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概述】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上感)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冬春季节多发,多由病毒感染引起,通过飞沫或被污染的用具传播。本病不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而且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应积极防治。
【诊断步骤】
1.问诊要点
(1)起病的缓急、病程长短、有无受凉等诱因;起病前有无禽类接触史。
(2)有无鼻塞、流涕,鼻涕颜色,有无咽痛、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
(3)有无发热、咳嗽及咳痰,若有则详细了解发热的峰值,痰液颜色,痰量。
(4)女性患者应注意月经史。
2.体检要点
(1)体温、呼吸频率与节律。
(2)全身有无皮疹;有无颌下淋巴结肿大。
(3)咽部有无充血,扁桃体有无肿大,表面有无脓性分泌物;肺部有无啰音;心率的变化,有无心脏杂音;肌肉及关节有无压痛。
3.辅助检查
(1)一般检查
1)血常规:
早期表现为白细胞总数不高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加,重症患者可有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数下降。若合并细菌感染则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2)流感病毒相关抗原:
常取咽拭子行流感A及流感B病毒抗原检测,有助于与流感病毒鉴别,指导治疗。
(2)选择性检查
1)胸片:
有助于了解有无合并下呼吸道感染。
2)病毒学检查:
临床上一般不开展此项检查,必要时可取咽部标本行病毒分离鉴定,以判断病毒类型,区别病毒和细菌感染。
4.诊断要点
根据病史、流行情况、鼻咽部的卡他和炎症症状及体征结合血常规及胸片结果可诊断为上感。根据病因及感染部位不同临床分以下五种类型:
(1)普通感冒:
亦称急性鼻炎,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清涕、喷嚏等鼻咽部卡他症状,部分可出现咳嗽、咽部干痒,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体检可见鼻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等。
(2)急性病毒性咽炎:
临床特点为咽痒和烧灼感,少有咳嗽,体检见有咽部充血明显、水肿,颌下淋巴结肿痛。当有吞咽疼痛时,提示链球菌感染。
(3)急性病毒性喉炎:
常表现为声嘶、说话困难、咳嗽伴有咽痛、发热等,体检有喉部充血水肿、局部淋巴结肿大伴触痛。部分患者可闻及喉部喘鸣音。
(4)急性咽结膜炎:
好发于夏季,儿童多见,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痛、流泪、眼红,查体见咽部充血,软腭、腭垂、咽部和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和浅表溃疡,周围有红晕。
(5)细菌性咽-扁桃体炎:
急性起病,有明显咽痛、畏寒及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等症状,查体可见咽充血明显,扁桃体肿大有脓性分泌物,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无异常肺部体征。
5.鉴别诊断要点
(1)与流行性感冒相鉴别:
流行性感冒(流感)起病急,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以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为主,但呼吸道症状轻,致病原是流感病毒,取鼻咽部标本行病毒分离可鉴别。
(2)与过敏性鼻炎相鉴别:
多接触致敏原后(如花粉、刺激性气体等)症状出现,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鼻塞和鼻痒。鼻腔分泌物涂片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鉴别。
(3)与急性传染病早期相鉴别:
急性传染病如麻疹在前驱期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为主要表现,但常有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口腔麻疹黏膜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前驱期主要表现为上感症状,但很快进入败血症期及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应根据地区流行病史、临床特点、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以资鉴别。
(4)与禽流感相鉴别:
有流行病学接触史如禽类接触,除发热、咳嗽外,多伴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症状,病程进展快,血常规检查白细胞一般不高或偏低,血肌酸激酶及乳酸脱氢酶升高,行流感病毒抗原检测协助早期鉴别。
6.确定诊断
存在受凉、淋雨、疲劳等诱因,有喷嚏、鼻塞、流涕等卡他症状或咽痛、头痛、全身酸痛等炎症症状,查体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等体征,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多为正常或减低,胸片排除肺部感染,可确定诊断为上感。
【治疗要点】
1.西医治疗
(1)治疗原则:
