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2 高考的那些年那些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半个小时的习惯

十二月后,寒气侵袭了这座小镇,被窝变成了我最好的伙伴。算算日期,离期末考试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

相对于上次月考,学校对这次期末考试放松了很多。但是为了自己有一个安心的寒假,我们比老师还要心急。晚自习的时候,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神望向讲台,期待着老师能够多讲点习题。课间休息,我们也在努力地汲取着课堂上的养分,回想着某个知识点或者某个习题。

自从上次和前面的女孩进行过一次纸条传题之后,我也变得开朗了很多,跟前面那些人的关系也熟稔了起来。遇到解答不出来的难题或看不懂的答案,我时常向他们请教。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学的越多,发现自己不懂的也越多,对知识的渴望也就越大。

这段时间,可以说是我高中学习的一个转折点。我真正体会到了学习知识的乐趣,一直重复着一件事,寻找更多的知识点来弥补我原来的漏洞,乐此不疲。

上次月考取得好成绩,运气占了一半——遇到很多相似题型,甚至是相同题目。考试后一段时间,我做其他题目很是吃力,一瓢冷水让我脑子变得清醒。默默耕耘,潜心修学,我用八个字规划了后面的学习之路。

最后一个多月的时间,学科老师讲习题占用了大部分晚自习时间。一直到下课,我脑子还处于高速运转中。这时候,大部分的同学开始收拾书本,陆陆续续地离开教室。我选择留了下来,多花半个小时,做一两个综合题,或者将老师讲的习题再从头过一遍,前面三四排的同学大多也留了下来。

之后才知道,下课后继续留半个小时,是他们的一个习惯,也逐渐成了我的一个习惯。毕竟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成绩好的人都愿意比别人多花一点时间去学习,我有什么借口不去做呢?

习惯一旦养成,后面就感觉不到累了,有的只是兴奋,全身心投入学习当中,忘我地学习。毕业后,我很少能找到这种感觉。人生难得为某一件事忘乎自己,一个实实在在的目标,需要一分实实在在的坚韧。每次有所松懈时,抬头向前面看一眼,那些人还在向前奔跑,作为一个追逐者,我又有什么理由轻言放弃呢?

平安夜、圣诞节、元旦,对于我们来说,它们就是普通的日子。如果不是英语老师上课时突然说了一句“Merry Christmas”(圣诞快乐),我们都不知道今天是什么特殊日子。

几年以后,回想高二这段时间,除了学习,其他记忆一点都没有。偶尔翻开落灰的记事本,可能为新的阳历年写过一些目标和感想。成长过程的一些节日记忆都温存在字里行间,连同简单而伟大的梦想。

一个星期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期末考试结束了,寒假来了。

放假之后,我简单地为自己的寒假做了一番规划。关于寒假作业,有几门学科的作业,我在学校已经完成了。我一直觉得那几本寒假作业就是一个束缚,不早点完成,心里不踏实,难受得很。

寒假,我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温习做过的习题和考过的试卷上;错题本、难题本,从头到尾翻一遍。忘记了的知识点,又回头看一遍,推导一遍,加深印象。

学期开始,学期结束,我都会去一趟书店。上学之前,我主要是去找一些辅导类的图书,看得多了,学会了选择。

辅导类的图书,解题过程讲得越详细越好,最好是还有一些延伸,给学生以独立思考的空间。放假之后,我主要买一些作文类、散文类的图书看,在学校没什么时间看,回到家要打发索然无味的时间。

放假一个星期后,我收到了期末考试的成绩单。这是我收到的第一份期末考试成绩单,总成绩已经进入了班级前十五名。以HZ中学一贯的作风,对期末考试好像不是很看重,因为前两次我都没有收到期末成绩单。

我一度以为是班主任忘了打印我的成绩单,没有装信封,快递员在运输过程掉落,送错了地址……那么多环节,总会出错。反正前两次,我也不是很愿意看到成绩单。心里这般想着,也不去纠结这件事了。

仅仅一个月的寒假,过得非常充实。除去走亲访友和休息时间,剩不了多少空余时间。计划中,本想预习一下新学期的课本,也因为时间的问题,草草收场。