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传染病(第3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十二节 委内瑞拉出血热

(赵鸿 王贵强)

委内瑞拉出血热 (Venezuelan hemorrhagic fever,VHF)于1989年9月首次发生于委内瑞拉,病原体为沙粒病毒科的瓜纳瑞托病毒 (Guanarito virus),为人畜共患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关节痛、腹痛、抽搐和各种出血表现,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重者可有神经系统表现。目前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亦无有效的预防性疫苗。
【病原学】
委内瑞拉出血热的病原体为瓜纳瑞托病毒 (Guanarito virus),与鸠宁病毒同属沙粒病毒科,为RNA病毒,与该科的其他病毒均有相似的形态学、生物学和物理化学的特性。病毒的主要储存宿主为短尾颊齿鼠 ( Zygodontomys brevicauda)和委内瑞拉棉田鼠 ( Sigmodon alstoni)。
【流行病学】
该病于1989年9月首先发生在委内瑞拉,到目前为止,病例都集中在波图格萨州的南部、西南部地区和巴里纳斯州。该病可全年发病,但11月至次年1月为高发季节。感染多与从事农业活动及接触土壤有关。男性农业劳动者为高发人群,男女比例约为7∶3,平均发病年龄为26~29岁。病死率为33%,隐性感染率约2.6%。
传染源:啮齿动物为储存宿主,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病毒可从啮齿动物的尿、血、唾液中排出。所以,被感染的动物咬伤、吸入其分泌物或排泄物的气溶胶或食用含有病毒的食品等都可引起感染。尚无医院内传播的报道,有1例患者在丈夫患病12天后发病。
易感人群:人类对本病普遍易感。疫区人群抗体阳性率为0.1%~3%,家庭接触者抗体阳性率为10.5%。
【临床表现】
该病起病隐匿,92.7%的患者有发热和与其他病毒性出血热相似的表现。疾病常在起病后5~7天加重。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不适、头痛、关节痛、咽痛、呕吐、腹痛、腹泻、抽搐和各种出血表现。可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其中血小板减少、出血和神经系统表现为该病临床特征。早期尚可见咽炎,恢复期可有严重的视力损伤。
【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象:所有确诊患者的血小板均<150×10 9/L,85.7%的患者白细胞均<5×10 9/L。
病毒分离:患者血清接种于Vero E6细胞系培养分离病毒。
病毒核酸检测:用RT-PCR法检测患者血清、血浆、尿、咽拭子和各种组织标本。
血清学检测: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4倍升高为血清学诊断标准。
【诊断和鉴别诊断】
最近在流行区居住过,发热伴头痛、肌痛、咽痛、呕吐、腹痛、腹泻、抽搐和任何一种出血表现,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者应考虑本病。除上述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外,病毒分离 (Vero E6细胞系培养)阳性或恢复期血清病毒抗体滴度比急性期升高4倍以上者为确诊病例。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登革出血热、其他沙粒病毒引起的出血热相鉴别。鉴别诊断在疾病早期较为困难。
【治疗】
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以支持和对症治疗为主。因无特异性治疗,病死率为33.3%,而有抽搐者预后更差,病死率可高达70%以上。
【预防】
以控制啮齿动物为主。尚无有效的疫苗。
主要参考文献
[1]de Manzione N,Salas RA,Paredes H,et al.Venezuelan hemorrhagic fever:clinical and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of 165 cases.Clin Infect Dis, 1998, 26 (2): 308-313.
[2]Salas R,de Manzione N,Tesh RB,et al.Venezuelan hemorrhagic fever.Lancet, 1991, 338 (8774):1033-1036.
[3]Charrel RN,de Lamballerie X.Arenaviruses other than lassa virus.Antiviral Res, 2003, 57 (1-2):89-100.
[4]Shao J,Liang Y,Ly H.Human hemorrhagic Fever causing arenaviruses:molecular mechanisms contributing to virus virulence and disease pathogenesis.Pathogens, 2015, 4 (2): 283-306.
[5]Golden JW,Maes P,Kwilas SA,et al.Glycoprotein-Specific Antibodies Produced by DNA Vaccination Protect Guinea Pigs from Lethal Argentine and Venezuelan Hemorrhagic Fever.J Virol, 2016, 90 (7):3515-3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