑了,而那些士兵脸上的麻木也渐渐消失,竟都抬起头目光炯炯的看着崇祯,期待着他继续讲下去。
崇祯看到此景,知道他这一段话终于激起了士兵的斗志,他们活着的意义。
“正所谓有家才有国,而没有了国,又哪来的家,所以,拿起你们手中的武器,为大明而战!为朕而战!为大明百姓而战!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日月永在,大明永在!
此战,大明必胜!”
崇祯说完高举右手喊到,同时太监王承恩也跟着喊:
“大明必胜!”
这时底下的将士们也反应过来,一同齐声喊道:
“大明必胜!大明必胜!大明必胜!”
每个人眼中充满着战意,喊的脸红脖子粗的,好似将那压抑的几十年的戾气都给喊了出来。
崇祯见此,微微一笑,眼中有泪光闪烁,对那些将士们再次深深一拜。
将士们见此竟不约而同的单膝而跪。一言不发的看着高台上的崇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