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中医调养方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讲 经典方剂

一 六味地黄丸——补泻同施滋阴液

六味地黄丸的组成和起源
六味地黄丸,原名“地黄圆(丸)”。在古医籍中有地黄丸方近20首,而流传最为广泛且沿用不衰的是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中的一首。
药物组成:熟地黄24克,山茱萸、干山药各12克,泽泻、牡丹皮、茯苓(去皮)各9克,共为细末,炼蜜为丸,空腹淡盐汤或温水送服,也可作汤剂煎服。因方中药共六味而以地黄为君,故名为六味地黄丸。
说起六味地黄丸,还有一段典故。史书记载,公元1079年,钱乙被召到汴京,治好了太子的病,受到了皇帝的重用和赏赐,使他顿时誉满京城。那时候宋朝的太医,许多人已经成了靠门第资格吃饭,靠“家学渊源”吓人的空架子医生了。钱乙这个“土郎中”,才四十几岁,一下子进入了太医的行列,不能不令这些官医们张口结舌。有些人固然佩服他,但更多的人却嫉妒,不服气。他们私下议论:“钱乙治好太子的病,不过是偶然的巧合罢了!”有的说:“钱乙只会用土方,真正的医经怕懂的不多。”
有一天,钱乙和弟子阎孝忠正在为患者治病,有位大夫带了一个钱乙开的儿科方子来“讨教”。他略带嘲讽地问:“钱太医,按张仲景《金匮要略》八味丸,有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附子、肉桂。你这方子好像少开了两味药,大概是遗忘了吧?”钱乙笑了笑说:“没有忘。张仲景这个方子,是给大人用的。小孩子阳气足,我认为可以减去肉桂、附子这两味益火的药,制成六味地黄丸,免得孩子吃了过于暴热而流鼻血,你看对吗?”这位大夫听了,连声道:“钱太医用药灵活,酌情变通,佩服佩服!”弟子阎孝忠赶紧把老师的话记载下来,后来又编入《小儿药证直诀》一书。就这样钱乙所创制的“六味地黄丸”流传下来,直到今天。
六味地黄丸的巧妙搭配
六味地黄丸,是糖尿病肝肾阴虚常用的基本方。此方之精妙不仅在于其熟地补肾、山药健脾、山茱萸益肝之“三补”。更有泽泻泄肾利湿,以防熟地黄过于滋腻;牡丹皮清泻肝火,制约山茱萸之温涩收敛;茯苓淡渗脾湿,以助山药健运脾胃,俗称“三泄”。六味合用,三补三泄,以补为主,却不滋腻,用于肝肾阴虚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手脚心发热、遗精盗汗等,多见奇效。
哪些糖尿病病人适合使用
六味地黄丸,可用于糖尿病肝肾阴虚的患者。中医治疗讲究辨证论治,只要符合肝肾阴虚的证型,就可以使用。
笔者在门诊遇到一位55岁的糖尿病患者,男性,报社编辑,糖尿病史1年,目前血糖控制尚可,空腹血糖6.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9.3mmol/L,糖化血红蛋白6.7%。但患者总是觉得口干咽燥、皮肤干燥,工作一忙更是腰膝酸软、视物模糊,伴有头晕耳鸣、夜间盗汗。查看患者舌苔、脉象示:舌质嫩红,少苔,脉细。
此即为典型的肝肾阴虚之证,予患者六味地黄丸加玄参、石斛、菊花、酸枣仁等,其中玄参、石斛滋阴润燥,菊花清肝明目,酸枣仁酸甘敛汗。服用1个月后,症情明显缓解,继续服用2个月,症状基本消失。患者感觉甚好,用他自己的话说,“腰不酸、腿不软,每天很有精神,工作也不觉得累了”。
服用六味地黄丸的注意事项
六味地黄丸以补益为主,补益药具有补虚扶弱的作用,也有“让病邪停留体内,不易祛散”的弊端。当患者出现感冒、咳嗽、发热等外邪入侵症状时,要暂停服用补益药,以免邪恋不去。
某些身体虚弱的患者,消化力弱、脾胃功能差,服用六味地黄丸可能产生胃满腹胀的不适症状,应先服用健脾和中之剂,扶益胃气,待脾胃功能恢复后,再投地黄丸之类的补肾之品。
对于形体肥胖、身重肢困、口黏不爽、舌苔厚腻的患者来说,治疗应该以化痰除湿为主,此时应慎用六味地黄丸,否则可能助湿生痰,使痰湿之邪久滞难去。
六味地黄丸原方为蜜丸,有大蜜丸、小蜜丸之分。大蜜丸一般每次1丸,小蜜丸一般每次6g,每日2次或3次,温开水或淡盐水送服。虽为蜜丸,由于其中糖分较少,不会引发血糖波动。目前医院和药店里常见的是200粒装的浓缩丸,每次服用8粒,每日3次,功效也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