本病多为病毒感染引起,由于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故以对症治疗、缓解上感症状为主,同时注意休息、适当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继发细菌感染。
(2)药物治疗:
以对症治疗药物为主。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应首选口服药物,不能无根据地盲目补液。静脉补液只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①因上感导致患者原有基础疾病加重,或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②由于严重高热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者,需要补充水和电解质;③由于胃肠不适、呕吐而无法进食者,需要通过补液维持身体基础代谢。
1)减充血剂:
有助于缓解鼻塞、流涕和打喷嚏等症状。伪麻黄碱能选择性收缩上呼吸道血管,对血压的影响较小,是常用的减充血剂。
2)抗组胺药:
阻断组胺受体抑制小血管扩张,降低血管通透性,有助于消除打喷嚏和流涕症状。但该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嗜睡、疲乏等,从事车船驾驶、登高作业或操作精密仪器等行业工作者慎用。
3)镇咳药:
多选用人工合成的非依赖性镇咳药,使用最广泛的是右美沙芬,治疗剂量对呼吸中枢无抑制作用,亦无成瘾性。
4)解热镇痛药:
主要针对发热、咽痛和全身酸痛等症状。常用对乙酰氨基酚0.5g,体温超过38.5℃时口服,一日不能超过4次,药物过量可能会造成肝损伤,甚至肝坏死。
5)祛痰药:
可提高咳嗽对气管分泌物的清除率。常用氨溴索30~60mg,口服,3次/天。
目前治疗上感药物大多为复方制剂,含有上述各类药物或其他药物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分,各种复方制剂组方成分相同或相近,药物作用大同小异,因此只能选其中一种,如同时服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可导致重复用药、超量用药,增加上述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如:美扑伪麻片,1片,每6小时服1次,24小时内不超过4次;或氨咖黄敏胶囊,1~2粒,3次/日;或氨酚伪麻美芬片Ⅱ,1~2片,2次/天,口服。由于病毒感染多为自限性疾病,所有用药不能超过7天。
6)抗感染治疗
a.上感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多由病毒感染引起,目前尚无针对上感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普通上感不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过度使用抗病毒药物有造成流感病毒耐药现象。
b.抗菌药物不能杀灭病毒,且抗菌药物对预防细菌感染是无效的,滥用抗菌药物还可能导致耐药现象,故不建议使用抗菌药物治疗上感。但少数患者可原发或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性感染,抗菌药物仅限于出现细菌感染症状,如咳脓痰或流脓涕、白细胞增高等时采用。可采用口服阿莫西林0.5g,每6~8小时1次;或头孢羟氨苄0.25~0.5g,4次/天,一日总量最大为4g。一般情况下,不需要肌内或静脉内应用抗菌药物。
2.中医治疗
上感属中医“感冒”范畴,感冒早期当与温病、瘟疫等相鉴别。在上感的治疗上,中医康复有一定的优势。
(1)中医内治:
临床辨证先分虚实,辨寒热,常见有风寒证、风热证、暑湿证、气虚感冒、阴虚感冒等证型,治以解表祛邪为主,辨证辅以散寒、清热、祛湿、扶正等治法。常用方剂有荆防败毒散、银翘散/桑菊饮、藿香正气散、参苏饮、加减葳蕤汤等。银翘片、小柴胡颗粒、葛根汤颗粒、防风通圣丸、藿香正气水等中成药亦常辨证选用。
(2)其他治疗:
针刺取穴以风池、大椎、列缺、合谷、外关等为主;风寒者,可加灸法;风热者,大椎、少商点刺放血;亦可用拔罐、刮痧、中药熏蒸等外治法。
【风险规避】
1.误诊防范
根据相关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诊断本病不难,但日常诊疗工作中却常将其他疾病误诊为上感,接诊医生应熟悉相关疾病特点,同时注意以下几点:
(1)部分急性传染病早期常表现为上呼吸道症状,在诊疗过程中应详细询问病史,尤其是传染病患者接触史及地区流行情况,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期随访以避免误诊。
(2)上感多为自限性疾病,病程约1周,1周后病情无好转应怀疑合并细菌感染可能,还要排查其他疾病,减少误诊。
(3)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早期多有上感症状,应注意甲状腺物理检查,完善甲状腺功能检测,以免误诊。
2.医患沟通
(1)一般告知:
与上感患者密切接触会有传播的可能,应注意相对隔离;保持室内通风,勤洗手,避免受凉和过度劳累。
(2)风险告知
1)少数患者可并发病毒性心肌炎、肾小球肾炎、风湿热等,应告知其病情风险。
2)老人容易出现并发症,若伴有基础疾病或并发症者则临床症状较重、迁延,病程延长。
3)无并发症的普通上感多为自限性疾病(病程约1周),注意休息及多饮水,一般不必使用抗病毒及抗菌药物,过度使用可能会造成不良后果。
4)本病治疗以口服药物为主,静脉输液和应用糖皮质激素有诸多风险,无输液指征者不必静脉输液,也不宜使用激素退热。
3.记录要点
(1)记录有无禽类接触史,有无集体发病等流行病学病史;起病的时间及症状特点。
(2)记录有无皮疹、咽部充血及扁桃体肿大伴分泌物;肺部有无啰音。
(3)使用抗菌药物和静脉输液治疗,必须记录其适应证。
(苏镜波 田兆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